可控弯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69981发布日期:2023-06-05 01:0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可控弯鞘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控弯鞘管。


背景技术:

1、心脏介入治疗是目前心脏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微创化、精准治疗、术后恢复快、操作简单、对患者心理负担小等优点已成为主流共识。

2、在心脏介入治疗中,鞘管是用于建立通道、输送、回收器械等重要工具,主要分为固定弯鞘和可控弯鞘两种,其中可调弯鞘主要包括单向弯鞘和双向弯鞘。固定弯鞘是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应用的场景预先加工成一定角度的鞘管,由于个体的差异、病变后生理结构大小可能发生改变,固定弯鞘的适用性低,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可控弯鞘即是操作者能够在使用时根据应用场景实时通过操作构件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角度的鞘管,相比之下,可控弯鞘因为能够实时进行调整,其适用范围更广。然而针对较复杂的病变部位,例如结构心介入领域,现有的单向弯鞘、双向弯鞘所能到达的位置存在局限性,在实际中操作者为了达到目标位置,常常需要整体转动鞘管,且精准度不高,这就有可能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带来并发症。因此,亟需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可控弯鞘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弯鞘管,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弯鞘的适用性低、以及可控弯鞘针对较复杂的病变部位需要转动鞘管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控弯鞘管,包括鞘管组件、手柄组件和牵引丝组件;

4、所述鞘管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调弯段、预弯段和直身段;所述直身段的远端与所述预弯段连接,所述直身段的近端与所述手柄组件连接;所述预弯段呈预设角度的固定弯曲形态;

5、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控弯机构;

6、所述牵引丝组件设置在所述鞘管组件内部,并延伸至所述手柄组件内部;所述牵引丝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鞘管组件周向间隔设置的牵引丝,每个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调弯段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牵引丝的近端与所述控弯机构连接;所述控弯机构被配置为通过驱使相对应的所述牵引丝以改变所述调弯段位置。

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牵引丝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第一牵引丝、第二牵引丝、第三牵引丝和第四牵引丝;所述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三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和所述第四牵引丝沿所述鞘管组件的周向依次均匀间隔设置;

8、所述控弯机构被配置为同时驱使所述第一牵引丝和所述第二牵引丝朝相反的方向移动;

9、所述控弯机构被配置为同时驱使所述第三牵引丝和所述第四牵引丝朝相反的方向移动。

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预弯段的中轴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牵引丝与所述第二牵引丝形成第二平面;所述第三牵引丝与所述第四牵引丝形成第三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三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50°。

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手柄本体;所述手柄本体外套在所述直身段上;

12、所述手柄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弯机构连接的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被配置为能够被所述控弯机构驱使并沿所述直身段的轴向往复移动;

13、所述滑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动机构沿所述直身段的轴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牵引丝的近端和所述第二牵引丝的近端分别与第一个所述滑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三牵引丝的近端和所述第四牵引丝的近端分别与第二个所述滑动机构连接。

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外套在所述手柄本体上的螺纹套筒;

15、所述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手柄本体与所述螺纹套筒之间,且所述滑动机构与所述螺纹套筒螺纹传动连接;所述手柄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机构连接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直身段的轴向延伸;

16、所述控弯机构与所述螺纹套筒固定连接。

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螺纹套筒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螺纹套筒和第二螺纹套筒;

18、第一个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和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外周分别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外螺纹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外螺纹方向相反;

19、第二个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三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所述第三滑动块和所述第四滑动块的外周分别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第三滑动块的外螺纹方向与所述第四滑动块的外螺纹方向相反;沿所述鞘管组件的周向,第一滑动块、第三滑动块、第二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依次均匀间隔设置;

20、所述螺纹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双向内螺纹;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外螺纹与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外螺纹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套筒的双向内螺纹啮合;所述第三滑动块的外螺纹与所述第四滑动块的外螺纹分别与所述第二螺纹套筒的双向内螺纹啮合;

21、所述第一牵引丝的近端穿过所述第一滑动块的滑动块通孔,并与第一牵引丝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引丝的近端穿过所述第二滑动块的滑动块通孔,并与第二牵引丝固定块固定连接;

22、所述第三牵引丝的近端穿过所述第三滑动块的滑动块通孔,并与第三牵引丝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牵引丝的近端穿过所述第四滑动块的滑动块通孔,并与第四牵引丝固定块固定连接。

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外套在所述螺纹套筒上的手柄外壳;

24、所述控弯机构包括第一制动旋钮和第二制动旋钮;所述第一制动旋钮外套在所述第一螺纹套筒上,且所述第一制动旋钮与所述第一螺纹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制动旋钮外套在所述第二螺纹套筒上,且所述第二制动旋钮与所述第二螺纹套筒固定连接;

25、沿所述鞘管组件的轴向,所述第一制动旋钮和所述第二制动旋钮分别位于所述手柄外壳的两端。

2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手柄外壳包括沿所述鞘管组件的轴向依次设置的前盖、外壳本体和后盖;其中,所述外壳本体位于所述前盖的近端;

27、所述手柄外壳还包括与所述前盖远端连接的鼻端;

28、沿所述鞘管组件的轴向,所述鼻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鼻端凹槽。

2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调弯段的远端固定连接有牵引丝固定环;每个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牵引丝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丝固定环与所述调弯段同轴设置;

30、所述直身段的远端与所述预弯段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直身段的近端与所述手柄组件固定连接;

31、所述预弯段的远端与所述调弯段的近端固定连接;

32、所述预弯段的弯曲角度为40°-50°。

3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预弯段的弯曲角度为45°;

34、所述直身段的硬度大于所述预弯段的硬度,所述预弯段的硬度大于所述调弯段的硬度。

3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鞘管组件包括鞘管内层、鞘管中间层和鞘管外层;

36、所述牵引丝设置在所述鞘管内层与所述鞘管中间层之间,和/或,所述牵引丝设置在所述鞘管外层与所述鞘管中间层之间;

37、所述鞘管中间层为弹簧、金属编织层或者海波管;

38、所述鞘管内层为低摩擦系数的高分子膜;

39、所述鞘管外层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

40、所述鞘管组件上设置有显影件;所述显影件设置在所述调弯段、所述预弯段和所述直身段中的一处或者多处。

4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42、本发明提供的可控弯鞘管,通过手柄组件的控弯机构,以能够驱使牵引丝组件来改变鞘管组件的调弯段位置,提高了可控弯鞘管的适用性;通过预弯段呈预设角度的固定弯曲形态,以使可控弯鞘管较容易到达病变部位附近,再通过多个牵引丝调节调弯段的位置,在不需要转动可控弯鞘管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多向调弯,可实现调弯段的万向调节,可较容易到达病变部位,简化了可控弯鞘管的操作。该可控弯鞘管,采用多向调节调弯段结合预弯段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操作精准度,可有效避免因转动鞘管带来的血管壁损伤甚至牵引丝断裂的风险。

4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