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给药用的储药及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97901发布日期:2023-06-28 21:4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雾化吸入给药用的储药及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雾化吸入给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吸入给药用的储药及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1、吸入治疗在减轻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呼吸道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特定疾病的治疗,吸入给药比其他给药方式更具优势,特别是一些容易在肠道中被降解、受肝脏首过效应影响的大分子药物,更适合通过吸入给药达到肺部的呼吸区域。吸入给药目前有三种吸入给药的方法:剂量定量吸入器(mdi)、干粉吸入剂(dpi)和雾化器(nebulizer)。其中,雾化吸入给药由于具有雾化效果好、操作简便、噪声小、体积小便携等优点,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2、雾化喷雾给药是,由于在雾化效果、操作性、便携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备受关注,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呼吸道疾病甚至其他系统性疾病。雾化器是采用液体喷雾的形式将药物液滴送至肺部的装置,采用氧气、压缩空气或超声方法打破药物溶液或悬浮液界面的平衡,结合特定的雾化组件和结构设计,促使药液雾化形成小的液体颗粒(所谓的“雾”),通过吸嘴吸入呼吸道和肺部。

3、雾化吸入相比其他给药方式,主要有以下优点:(1)吸入的药物可直接到达呼吸道和肺部,经肺部毛细管直接进入血液,因此比口服药物起效快,而且更为有效;(2)由于药物直接经吸入进入呼吸道,且经肺部毛细管直接进入血液,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其用量最多只需其它给药方式的十分之一,明显地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一点对于儿童和老人尤为重要;(3)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以普遍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4)对于某些以病毒感染为主的、可自愈的疾病(如感冒),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5)药物作用直接,起效快,对缓解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且迅速,优于其他治疗方式,甚至在危急时刻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

4、雾化吸入治疗的目标是将治疗剂量的药物以雾化颗粒的方式在相对短的时间(通常为5-15分钟)内导入呼吸道或肺部。在雾化过程中,特定容积的药杯作为容纳药物溶液的容器,容器特定部位打开后,药液与雾化片接触,实现对药液的高效雾化。与肠道或其他非肠道给药相比,通过雾化吸入给药有多方面的优势:快速起效,减少治疗剂量降低毒副作用等,因此目前广泛用于临床或家庭护理,作为特定疾病的治疗给药方式。

5、雾化吸入剂包括各种溶液或悬浮液剂型,在药物中加入特定的辅料以实现药物治疗的目标。目前所有的雾化溶液或者悬浮液都是无菌的,多数以单位给药剂量的形式分装,避免抗生素或微生物的污染。一个典型的吸入雾化器产品包含药液盛放装置(雾化杯)、挡板、含雾化片的主机(或压缩装置)、吸嘴或面罩等。

6、目前,在临床或者家用的雾化系统中,雾化片均作为雾化主机不可拆卸的一部分,使用时将药液放入雾化杯内,雾化片与液体药物接触,通过压缩或超声技术实现雾化。这样每给药一次后,就要对雾化片进行清洗,过多的清洗步骤不仅给使用者带来不便,还会加大雾化装置的损耗,加速雾化片的老化,一旦雾化装置或雾化片出故障,就会面临整个雾化器的弃用。同时,雾化片作为雾化器的一个组件,长期暴露于环境中,容易受到细菌、真菌、抗生素等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即便经过消毒也无法彻底清除污染物,这对要求无菌的药物溶液的雾化非常不利。此外,采用传统雾化器对药物进行雾化,不同药物治疗时容易产生交叉污染,大大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前提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雾化吸入给药用的储药及雾化装置,其不需对雾化件进行清洗,可整体更换而不对雾化设备主机造成影响。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雾化吸入给药用的储药及雾化装置,包括:

4、药杯模组,其包括具有用于盛放药液的腔体的药杯,所述药杯上开设有与所述腔体相通的雾化口;

5、雾化模组,其包括用于将药液雾化的雾化件;

6、隔离部件,其位于所述雾化口和所述雾化模组之间用于仅在雾化给药时允许药液接触所述雾化件;

7、其中,该储药及雾化装置具有雾化给药状态,在雾化给药状态时,所述隔离部件被抽离、去除或破坏,所述药杯内的药液和所述雾化件接触,

8、所述药杯模组还包括用于连接雾化设备主机的第一连接部件;所述雾化模组还包括用于连接雾化面罩或吸嘴的第二连接部件。

9、优选地,所述隔离部件选自封装盖、封装膜以及隔膜层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

10、所述封装盖连接在所述药杯的杯壁上以封闭所述雾化口,且所述封装盖具有在受到外力后断裂的薄弱部;

11、所述封装膜可被抽离、挤压变形或刺破地设置在所述药杯和所述雾化模组之间或所述药杯上或所述雾化模组上;

12、所述隔膜层覆盖形成在所述雾化件上并能够被破坏或去除。

13、优选地,所述雾化件为压电陶瓷雾化片,所述压电陶瓷雾化片上分布有大量的微孔。

14、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至少一对用于和所述雾化设备主机连接以获取电信号的接入探针。

15、进一步地,所述药杯上设有与所述接入探针相对应电连接的至少一对第一导电探针,所述雾化模组包括向所述压电陶瓷雾化片提供电信号的至少一对第二导电探针,当所述雾化给药装置在雾化给药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探针和所述第二导电探针相接。

16、进一步地,所述雾化模组包括向所述压电陶瓷雾化片提供电信号的至少一对第二导电探针,当所述雾化给药装置在雾化给药状态时,所述接入探针通过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探针相接。

17、优选地,所述药杯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圈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围绕所述雾化口设置,所述隔离部件设置在所述凸缘上。

18、更优选地,所述凸缘包括内凸缘和外凸缘,所述内凸缘围绕所述雾化口设置,所述外凸缘围绕所述内凸缘设置,所述隔离部件包括封装盖和封装膜,所述封装盖设置在所述内凸缘上且所述封装盖具有在受到外力后断裂的薄弱部,所述封装膜设置在所述外凸缘上且可被刺破或挤压变形。

19、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雾化面罩座。

20、优选地,所述药杯上还开设有透气孔,所述药杯上设有用于封闭所述透气孔并可被去除而露出所述透气孔的药杯封装盖。

21、本发明所述药杯模组和雾化模组,两者互相组合成一种对药物溶液进行雾化的装置。药杯的雾化口去掉封装膜和封装盖,雾化模组去掉雾化模组底盖后,两者相互对接,使药杯内的药液与雾化片充分接触。当接通不含雾化片的雾化设备主机后,可以通过各种方法驱动雾化,包括但不限于喷射、网孔或超声等手段,实现对药液的雾化。优选的,所述药杯模组和雾化模组是独立的组件,使用前通过无缝对接后对药液实现雾化。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雾化模组的雾化驱动力为网孔雾化。

22、本发明所述的药杯模组,其主体形状可以为圆柱形、圆锥形、立方体形或者由特定面和边组成的封闭结构,优选圆柱形结构。药杯的雾化口所在位置为药杯表面的侧面或底部。优选的,雾化口位于药杯的侧壁,为圆形突出结构。所述药杯雾化口的中部有雾化口封装盖,雾化口外侧部为药杯雾化口封装膜。药杯雾化口也可以位于药杯底部,此时药杯封装盖为凹陷结构,使药杯能够正常平稳放置。

23、本发明所述的雾化模组,在一侧装有雾化片,雾化片外侧为雾化模组底盖,用于与外界隔离,避免细菌或有毒物质污染。优选的,所述雾化片为压电陶瓷薄片。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压电陶瓷雾化片上有特定大小、网状均匀分布的微孔结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微孔的大小为5微米以下。

24、本发明所述的雾化模组可以与药杯组合成一体的整体结构,再利用外部独立于本发明的雾化设备主机对药杯内的药液进行雾化。此时,药杯模组不含有雾化口封装盖和导电探针,而只设置封装膜。而雾化模组上的导电探针直接通过导线与药杯模组上的接入探针相连接。雾化前采用特定方式去掉或破坏药杯雾化口封装膜。当接上不含雾化片的雾化设备主机后,直接实现对药液的雾化。

25、上述整体结构,也可以不含有封装膜,此时在雾化组件的雾化片与药杯组件之间有隔膜层,用于隔离雾化片与药液。

26、上述雾化片模组和药杯模组合为一体的不可分离整体结构,无论是封装膜还是隔膜层,在雾化前必须以特定方式破坏或去除,所述破坏或去除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刺破、挤压、抽离等,从而使药液与雾化片直接接触,实现对药物的雾化。

27、上述不可分离的整体结构,可作为药物生产过程中药物溶液盛放的容器装置。在这一整体结构中,雾化组件可以位于药杯组件的上方、侧面或底部。

28、本发明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29、将雾化模组从雾化设备主机中独立出来,与盛装药液的药杯组成配套装置,省去了药物雾化完后的清洗步骤,避免因清洗不干净导致的药物交叉污染,并减少了雾化设备主机本身的损耗,可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将雾化模组与盛装雾化药液的药杯作为一套独立的装置,方便使用的同时,也可准确的对药物剂量进行定量,减少误差,提高药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