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平导和斜导一体化结构的壳状保持器

文档序号:33943876发布日期:2023-04-26 03:4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平导和斜导一体化结构的壳状保持器。


背景技术:

1、临床上,在错牙合畸形矫治后,通常牙和颌骨在新的位置上还不稳定,为了巩固牙齿和颌骨畸形矫治完成后的疗效,往往需要患者佩戴正畸保持器,使牙齿或颌骨稳定于矫治后的特定位置,其正畸保持器是一种防止牙齿和颌骨畸形复发、维持形态与功能稳定的有效装置,同时也是矫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其中压膜保持器是正畸保持器中的其中一种,其是由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膜片所制成,其无色透明、外形美观且体积较小,有利于咬合关系及牙位的稳定,故应用较为广泛。

3、目前对于患有深覆牙合的患者而言,通常在使用保持器时配合平导使用,以防止深覆牙合患者下前牙的伸长复发,如此,虽然能够降低深覆牙合患者正畸后的复发率,但是无法避免患者伴有的下颌后缩/退的angle ⅱ类错颌畸形的复发;而仅是将斜导结合保持器使用时,虽能够防止下颌后缩/退,但是无法防止深覆牙合患者下前牙的伸长复发;使得现有的保持器难以简单有效地治疗同时患有深覆牙合合下颌后缩/退的angle 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4、并且对于矫正结束时尚未达到目标咬合位的深覆牙合并伴有下颌后缩/退的angle 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而言,现有的保持器尚无法帮助矫正结束的患者实现理想的咬合位,使得整个矫正过程无法圆满结束。

5、所以,基于上述问题,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可调节的平导和斜导一体化结构的壳状保持器,以解决上述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保持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平导和斜导一体化结构的壳状保持器。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调节的平导和斜导一体化结构的壳状保持器,包括保持器本体和导板,所述保持器本体包括上颌保持器本体和下颌保持器本体,所述导板包括水平导板和斜面导板,所述壳状保持器还包括调位装置,所述调位装置连接所述上颌保持器本体和所述导板;

4、所述调位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水平导板相对患者上前牙牙尖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并用于调节所述斜面导板与患者上前牙牙尖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5、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调位装置与所述上颌保持器本体通过锁扣结构相连,所述锁扣结构用于调节所述调位装置的高度。

6、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持器本体包括上颌保持器本体和下颌保持器本体,所述上颌保持器本体用于佩戴在患者上牙上,所述下颌保持器本体用于佩戴在患者下牙上,所述调位装置设置在所述上颌保持器本体上,且所述调位装置与所述上颌保持器本体通过锁扣结构相连,所述锁扣结构用于调节所述调位装置的高度。

7、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锁扣结构包括卡槽和卡钩,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上颌保持器本体上,且所述卡槽为若干个,若干所述卡槽沿竖直方向分布,所述卡钩设置在所述调位装置上;

8、所述卡钩与处于不同高度的所述卡槽相扣合时,所述调位装置的高度不同。

9、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调位装置包括外凸结构和内凹结构,所述外凸结构与所述内凹结构相配合,所述卡钩设置在所述外凸结构上,所述内凹结构与所述导板相固定;

10、且所述内凹结构能相对所述外凸结构水平移动,以调整所述斜面导板与患者上前牙牙尖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11、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调位装置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内凹结构相配合且同步移动,且所述外凸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推杆相适配的通孔,所述推杆上设置有若干倒刺,若干所述倒刺形成倒刺结构,所述倒刺结构用于使所述内凹结构和推杆相对所述外凸结构单方向移动,在所述内凹结构朝靠近所述外凸结构的方向上移动时,所述推杆和倒刺穿入所述通孔,在所述内凹结构上施加朝远离所述外凸结构的方向上的力时,穿过所述通孔后的所述倒刺与所述外凸结构相抵,以防止已穿过所述通孔的倒刺从所述通孔中抽出。

12、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倒刺具有弹性,且所述倒刺上的远离所述推杆的端部为倒刺远端,在所述推杆和倒刺穿入所述通孔时,所述倒刺朝靠近所述推杆的中心轴线处弯曲,使所述倒刺远端靠近所述推杆,并使所述倒刺穿过所述通孔;

13、在所述倒刺穿过所述通孔后,所述倒刺恢复形变;

14、在所述内凹结构上施加朝远离所述外凸结构的方向上的力时,所述倒刺与所述外凸结构相抵,使所述倒刺向远离所述推杆的中心轴线处弯曲,并使所述倒刺远端远离所述推杆。

15、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相邻所述倒刺上的对应相同点位之间的距离为x,且所述x的大小为0.5mm≤x≤1mm;

16、所述水平导板上的朝向所述上颌保持器本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若干个,且若干所述连接板相连成平板结构,相邻所述连接板间为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平板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水平导板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平板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上颌保持器本体相贴合,所述平板结构与所述水平导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板的宽度为k,且k=x。

17、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相邻所述卡槽上的对应相同点位间的距离为y,且所述y的大小为0.5mm≤y≤1mm。

18、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推杆固定在所述内凹结构上,或者,所述内凹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推杆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推杆配备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与所述推杆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阻挡件与所述倒刺相配合将所述推杆固定在所述内凹结构上。

19、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持器本体上设置有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上颌牵引装置和下颌牵引装置,所述上颌牵引装置位于所述上颌保持器本体上的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的颊侧近牙颈部,所述下颌牵引装置位于所述下颌保持器本体上的对应患者第一磨牙或者对应患者第二前磨牙的颊侧近牙颈部区域,且所述上颌牵引装置和所述下颌牵引装置之间通过橡皮筋连接。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1、1. 在本技术的方案中,水平导板上的凹槽咬合患者的下前牙,使得凹槽起到引导下前牙咬合的作用,能够使患者感觉到明显的就位感,能够提高压低下前牙时的下前牙上的受力面积,以及避免下前牙的牙根损伤,并且斜面导板能够防止下颌后退,起到颌位保持的作用,在患者日常放松或者睡眠时,能够限制下颌无意识地后退;并且本技术通过设置调位装置,能够分别增加下颌前导量和下前牙压低量,使得保持器能同时具备打开咬合和引导下颌向前的双重作用,以至于能最终实现患者的目标咬合位,使得本技术的保持器适用于在正畸治疗结束时,尚未完全达到理想咬合位的深覆牙合并伴有下颌后缩/退的angle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因各种特殊原因而无法继续矫正时,可通过调节该保持器的调位装置,进行后续的少量加力,最终达到患者的理想咬合位,并且在患者实现最终的目标咬合位后,本技术的保持器还能在抑制下前牙伸长复发的同时,又可防止下颌后缩/退畸形的复发;

22、2.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推杆,使推杆能和内凹结构相配合且同步移动,并且在外凸结构上设置有与推杆相适配的通孔,并在推杆上设置若干倒刺,使得倒刺结构限制推杆和内凹结构的移动方向,使得内凹结构和推杆相对外凸结构单方向移动过,即内凹结构朝靠近外凸结构的方向移动时,能使推杆和倒刺穿入通孔,并且在凹结构上施加朝远离外凸结构的方向上的力时,能使穿过通孔后的倒刺与外凸结构相抵,从而防止已穿过通孔的倒刺从通孔中抽出,进而实现内凹结构和推杆的单方向移动,便于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医师通过控制推杆的移动,能够逐步调节下颌前导量,在使导板朝靠近上前牙的方向移动时,即在使导板向前移动时,其倒刺结构能够防止导板后退,进而更利于针对正畸治疗结束时且尚未完全达到理想咬合位的患有下颌后缩/退的angle 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

23、3. 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倒刺具有弹性,在推杆和倒刺穿入通孔时,倒刺朝靠近推杆的中心轴线处弯曲,使倒刺远端靠近推杆,进而使得倒刺穿过通孔,同时,在倒刺穿过通孔后,倒刺恢复形变,使得其倒刺远端处于与外凸结构相抵的状态,进而在内凹结构上施加朝远离外凸结构的方向上的力时,能使倒刺向远离推杆的中心轴线处弯曲,且倒刺远端逐渐远离推杆,在此过程中,倒刺能始终处于抵住外凸结构的状态,同时,在倒刺弯曲变形的基础上,使得推杆能朝远离上前牙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且在推杆移动时,不会使已穿过通孔的倒刺从通孔中脱出,其倒刺弯曲导致推杆向后移动的移动量能起到缓冲作用;在治疗尚未完全达到理想咬合位的深覆牙合并伴有下颌后缩/退的angle 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时,在增加下颌前导量时,斜面导板抵推下前牙,防止下颌后缩/退,并引导下颌前移,同时,倒刺发生弯曲,并随着下颌的不断矫正,在下颌前移时,在不调节下颌前导量的基础上,能使倒刺逐渐恢复形变,并使得推杆逐渐前移,进而在矫治过程中,利用倒刺的弯曲形变及其形变恢复,能够对斜面导板的移动进行微调,一方面能够降低斜面导板对患者下前牙的冲击,另一方面便于下颌前移时,使斜面导板随下颌的前移而前移,更利于斜面导板抵住下前牙,从而提高患者矫治时的舒适性;

24、4. 进一步的,通过限定相邻倒刺上的对应相同点位之间的距离,以及限定连接板的宽度,以及限定相邻卡槽上的对应相同点位件的距离,如此,便于根据正畸治疗方案分别确定下颌前导目标量和下前牙压低目标量,并根据该前导目标量和压低目标量确定所需的调整方向和调整位移量,进而根据其调整方向和调整位移量确定推杆的移动方向和位移量,以及确定外凸结构所处的高度;具体的,通过移动推杆,以此调节推杆的位移量,并且移动推杆的过程中,使得若干个倒刺穿过通孔,进而相应地拆除同等数量的连接板,以此能始终使平板结构与上颌保持器本体相贴合,同时也便于医师观察穿过通孔的倒刺数量,即推杆的位移量,另外,因相邻卡槽间的距离被限定,所以通过观察被调节至所对应卡槽的卡钩,更加直观地观察导板在竖直方向上地调整量,从而提高了调节下颌前导量和下前牙压低量的便利性;

25、5. 进一步的,将推杆固定在内凹结构上,具体的,可以是推杆和内凹结构为一体式设计,或者是推杆和内凹结构固定连接,使其无法拆卸,如此便于推杆与内凹结构一同移动,提高了推杆和内凹结构同步移动的稳定性;或者,通过设置阻挡件,且阻挡件与推杆为可拆卸式连接,在推杆及倒刺穿入第一通孔后,再将阻挡件连接在推杆上,具体的,使阻挡件夹紧推杆,使其牢固地固定在推杆上,或者推杆上设置于阻挡件相适配的配合槽,阻挡件处于该配合槽内并夹紧推杆,以此便于阻挡件和推杆分离,从而便于导板与保持器本体的拆卸;可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时候需要导板,在患者无需使用导板时,通过将导板与保持器本体进行分离,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