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及其前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35902发布日期:2023-08-05 20:59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窥镜及其前端盖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涉及医疗,特别涉及一种内窥镜及其前端盖。


背景技术:

1、目前消化道癌等治疗方案中,主流内窥镜采用单极器械,需要在体表贴一个中性电极板或负极板,然后让电流经由单极器械的电极,通过活体组织、内脏,再返回到贴于活体表面的中性电极板或负极板上,形成一个电流回路。这种方法电流路径长,经往活体深层流动,产生热损伤的风险较大,有电磁干扰易对金属植入物造成损伤,并且由于中性电极板是一次性使用,成本较高,因此需要一种简单、对活体损害小、能降低成本的内窥镜治疗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包括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用于输送电极器械,所述插入部设有接触电极和导电路径;至少部分所述接触电极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部;所述接触电极通过所述导电路径与电源电连接。

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包括器械通道,所述器械通道用于供所述电极器械通过,所述导电路径包括第一导电路径,所述第一导电路径设于所述器械通道内。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器械通道由导电材料制成以形成所述第一导电路径;或者,所述器械通道的内壁设有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沿所述器械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导电路径。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包括前端盖,所述前端盖设置在所述器械通道的远端,所述接触电极包括第一接触电极,所述第一接触电极设于所述前端盖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接触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路径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盖的全部为透明结构,或者,所述前端盖远端的至少部分为透明结构。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电极包括第二接触电极,所述第二接触电极设于所述插入部的中段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接触电极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导电路径电连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电极包括第二接触电极,所述导电路径包括第二导电路径;所述第二接触电极设于所述插入部的中段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接触电极通过所述第二导电路径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路径包括布设在所述插入部的外部的外导线;或者,所述第二导电路径包括布设在所述插入部内部的内导线,所述内导线穿过所述插入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电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的中段为与所述插入部的远端相距5厘米~50厘米之间的部分或全部区段。

10、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包括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用于输送电极器械;所述电极器械具有两条导电路径,其中一条导电路径与电源的其中一极电连接,其中另一条导电路径与所述电源的其中另一极电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器械包括第一电极器械和第二电极器械,所述第一电极器械与所述电源的其中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器械与所述电源的其中另一极电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包括第一器械通道和第二器械通道,所述第一器械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一电极器械通过,所述第二器械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二电极器械通过。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包括第一器械通道,所述第一器械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一电极器械通过,所述第二电极器械设于所述插入部的外表面。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还包括鞘管和固定件,所述鞘管用于供所述第二电极器械通过,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鞘管固定在所述插入部的外表面。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远端的外表面设有第三接触电极,所述导电路径包括第三导电路径,所述第三导电路径设于所述电极器械的内部或外表面,所述第三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三导电路径电连接。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构造为包括器械通道的管件,所述器械通道用于供所述电极器械通过,所述器械通道内设置有第四导电路径,所述第四导电路径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接触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导电路径连接,所述第四导电路径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导电路径的连接部位位于所述插入部的远端、近端和中段中的至少一者。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中段的外表面设有第四接触电极,所述导电路径包括第五导电路径,所述第五导电路径设于所述电极器械的内部或外表面,所述第四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五导电路径电连接。

18、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内窥镜的前端盖,所述前端盖的外表面设有接触电极。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盖的全部为透明结构,或者,所述前端盖远端的至少部分为透明结构。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盖设有导电接触部,所述导电接触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端盖的内壁,另一端朝向所述前端盖的中心轴线延伸布置。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盖设有辅助导体,所述辅助导体设于所述前端盖的内壁,所述辅助导体与所述前端盖的外表面的所述接触电极电连接。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盖还包括外部充盈装置,所述外部充盈装置包括充盈器具和输送管,所述充盈器具通过所述输送管连接至所述前端盖的外表面和接触电极之间,所述充盈器具能够将流体通过所述输送管输送到所述前端盖的外表面和接触电极之间,以使所述接触电极膨胀。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电极由柔性导电材料和/或弹性导电材料制成,所述接触电极在自然状态下的宽度大于所述前端盖的宽度。

24、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内窥镜的电极器械可以作为电流的输出路径,内窥镜的接触电极和导电路径作为电流的返回路径,从而在手术局部产生电流回路,电流路径较短、区域可控,能够避免对活体其他部位的金属植入物(如金属关节、金属假牙等)造成损伤。在电流从电极器械的远端经过活体组织到达接触电极的路径中,基于趋肤效应电流基本在活体组织的内表面流动,从而降低热损伤的风险。此外,接触电极和导电路径可以重复使用,从而降低成本。再者,通过将接触电极和导电路径设于内窥镜上,能够适用于市面上大多数单极器械,应用范围广。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用于输送电极器械,所述插入部设有接触电极和导电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包括器械通道,所述器械通道用于供所述电极器械通过,所述导电路径包括第一导电路径,所述第一导电路径设于所述器械通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通道由导电材料制成以形成所述第一导电路径;或者,所述器械通道的内壁设有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沿所述器械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导电路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包括前端盖,所述前端盖设置在所述器械通道的远端,所述接触电极包括第一接触电极,所述第一接触电极设于所述前端盖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接触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路径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的全部为透明结构,或者,所述前端盖远端的至少部分为透明结构。

6.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包括第二接触电极,所述第二接触电极设于所述插入部的中段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接触电极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导电路径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包括第二接触电极,所述导电路径包括第二导电路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路径包括布设在所述插入部的外部的外导线;或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的中段为与所述插入部的远端相距5厘米~50厘米之间的部分或全部区段。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用于输送电极器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器械包括第一电极器械和第二电极器械,所述第一电极器械与所述电源的其中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器械与所述电源的其中另一极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包括第一器械通道和第二器械通道,所述第一器械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一电极器械通过,所述第二器械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二电极器械通过。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包括第一器械通道,所述第一器械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一电极器械通过,所述第二电极器械设于所述插入部的外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还包括鞘管和固定件,所述鞘管用于供所述第二电极器械通过,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鞘管固定在所述插入部的外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远端的外表面设有第三接触电极,所述导电路径包括第三导电路径,所述第三导电路径设于所述电极器械的内部或外表面,所述第三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三导电路径电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构造为包括器械通道的管件,所述器械通道用于供所述电极器械通过,所述器械通道内设置有第四导电路径,所述第四导电路径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接触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导电路径连接,所述第四导电路径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导电路径的连接部位位于所述插入部的远端、近端和中段中的至少一者。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中段的外表面设有第四接触电极,所述导电路径包括第五导电路径,所述第五导电路径设于所述电极器械的内部或外表面,所述第四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五导电路径电连接。

18.一种内窥镜的前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的外表面设有接触电极。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窥镜的前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的全部为透明结构,或者,所述前端盖远端的至少部分为透明结构。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窥镜的前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设有导电接触部,所述导电接触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端盖的内壁,另一端朝向所述前端盖的中心轴线延伸布置。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窥镜的前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设有辅助导体,所述辅助导体设于所述前端盖的内壁,所述辅助导体与所述前端盖的外表面的所述接触电极电连接。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窥镜的前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还包括外部充盈装置,所述外部充盈装置包括充盈器具和输送管,所述充盈器具通过所述输送管连接至所述前端盖的外表面和接触电极之间,所述充盈器具能够将流体通过所述输送管输送到所述前端盖的外表面和接触电极之间,以使所述接触电极膨胀。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窥镜的前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由柔性导电材料和/或弹性导电材料制成,所述接触电极在自然状态下的宽度大于所述前端盖的宽度。


技术总结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及其前端盖。该内窥镜包括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用于输送电极器械,所述插入部设有接触电极和导电路径;至少部分所述接触电极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部;所述接触电极通过所述导电路径与电源电连接。该内窥镜包括导电路径和接触电极,通过接触电极和导电路径作为电流返回的通道,与电极器械共同构成电流回路,电流路径较短、区域可控,能降低热损伤的风险,避免对金属植入物造成损伤,并且可以重复使用,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