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把花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及在制备膜性肾病药物中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60987发布日期:2023-07-05 05:5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把花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及在制备膜性肾病药物中的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药天然提取物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火把花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及在制备膜性肾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膜性肾病(mn,membranous nephropathy)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病因,是一种原位免疫复合物或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并引起补体的异常激活,形成补体膜攻击复合物c5b-9,进而损伤mpc-5细胞的正常结构及功能的相关疾病。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皮侧可见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发病率为8-10例/100万人,无明显种族和性别差异。

2、火把花根是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hutch]去皮的干燥根芯。全年可采挖,除去杂质,去根皮,破碎,干燥,味苦、温;有毒,归脾、肾经。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风湿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跌打损伤,皮肤瘙痒等。火把花根中含有生物碱、二萜、三萜等成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萜类、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中,如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等,但这些成分具有活性的同时其毒性也相对比较大。此外,总黄酮类成分也是火把花根中活性成分之一,但目前并未报道其提取方式以及具体药理活性。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火把花根与其他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东北雷公藤)主要的区别在于含有大量的黄酮类成分,且与其活性成分之一的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的药理活性均有区别,且毒性很小甚至没有毒性。因此,对火把花根的可药用活性成分的进一步进行提取分析,分离提取出新的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对于开发火把花根相关提取物的新药,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火把花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及在制备膜性肾病药物中的应用,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火把花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将火把花根药材粉碎后加水进行煎煮提取,并将提取得到的提取液过滤浓缩至火把花根清膏;

5、s2、将预先配置的乙醇加入至火把花根清膏中,并对加入乙醇的火把花根清膏进行搅匀、静置及过滤处理,得到无乙醇味的浓缩液;

6、s3、依次用氯仿和正丁醇对浓缩液萃取,并分别将萃取液合并,对合并后的萃取液进行减压回收处理,得到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浸膏;

7、s4、将正丁醇部位浸膏加入乙醇溶解后拌样,采用聚酰胺湿法装柱及湿法上样技术对拌样后的正丁醇部位浸膏处理,并依次用水及乙醇进行洗脱,得到乙醇洗脱液;

8、s5、对乙醇洗脱液进行减压浓缩及真空干燥处理,得到火把花根总黄酮。

9、进一步的,所述将火把花根药材粉碎后加水进行煎煮的次数为3次,第一次水煎煮的时间为1.5小时,第二次及第三次水煎煮的时间均为1小时。

10、进一步的,所述火把花根清膏的密度为1.05~1.07(60℃)。

11、进一步的,所述加入乙醇的火把花根清膏中的含醇量为60%~70%。

12、进一步的,所述聚酰胺为200目~300目,所述湿法装柱的量为10~30倍。

13、进一步的,所述洗脱中水洗脱的柱体积为2~5个柱体积,所述洗脱中乙醇洗脱的柱体积为5~10个柱体积。

1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火把花根总黄酮在制备膜性肾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火把花根总黄酮用于提升c5b-9诱导后的mpc-5细胞内nephrin和potocin蛋白表达水平。

15、进一步的,所述火把花根总黄酮用于提升c5b-9诱导后的mpc-5细胞内骨架蛋白表达水平。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提取自火把花根的火把花根总黄酮,在药理活性研究中发现,该类化合物能够使c5b-9诱导后的mpc-5细胞内nephrin和potocin蛋白表达水平上升,使c5b-9诱导后的mpc-5细胞内骨架蛋白表达水平上升,对膜性肾病产生显著的改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火把花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把花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火把花根药材粉碎后加水进行煎煮的次数为3次,第一次水煎煮的时间为1.5小时,第二次及第三次水煎煮的时间均为1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把花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把花根清膏的密度为1.05~1.07(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把花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乙醇的火把花根清膏中的含醇量为60%~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把花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为200目~300目,所述湿法装柱的量为10~30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把花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脱中水洗脱的柱体积为2~5个柱体积,所述洗脱中乙醇洗脱的柱体积为5~10个柱体积。

7.一种火把花根总黄酮在制备膜性肾病药物中的应用,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火把花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把花根总黄酮用于提升c5b-9诱导后的mpc-5细胞内nephrin和potocin蛋白表达水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火把花根总黄酮在制备膜性肾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把花根总黄酮用于提升c5b-9诱导后的mpc-5细胞内骨架蛋白表达水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把花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及在制备膜性肾病药物中的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火把花根药材粉碎后加水进行煎煮提取,并将提取得到的提取液过滤浓缩至火把花根清膏;S2、将预先配置的乙醇加入至火把花根清膏中,并对加入乙醇的火把花根清膏进行搅匀、静置及过滤处理,得到无乙醇味的浓缩液;S3、对合并后的萃取液进行减压回收处理,得到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浸膏;S4、采用聚酰胺湿法装柱及湿法上样技术对拌样后的正丁醇部位浸膏处理,得到乙醇洗脱液;S5、对乙醇洗脱液进行减压浓缩及真空干燥处理,得到火把花根总黄酮。本发明提供的火把花根总黄酮能够对膜性肾病产生显著的改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瑞,赵建权,王学政,林娜,张彦琼,钱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药研院制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