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冠心病的参七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95307发布日期:2024-02-02 21:27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冠心病的参七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1、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即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其发病主要为冠脉硬化,脉道不畅甚或闭塞,使心脏供血供氧不足或障碍引起;本病具有发病率高,症情顽固,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日益增多,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常见药物多为西药,例如有抗凝药、扩血管药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药及调脂药物。其中调脂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药物,品种主要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西药虽然见效快,能够实现血管的快速扩张,从而能够短时间内令堵塞的血管畅通起来,但是西药治疗存在的缺点是副作用较大,长期使用会对血管和人体器官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且只治标不治本。中药治疗副作用小,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中药组合物,多以“血瘀”立论,治疗重点在于活血化瘀,例如丹参片、三七片、丹参滴丸等,偏重驱邪,忽视扶正,难适本病虚实夹杂症情,治疗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冠心病的参七药物组合物,其以西洋参、三七为主药,与其他药物配伍,可达补气活血同用,攻补兼施,标本兼顾。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防治冠心病的麦七药物组合物,按重量计,其包括以下组份:

4、西洋参5-30份、黄芪5-40份、麦冬5-30份、五味子5-15份、当归5-20份、丹参5-25份、红花5-20份、桃仁5-20份、水蛭2-15份、三七5-20份、桂枝3-15份、橘络5-20份、茯神5-20份、山楂5-25份、甘草2-15份。

5、优选地,按重量计,其包括以下组份:

6、西洋参10份、黄芪18份、麦冬15份、五味子15份、当归15份、丹参10份、红花10份、桃仁10份、水蛭5份、三七10份、桂枝5份、橘络15份、山楂10份、甘草5份。

7、优选地,按重量计,其包括以下组份:

8、西洋参10份、黄芪18份、麦冬15份、五味子10份、当归10份、丹参18份、红花10份、桃仁10份、水蛭5份、三七10份、桂枝5份、橘络10份、山楂10份、甘草5份。

9、优选地,按重量计,其包括以下组份:

10、西洋参10份、黄芪18份、麦冬15份、五味子10份、当归10份、丹参18份、红花10份、桃仁10份、水蛭4份、三七10份、桂枝8份、橘络10份、山楂10份、甘草5份。

11、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麦七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防治冠心病药物中的应用。

12、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防治冠心病的药物中还包括枣仁5-20份、远志5-15份、砂仁5-15份、莲子5-15份、桔梗5-20份。

13、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防治冠心病的药物中还包括生地黄5-15份、熟地黄5-15份、山萸肉5-20份、山药5-20份、丹皮2-10份、枣皮5-20份、菊花5-15份、枸杞5-15份、天麻5-15份、地龙5-15份、川牛膝5-15份、勾藤5-15份。

14、本发明的参七药物组合物用来针对冠心病进行治疗的药理分析见下:

15、近现代的中医研究成果,冠心病为心系疾病,多与脉道不畅或阻塞有关,多以“血瘀”立论,治疗重点在于活血化瘀,但是心主血脉,脉为血之腑,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因此,本发明认为冠心病与心气虚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心气虚运血无力则血瘀,血瘀不能载气,则气随血滞,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使虚者愈虚,实者益实,遂成气血同病,气虚血瘀虚实夹杂之症。基于以上病机,本发明则认为治疗须以补心气,畅血脉为原则,气血同治,虚实并举。

16、本发明的发明人对传统方进行不断改进,终成本方,本方中西洋参为补气主药,其味甘苦,性微寒,补心气,益肺气,养阴生津,为临床治疗气虚阴亏病深日久,或病情危笃者首选之药。三七为本方化瘀主药,其味甘微苦,性温,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显著,故内科,外科诸病凡见血瘀疼痛者常首选之。本方中西洋参与三七二药地位相同,不分伯仲,可共为主药;

17、黄芪,味甘性微温,善益气升阳,可助西洋参补气之功,增强补心气益肺气的作用;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养血活血,通经行滞;红花味辛性温,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桃仁苦甘平,破血祛瘀;水蛭味咸苦性平,破血消症,特点是虫类疏通,无往而不至,善疏络通痹,用治冠脉硬化,使直达病所效果尤良,上数药合用共助三七活血化瘀,通络开痹。

18、桂枝味辛甘性温,温经通阳,通利血脉中阳气;橘络味苦性平,理气活血,通络化痰,乃血中气药,是治疗胸痹要药,与化瘀药合用,行血中之气,使气行血畅。

19、麦冬味甘苦性微寒,善滋阴润肺,与西洋参相合滋阴养液尤强;五味子味酸性温,功益肺肾,与西洋参、甘草相合酸甘化阴,有利于改善冠心病的血液中高粘凝聚状态,利于血液循环。上药黄芪、当归、水蛭、桂枝、橘络、麦冬等均为辅药。

20、山楂味酸甘性微,温消食积,化瘀滞;甘草味甘性平,健脾益气,调和诸药,共奏健脾和胃之功,资气血生化之源,是为佐药。本方中所用药物多数直入心经血分,故无需另入引经药。

21、其中本方中的西洋参可采用红参替换,但是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人采用红参易于出现上火情况,因此本方中更优于采用西洋参为补气主药。

22、采用本发明所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23、本发明组方科学,基于冠心病的病机,合理配伍,各药协同作用,可达补气活血,攻补兼施,标本兼顾之功,实现补心气而不碍血瘀,化瘀血而不耗心气,使心气旺盛而运血有力,瘀化络通而血运畅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相较于现市面上专事活血化瘀成药,不仅可对冠心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且其还尤适宜于冠心病临床症情缓解后的调理控制与冠心病早期阶段及易发人群的预防治疗,可对冠心病达可治可控可防。

24、具体实施方式;

25、现将详细地提供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参考,其一个或多个实例描述于下文。提供每一实例作为解释而非限制本发明。实际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例如,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而说明或描述的特征可以用于另一实施方式中,来产生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26、因此,旨在本发明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同范围中的此类修改和变化。本发明的其它对象、特征和方面公开于以下详细描述中或从中是显而易见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本讨论仅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意在限制本发明更广阔的方面。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27、实施例1:一种防治冠心病的参七药物组合物,按重量计,其由以下组份组成:西洋参10份、黄芪18份、麦冬15份、五味子15份、当归15份、丹参10份、红花10份、桃仁10份、水蛭5份、三七10份、桂枝5份、橘络15份、山楂10份、甘草5份。

28、实施例2:一种防治冠心病的参七药物组合物,按重量计,其由以下组份组成:

29、西洋参10份、黄芪18份、麦冬15份、五味子10份、当归10份、丹参18份、红花10份、桃仁10份、水蛭5份、三七10份、桂枝5份、橘络10份、山楂10份、甘草5份。

30、实施例3:一种防治冠心病的参七药物组合物,按重量计,其由以下组份组成:

31、西洋参10份、黄芪18份、麦冬15份、五味子10份、当归10份、丹参18份、红花10份、桃仁10份、水蛭4份、三七10份、桂枝8份、橘络10份、山楂10份、甘草5份。

32、实施例4:一种防治冠心病的药物,按重量计,其由以下组份组成:

33、西洋参10份、黄芪18份、麦冬15份、五味子10份、当归10份、丹参18份、红花10份、桃仁10份、水蛭4份、三七10份、桂枝8份、橘络10份、山楂10份、甘草5份、枣仁15份、远志10份、砂仁10份、莲子10份、茯神10份、桔梗15份。

34、冠心病的症状主要包括的是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比如胸闷、心悸不宁、心慌、气短、心律不齐、胸痛、气紧、晕厥、虚弱等不良表现,患者易心神不宁,呼吸不畅,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药物以本发明的防治冠心病的麦七药物组合物为基础方,根据患者病症加药化裁,佐施滋养心神药物,兼助脾胃之佐药,本实施例的药物佐以枣仁味甘酸性平,养肝宁心,安神定悸,远志味苦辛性温,祛痰利窍,安神益志,兼治心悸心慌;莲子味甘涩,性平,补脾止泻,养心安神;茯神味甘淡,性平,宁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健忘,失眠;且病延日久,脾胃功能末有不衰者,故多数患者常伴有脘胀嗳气纳呆,故佐以桔梗苦辛平偏温,宣肺利隔,宣通胸隔之滞气;复佐以砂仁之辛温行气和胃健脾。

35、本实施例中所用西洋参益气养阴作用强大,三七活血化瘀作用峻烈,故二药虽为主药,但其非组方用量最高者,且不宜随意加重。故本实施例中的各组分的用量是根据组方原则及其药物作用特点,且结合发明人的临床用药经验所筛选出最优量组成,例如其中莲子虽为安神兼助脾胃之佐药,但因作用平和,故剂量需重;再者如西洋参、麦冬剂量过重,与活血化瘀药比例失衡,则会造成过补致壅,降低活血化瘀效果。

36、实施例5:一种防治脑血管病变的药,按重量计,其由以下组份组成:

37、西洋参10份、黄芪18份、麦冬15份、五味子10份、当归10份、丹参18份、红花10份、桃仁10份、水蛭4份、三七10份、桂枝8份、橘络10份、山楂10份、甘草5份,生地黄12份、熟地黄12份、山萸肉15份、山药10份、丹皮8份、枣皮15份、菊花10份、枸杞10份、天麻10份、地龙10份、川牛膝10份、勾藤10份。

38、本实施例可对于脑血管病变患者等进行防治,例如脑中风易发人群,脑梗,脑梗恢复期等。即本实施例的药物可用于对冠心病合并脑血管病变或是脑血管病变等病症进行防治。

39、脑心管病与心血管病发病机理均与脉络闭塞,血循瘀阻有关,病机相同,治则相通,因此本实施例以本发明的麦七药物组合物为基础方,加减裁化,构成本实施例的还可适用于对脑血管病变相关疾病进行治疗的组方。

40、根据中医学“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阳亢风动,肝肾同源等理论,本实施例认为血管病还与肝肾阴虚阳亢,阴阳失调关系密切。因此本实施例中加地黄(生熟并用)味甘性微温,入心肝肾经,补血滋阴;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补脾胃,益肺肾;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补益肝肾,涩精止汗;本组方中地黄、山药、山萸肉,共奏滋养肝肾,补阴配阳之功;

41、丹皮味辛苦性微寒,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补益药中,使补中有行,补而不滞;菊花入肺肝经,疏风清热,养肝明目;枸杞味甘性平,入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菊花、枸杞二药合用,滋养肝肾,柔肝潜阳,与地黄、山药、山萸肉合用,共奏滋肾养肝,补阴配阳,柔肝熄风之功,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42、方中天麻味甘性微温,熄风镇痉,善治头晕痛;勾藤味甘性微寒,入肝心包经,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二药用于脑血管病中,既能治疗中风动风痉厥,又可用于中风易发人群,抑制血管痉挛,降低神经兴奋性,使血管畅利,利于血液循环,预防中风发作。

43、方中地龙味咸性寒,入脾、胃、肾、肝经,清热止痉,活络利尿,长于通行血脉,抑制血管痉挛,适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变血行不畅,及动风痉厥症候。川牛膝味苦性酸平,入肝肾经,功主破血通经,消症下胎,通利关节,引血下行,用于本方助活血化瘀通行血脉之功。

44、全方滋肾养阴与活血化瘀同用,以地黄为滋养肝肾之主药,三七为活血化瘀之主药,山萸肉、山药、枸杞、五味子助地黄滋养肝肾为补肾之辅药;西洋参、黄芪补气,与三七同用,使气旺行血助其活血之功;当归、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桂枝温经通阳,地龙、水蛭疏络通痹,川牛膝通经引血下行,橘络行血中之气,共助三七化瘀通络之功,为活血化瘀之辅药;菊花柔肝熄风,天麻、勾藤熄风止痉,治头昏头痛及防治动风痉厥,为佐药;麦冬滋阴润肺,枣皮酸温益肾,与丹皮活血化瘀配伍,可使补中有行,补而不滞,为佐药;山楂消食积,化瘀滞,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实施例立足于调补肝肾,调和阴阳,对脑血管疾病标本同治,进行全方位治疗。

45、麦冬味甘苦性微寒,善滋阴润肺,与西洋参相合滋阴养液尤强;五味子味酸性温,功益肺肾,与西洋参、甘草相合酸甘化阴,有利于改善冠心病的血液中高粘凝聚状态,利于血液循环。

46、本实施例的药物适用于对于脑血管病变即防且治,适用于长期调理治疗。

47、实施例1至实施例5的药物组合物或是药物可按照常规方法加工成蜜丸或水蜜丸,日服3次,水蜜小丸每次8克至10克,大蜜丸则每服1丸(约30克)。

48、实施例6:临床疗效评价

49、观察病例均来源于浠水县跃龙门中医诊所确诊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共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8-67岁,平均年龄56岁;平均病程(5.4±2.1)年。

50、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制的蜜丸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为20天,进行疗效评价。

51、疗效评价标准:

52、(1)显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幅度超过80%,缺血性st段完全恢复正常;

53、(2)有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幅度在50%~80%之间,缺血性st段基本上恢复正常;

54、(3)无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幅度低于50%或者没有改善。

55、其中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56、上述患者中,显效6人,有效22人,无效2人,有效率为93.33%。

57、实施例7:典型案例

58、案例1:熊某,女,76岁本县退休干部。就诊时间:2013年3月,有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史。时见心慌、心悸、胸闷、胸痛,稍事劳作即见症状加重。后在我处咨询就诊,经用实施例4的药物进行治疗,三月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治疗及其调理三年,自觉症状消失,行动如常人,后心脏检查供血正常。随访,自述:曾于2017年神农架旅游,登台阶万余步,未见不适。

59、案例2:张某,粮食局退休干部,有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史,时见胸闷心悸短气,活动量稍大即见胸闷胸痛。浠水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狹窄。后于2019年7月在我处以实施例4的药物治疗四月,自云各项症状明显淢轻,活动耐受量明显增强。继续服用,治疗及其调理两年余,自诉现行路、登楼梯均未见不适,能从事一般劳动。

60、案例3:李某,男,浠水县城关镇退休工人。就诊日期:2017年5月。有高血压脑病史,眩晕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本县人民医院ct检查诊断为脑梗,后有次眩晕发作后,来我诊所就诊。见症:昡晕严重,伴见呕恶,步履不稳,神志轻度恍惚,血压检查210/160mmhg,诊断为髙血压危象,中风先兆。治疗时,先处以降血压,扩血管,降低颅血压针药输液治疗。一周后病情好转,神志转清晰,血压检查160/110mmhg。后采用实施例5的药物进行调理治疗半月,病情继续好转。后以此药继续巩固治疗,治疗中除加用降压西药引达伯胺外,未用其他西药。服药两年,血压降为130-110/90-70mmhg,停用西药降压药,继以上药物续服年余,血压稳定在上述水平,眩晕未再发作。后中西药均停药,追访两年病情未见反弹。

61、案例4:谢某,男,浠水县洗马镇姜河村,裁剪师傅。就诊日期:2005年9月。病史:患者发病前在广州某制衣厂打工多年,两月前发病:出现头昏,嗜睡,反映迟钝,右侧手足无力。经查,诊断为脑血栓。中乘坐长途车转院治疗,推测途中坐长途车颠播缘故,病情进一步加重;症见意识不清,偏侧肢体不能自主活动,自主排便意识丧失。经脑部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等多项检查,诊断为脑部血管畸形,全脑大面积梗塞。后尝试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5药物进行治疗,其以煎剂口服治疗,配合按摩;连续治疗一月,神志渐清晰,自主意识恢复;服药一个半月,能搀扶下地行走,服药两月后能拄杖而行,生活自理。再服一月即已弃杖行走,只是跛行而已,能做简单家务。后以实施例5的丸药治疗年余即停药。但惜此患者失于追踪巩固治疗,脑血管未获最佳康复。

6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