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22740发布日期:2023-06-29 12:56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腔清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清理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口腔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1、一般来说,扁桃体通常都指肉眼可见、在喉咙背部的颚扁桃腺。与其他的腺体组织一样,扁桃腺是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的作用是帮助身体对抗感染。扁桃体的隐窝中由于长期处于阻塞状态、分泌物引流不畅而导致干酪样物积聚,使得不易溶解的钙、镁等无机盐沉积而形成扁桃体结石。同时,扁桃体结石也是扁桃体炎的病症之一。

2、扁桃体结石是患者产生口臭的主要因素,且经研究发现,扁桃体结石的存在使得口臭的风险增加了10倍。除此之外,扁桃体结石是由于扁桃体的慢性炎症而形成的营养不良性钙化,随着扁桃体结石的增大增多,扁桃体会相应肿大,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异物感、吞咽疼痛等症状。故,通常需要对人体口腔内部的扁桃体结石进行清理,从而改善患者的口臭困扰和咽喉不适等症状。

3、现有的扁桃体结石清除装置对扁桃体结石进行清理时,通常通过现有的扁桃体结石清除装置的专用吸管内产生负压,将吸管送入患者口腔内部并对准患者口腔内部的结石,从而将患者口腔内部的结石取出。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在现有的扁桃体清除装置对人体口腔内部较大的扁桃体结石进行清理时,吸管产生的吸力较小时不易将扁桃体结石吸出,吸管的吸力过大时,易造成患者口腔内部的扁桃体结石碎裂或者对患者口腔内壁产生吸附,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部分或全部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口腔清洁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口腔清洁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口腔清洁装置,包括壳体;外护管,与所述壳体固定连通;内套管,设置在所述外护管内且与所述外护管滑动连接;掏勺杆,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掏勺杆分别安装在所述外护管远离所述壳体一端相互远离的两侧;扣动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能带动所述内套管沿所述内套管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夹持驱动部,其安装在所述内套管上且设置有两组,每组夹持驱动部均能随所述内套管的移动带动一个所述掏耳勺打开或关闭。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患者口腔内部进行清洁时,首先将壳体深入患者口腔内部,使得掏耳勺处于患者口腔内部的结石位置附近,随后通过扣动部带动内套管沿内套管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并由内套管的移动驱使两个夹持驱动部带动两个掏勺杆打开,随后通过移动壳体的位置,使得患者口腔内部的结石位于两个掏勺杆之间,最后再次扣动扣动部使得扣动部带动内套管沿内套管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并由内套管的移动驱使两个夹持驱动部带动两个掏勺杆关闭,两个掏勺杆将结石夹紧随后将患者口腔内部的结石取出。

4、通过两个掏勺杆将患者口腔内部的结石取出,一方面使得结石不易发现掉落,另一方面两个掏勺杆也可在夹取结石之前将口腔内壁的息肉拨开,从而方便对于结石的夹取,也降低了在夹取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口腔内的息肉造成损伤的概率。

5、可选的,所述夹持驱动部包括:第一安装块,其安装在所述外护管上,所述掏杆勺与所述第一安装块铰接;第二安装块,其安装在所述内套管上,所述第二安装块上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块一端与所述掏杆勺中部铰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套管向远离壳体的方向移动时内套管的移动带动连接杆远离掏勺杆的一端向远离壳体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掏勺杆向远离第一安装块的方向转动;在内套管向靠近壳体的方向移动时,内套管的移动带动连接杆远离掏勺杆的一端向靠近壳体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掏勺杆向靠近第一安装块的方向转动。

7、通过内套管的移动带动两个掏勺杆进行相对转动,进而实现对于患者口腔内部结石的夹取,充分利用了内套管及外护管的长度设置,方便了夹取结石的操作。

8、可选的,所述扣动部包括:扣动扳机,其与所述壳体铰接;带杆,其与所述扣动扳机靠近所述内套管一端铰接;固定环,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套均固定套设在所述内套环上;滑动套,其滑动套设在所述内套管上且位于两个所述固定环之间,所述带杆与所述滑动套铰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带动内套管向远离壳体的方向移动时,首先将扣动扳机扣动,扣动扳机靠近内套管一端带动向靠近掏勺杆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滑动套向靠近掏勺杆方向移动,滑动套的移动带动固定环以及内套管向远离壳体的方向移动;在需要带动内套管向靠近壳体的方向移动时,首先将扣动扳机扣动,扣动扳机靠近内套管一端带动向远离掏勺杆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滑动套向远离掏勺杆方向移动,滑动套的移动带动固定环以及内套管向靠近壳体的方向移动。

10、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能带动所述内套管进行转动的转动部,所述内套管内壁远离所述壳体一端转动连接有内转动环,所述外护管外壁远离所述壳体一端转动链接有外转动环;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中所述第一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外护管上,所述第二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内转动环上;另一组中第一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外转动环上,所述第二安装块安装在所述内套管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内套管转动时,首先通过转动部带动内套管进行转动,在内套管进行转动时,固定连接在内套管上的第二安装块以及固定连接在外转动环上的第一安装块随着内套管的转动而转动,固定连接在外护管上的第一安装块以及固定安装在内转动环上的第二安装块保持原状态,进而使得两个掏勺杆能够相对发生转动。

12、两个掏勺杆的相对转动,使得两个掏勺杆能够并在一起,从而对患者口腔内部的部分结石进行挖取,提供了另一种操作方式,方便了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选择。

13、可选的,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腔,其开设在所述壳体侧壁上;转动驱动柱,其设置在所述转动腔内,所述转动驱动柱与所述壳体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驱动柱与所述内套管外侧壁抵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转动内套管时,首选将转动驱动柱转动,转动驱动柱的转动带动内套管进行转动,转动腔的设置为转动驱动柱提供了安装位置。

15、可选的,所述转动腔内部设置有能在所述内套管中形成负压的抽气装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气装置的设置,使得内套管中能够形成负压,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将部分较小的结石抽取,提供了另一种操作方式,方便了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选择。

17、且操作人员在通过内套管中的负压环境对患者口腔内的结石进行抽取时,两个掏勺杆的设置也能够将患者口腔中的息肉拨开,从而降低吸取结石时对患者口腔侧壁造成吸附的概率。

18、可选的,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抽气腔,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内套管与所述抽气腔侧壁滑动连接且深入所述抽气腔内部;抽气泵,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抽气腔的抽气管与所述抽气腔内部连通,所述抽气泵的排气管与外界连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在内套管中形成负压环境时,首先启动抽气泵,抽气泵将抽气腔中的气体抽取到外界,进而使得抽气腔以及内套管中也能够形成负压环境。

20、可选的,两个所述掏勺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块的铰接位置处于以内套管轴心的同心圆上,两个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安装块的铰接位置处于以内套管轴心的同心圆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掏勺杆与第一安装块的铰接位置设置为处于以内套管轴心的同心圆上,以及将两个连接杆与第二安装块的铰接位置设置为处于以内套管轴心的同心圆上,能够使得两个掏勺杆的转动更加同步,从而能够更好的起到对患者口腔内部结石的夹持作用。

22、可选的,两个所述掏杆勺的勺部均设置为半勺型。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掏勺杆勺部的半勺型设置,能够使得两个掏勺杆在合并到一起更好的拼接在一起,降低使用掏勺杆挖取结石时,结石发生掉落的可能性。

24、可选的,所述抽气腔分为相互连通的抽气上室和抽气下室,所述内套管与所述抽气上室连通,所述抽气泵的抽气管与所述抽气下室连通,所述抽气上室和所述抽气下室连通处设置有过滤板,所述抽气上室内设置有正对所述内套管的挡料板。

2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抽气腔分为抽气上室和抽气下室,使得从内套管中抽取的空气能够先经过抽气上室,随后再经过抽气下室,并通过在抽气上室和抽气下室连通处设置过滤板,能够将从内套管中抽取过来的结石等杂物留在抽气上室中,降低杂物对抽气泵等设备造成损坏的概率。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 通过两个掏勺杆将患者口腔内部的结石取出,一方面使得结石不易发现掉落,另一方面两个掏勺杆也可在夹取结石之前将口腔内壁的息肉拨开,从而方便对于结石的夹取,也降低了在夹取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口腔内的息肉造成损伤的概率;

28、2. 两个掏勺杆的相对转动,使得两个掏勺杆能够并在一起,从而对患者口腔内部的部分结石进行挖取,提供了另一种操作方式,方便了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选择;

29、3. 操作人员在通过内套管中的负压环境对患者口腔内的结石进行抽取时,两个掏勺杆的设置也能够将患者口腔中的息肉拨开,从而降低吸取结石时对患者口腔侧壁造成吸附的概率。

30、此外,本发明的一种口腔清洁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使用安全可靠的优势,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