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编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编织的支架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73845发布日期:2023-07-05 17:40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编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编织的支架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支架编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编织的支架。


背景技术:

1、采用柔韧性和扩张性能较好的材质编织而成的支架在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通过扩张身体内各种器官的直径而防止狭窄的部位继续变窄并使体内物质的流动变得顺畅,例如用于消化道的扩张、肝外胆管的扩张等等。

2、支架的编织方式主要有cross和hook两种,图5所述为cross编织方式的基本单元,图1所述为hook编织方式的基本单位,现有技术中此类支架大多采用cross编织方式,cross编织方式形成的支架有良好的弯曲性能和扩张性能,支架安装到支架推送器上,经由内窥镜穿过人体十二指肠进入到胆管系统,适用于狭窄或梗阻部位,但是,胆总管与胆囊之间的弯曲角度过大(图14所示的胆胰管系统图可以看出从胆总管进入到胆囊管时的拐弯处弯曲角度较大),此种编织方式的支架,在弯曲时产生的弯曲径向力过大,胆道内壁过于薄弱,难以承受较大的弯曲径向力,会造成不适应性,例如擦破甚至穿刺胆道内壁,造成不必要的出血。想要安全稳妥地完成手术,对于术者的操作水平要求极高。

3、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在折弯时减小径向力,更适用于胆道系统,降低术者操作难度,减轻病患风险的编织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编织支架均着重提高弯曲性能和扩张性能,不适用于胆道系统内的薄弱位置,容易造成手术不适应性、对于术者的操作水平要求极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架编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编织的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2、本发明提出一种支架编织方法,该方法采用两根线材分别在圆柱模具上缠绕形成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均包括若干菱形编织层和在轴向上位于菱形编织层之间的三角形编织层,所述菱形编织层和三角形编织层均沿对角线方向交替缠绕,且三角形编织层上的线材互不交叉,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轴向一端相互对接;所述三角形编织层与胆道的弯折区域对应。

3、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组成管状主体和位于管状主体轴向两端的端口,所述三角形编织层位于管状主体上,两个所述端口为扩口结构。

4、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形编织层两两相接布置。

5、进一步的,所述端口和三角形编织层上均具有若干显影环。

6、进一步的,所述菱形编织层的编织方法为:线材沿圆周方向以z字形折弯,并在折弯处形成第一折弯点;同一圆周上,第一折弯点的数量为奇数且沿缠绕方向依次形成的两个第一折弯点之间具有一个第一折弯点。

7、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形编织层的编织方法为:线材沿圆周方向以z字形折弯,并在折弯处形成第二折弯点;同一圆周上,沿缠绕方向依次形成的两个第二折弯点相邻布置。

8、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由第一线材编织形成,下支架由第二线材编织形成;所述支架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s1:第一线材从圆柱模具的轴向一端编织形成上支架。

10、s2:第二线材从圆柱模具的轴向另一端编织形成下支架,并与上支架的末端对接。

11、s3: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继续向对向方向穿线至端部收尾打结。

12、进一步的,下支架与上支架的编织方法相同;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13、s11:第一线材从第一起始点开始编织m层菱形编织层,到达第一位置。

14、s12:从第一位置编织2~3层三角形编织层,到达第二位置。

15、s13:从第二位置编织n层菱形编织层,到达第三位置。

16、s14:从第三位置编织1层三角形编织层,到达第一截止点;其中,m、n均为正整数。

17、进一步的,第一起始点与第二线材的起始点沿第一线材的缠绕方向的圆周间隔为6。

18、进一步的,第一线材编织至每层的重复走线位置时,沿线材螺旋缠绕后进入下一层。

19、进一步的,令线材的起始点和收尾点的轴向间隔数为a,圆周间隔数为p,该线材缠绕形成的三角编织单元所占的轴向间隔数的c,同一圆周上的圆周间隔总数为b,则满足以下条件:a-c=b*d+p,p<d,其中,d为正整数。

20、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支架,所述支架使用以上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编织形成。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发明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编织的支架,将cross编织方式形成的菱形编织层与hook编织方式形成的三角形编织层结合,针对胆道系统的折弯区域设置三角形编织层,在满足良好的顺应性和弯曲性能的基础上,弯曲径向力更小,更适应胆道系统。

23、(2)本发明采用两根线材编织,编织方法简单,结构强度得到保证。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架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两根线材分别在圆柱模具上缠绕形成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均包括若干菱形编织层和在轴向上位于菱形编织层之间的三角形编织层,所述菱形编织层和三角形编织层均沿对角线方向交替缠绕,且三角形编织层上的线材互不交叉;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轴向一端相互对接;所述三角形编织层与胆道的弯折区域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组成管状主体和位于管状主体轴向两端的端口,所述三角形编织层位于管状主体上,两个所述端口为扩口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编织层两两相接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编织层的编织方法为:线材沿圆周方向以z字形折弯,并在折弯处形成第一折弯点;同一圆周上,第一折弯点的数量为奇数且沿缠绕方向依次形成的两个第一折弯点之间具有一个第一折弯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编织层的编织方法为:线材沿圆周方向以z字形折弯,并在折弯处形成第二折弯点;同一圆周上,沿缠绕方向依次形成的两个第二折弯点相邻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由第一线材编织形成,下支架由第二线材编织形成;所述支架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支架与上支架的编织方法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令线材的起始点和收尾点的轴向间隔数为a,圆周间隔数为p,该线材缠绕形成的三角编织单元所占的轴向间隔数的c,同一圆周上的圆周间隔总数为b,则满足以下条件:a-c=b*d+p,p<d,其中,d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线材编织至每层的重复走线位置时,沿线材螺旋缠绕后进入下一层。

10.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使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编织形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架编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编织的支架,包括该方法采用两根线材分别在圆柱模具上缠绕形成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均包括若干菱形编织层和在轴向上位于菱形编织层之间的三角形编织层,所述菱形编织层和三角形编织层均沿对角线方向交替缠绕,且三角形编织层上的线材互不交叉,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轴向端部相互对接;所述三角形编织层与胆道的弯折区域对应。本发明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编织的支架,将Cross编织方式形成的菱形编织层与Hook编织方式形成的三角形编织层结合,针对胆道系统的折弯区域设置三角形编织层,在满足良好的顺应性和弯曲性能的基础上,弯曲径向力更小,更适应胆道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檀涛,柳全乐,陶凯,周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