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盖过伸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65685发布日期:2023-06-28 11:0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膝盖过伸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矫正器,具体为一种膝盖过伸矫正器。


背景技术:

1、膝过伸也叫膝超伸,意思是膝盖伸直的范围超过了正常值,当站立位时膝盖伸直超过了正常范围,从侧面看上大腿与小腿形成一个向后的弧形,膝过伸会导致人体生物力线的改变,影响步行姿势与步行效率,长期过伸进而导致关节、肌肉及其他软组织等的损伤,往往通过康复训练且配合矫正器进行锻炼康复。

2、膝过伸的人往往因为关节稳定性和神经肌肉控制差,没有关节良好位置的概念,在日常各种动作中都不可控制的出现膝关节过伸,长此以往会愈发严重,从而需要使用矫正器进行辅助康复矫正,其中膝盖过伸矫正器的作用主要就是限制膝关节的过度伸展来达到治愈目的。

3、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矫正器时,直接将矫正器的上下两部分分别绑扎在大腿和小腿上,然后通过旋钮对膝盖后侧的支撑环进行手动调节,使支撑环对膝过伸起到限制的作用,但是先将支撑环调节至能够限制膝过伸的程度后,当患者进行屈膝动作时,较为绷紧的支撑环对腘窝会产生较大的挤压力,影响整体佩戴的舒适性,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矫正器不仅限制膝过伸的效果较弱,而且会一定程度影响屈膝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膝盖过伸矫正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矫正器不仅限制膝过伸的效果较弱,而且会一定程度影响屈膝的舒适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膝盖过伸矫正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一侧的两端皆固定有支撑架,两组所述支撑架内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矫正板和第二矫正板;

3、两组所述支撑架和两组第一矫正板、两组第二矫正板之间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四组所述转轴外部皆固定有收放轮,所述主体一端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支撑环,两组所述第一矫正板和两组所述第二矫正板对应的收放轮之间分别固定设置有贯穿支撑环的调节绳,且两组调节绳位于支撑环内部呈上下结构分布,其中支撑环截面呈弧形结构且由绳编织而成,且支撑环内部开设有与调节绳相配合的通道,两组调节绳起到对支撑环的支撑作用;

4、两组所述第一矫正板和两组所述第二矫正板底部一侧对应位置处皆固定设置有限位块,且四组限位块两两对应设置,所述支撑环内侧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腘窝支撑块,腘窝支撑块由柔性材料制成,且腘窝支撑块起到对腘窝的支撑作用。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本发明整体佩戴在使用者的腿部,使主体位于膝盖后侧,其中膝盖内侧设置有位于膝盖后侧的支撑环,当使用者腿部从屈膝状态逐渐转变至直立状态时,第一矫正板和第二矫正板对应位置处设置的限位块相互接触,进而避免第一矫正板和第二矫正板继续沿着转轴转动,也就是说,第一矫正板第二矫正板之间最大形成一百八十度夹角,进而避免使用者膝盖处发生膝过伸的现象,与此同时,转轴转动带动收放轮对调节绳进行进一步收卷,由于四组转轴分别位于膝盖两侧,进而四组收放轮可以带动两组调节绳进行中心收紧,收紧的调节绳带动支撑环对膝盖后侧腘窝进行同步支撑,进一步的使同步调节的支撑环对腘窝处进行支撑,进一步的提高了限制膝盖过伸的作用,从而使膝盖过伸矫正效果提升。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四组所述限位块外侧皆固定有弹性板,每两组弹性板之间呈上下结构对应设置,且弹性板的截面呈弧形。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两组第一矫正板和第二矫正板相互靠近时,两组弹性板首先接触,随着对两组弹性板挤压时,弹性板的弹性作用力能够对第一矫正板和第二矫正板之间在接触时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的增加了第一矫正板和第二矫正板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第一矫正板和两组第二矫正板内端固定有位于转轴以及收放轮外侧的保护壳,且保护壳一侧开设有与调节绳相配合的导向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保护壳起到对转轴、收放轮的保护作用,且同步起到对调节绳收放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第一矫正板的顶部和两组第二矫正板的底部皆固定设置有连接架,每两组所述连接架之间设置有魔术贴,两组所述魔术贴呈上下结构分布,且两组魔术贴外侧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开合扣。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通过两组魔术贴可以将本发明整体穿戴在使用着腿部,通过开合扣进一步加强魔术贴连接的稳定性。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第一矫正板和两组第二矫正板内端面皆固定有硅胶垫,且硅胶垫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透气孔,两组所述第一矫正板和两组第二矫正板外端面皆固定有覆盖外壳,且覆盖外壳起到对矫正板提高强度的作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硅胶垫起到对使用者腿部的保护作用,避免在穿戴本发明时,矫正板直接与使用者腿部相接触导致穿戴不适甚至是发生磕碰的问题,且覆盖外壳不仅起到加强矫正板强度的问题,还使本发明整体外观更加美观。

14、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发明通过将本发明整体佩戴在使用者的腿部,使主体位于膝盖后侧,其中膝盖内侧设置有位于膝盖后侧的支撑环,当使用者腿部从屈膝状态逐渐转变至直立状态时,第一矫正板和第二矫正板对应位置处设置的限位块相互接触,进而避免第一矫正板和第二矫正板继续沿着转轴转动,也就是说,第一矫正板第二矫正板之间最大形成一百八十度夹角,进而避免使用者膝盖处发生膝过伸的现象,与此同时,转轴转动带动收放轮对调节绳进行进一步收卷,由于四组转轴分别位于膝盖两侧,进而四组收放轮可以带动两组调节绳进行中心收紧,进而收紧的调节绳带动支撑环对膝盖后侧腘窝进行同步支撑,从而进一步的使同步调节的支撑环对腘窝处进行支撑,进一步的提高了限制膝盖过伸的作用,从而使膝盖过伸矫正效果提升;

16、本发明通过在支撑环内侧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腘窝支撑块,由于腘窝处呈菱形结构,进而腘窝支撑块的截面呈菱形,且腘窝支撑块由柔性材料制成,进而在支撑环同步对腘窝进行限制膝过伸现象时,腘窝支撑块能够更好的贴合膝盖腘窝,使腘窝支撑块更好的对腘窝起到支撑的效果,以提高限制膝盖过伸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整体的膝过伸矫正的效果;

17、本发明通过在第一矫正板和第二矫正板之间相对的位置处皆固定由弹性板,其中弹性板截面呈弧形设置,当两组第一矫正板和第二矫正板相互靠近时,两组弹性板首先接触,随着对两组弹性板挤压时,弹性板的弹性作用力能够对第一矫正板和第二矫正板之间在接触时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的增加了第一矫正板和第二矫正板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膝盖过伸矫正器,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一侧的两端皆固定有支撑架(2),两组所述支撑架(2)内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矫正板(3)和第二矫正板(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盖过伸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7)截面呈弧形结构且由绳编织而成,且支撑环(7)内部开设有与调节绳(9)相配合的通道,两组调节绳(9)起到对支撑环(7)的支撑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盖过伸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限位块(5)外侧皆固定有弹性板(6),每两组弹性板(6)之间呈上下结构对应设置,且弹性板(6)的截面呈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盖过伸矫正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矫正板(3)和两组第二矫正板(18)内端固定有位于转轴(4)以及收放轮(8)外侧的保护壳(10),且保护壳(10)一侧开设有与调节绳(9)相配合的导向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盖过伸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腘窝支撑块(11)由柔性材料制成,且腘窝支撑块(11)起到对腘窝的支撑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盖过伸矫正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矫正板(3)的顶部和两组第二矫正板(18)的底部皆固定设置有连接架(12),每两组所述连接架(12)之间设置有魔术贴(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膝盖过伸矫正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魔术贴(13)呈上下结构分布,且两组魔术贴(13)外侧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开合扣(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盖过伸矫正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矫正板(3)和两组第二矫正板(18)内端面皆固定有硅胶垫(15),且硅胶垫(15)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透气孔(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盖过伸矫正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矫正板(3)和两组第二矫正板(18)外端面皆固定有覆盖外壳(17),且覆盖外壳(17)起到对矫正板提高强度的作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膝盖过伸矫正器,涉及矫正器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一侧的两端皆固定有支撑架,两组所述支撑架内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矫正板和第二矫正板。本发明当使用者腿部从屈膝状态逐渐转变至直立状态时,在限位块的作用下避免第一矫正板和第二矫正板继续沿着转轴转动,使第一矫正板第二矫正板之间最大形成一百八十度夹角,进而避免使用者膝盖处发生膝过伸的现象,转轴转动带动收放轮对调节绳进行进一步收卷,收放轮可以带动调节绳进行中心收紧,进而收紧的调节绳带动支撑环对膝盖后侧腘窝进行同步支撑,从而进一步的使同步调节的支撑环对腘窝处进行支撑,进一步的提高了限制膝盖过伸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