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玻尿酸的祛痘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36440发布日期:2023-07-28 10:1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日化产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含玻尿酸的祛痘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也叫青春痘。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2、中医学上认为痤疮是因为人体内外合邪而导致,外部的皮肤受风热、湿热之邪,出现了很多的细菌,内部则是因为肺、脾胃、肝肾功能失调以及久病痰瘀而导致。发病根本是身体血热偏盛;致病的条件是饮食不节,外邪入侵;病情复杂渐重是血瘀的因素。同时中医学上采用辨证论治将痤疮分为四类,一是经风热证,表现为面部潮红,粉刺瘙痒,伴有脓疱;二是脾胃湿热证,表现为皮疹红肿瘙痒,伴有消化不良,腹胀;三是肝气郁结证,表现为皮疹反复发作;四是肝肾阴虚证,表现为皮疹色红不鲜,伴有神疲乏力。不同的证型治疗方法不同。

3、玻尿酸,又称透明质酸,分子式是(c14h21no11)n,是d-葡萄糖醛酸及n-乙酰葡糖胺组成的双糖单位糖胺聚糖。透明质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193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教授meyer等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该物质。透明质酸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在机体内显示出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润滑关节,调节血管壁的通透性,调节蛋白质,水电解质扩散及运转,促进创伤愈合等。将其用于化妆品中,能起到独特的保护皮肤作用,可保持皮肤滋润光滑、细腻柔嫩、富有弹性,具有防皱、抗皱、美容保健和恢复皮肤生理功能的作用,如果单独使用治疗痤疮,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含玻尿酸的祛痘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含玻尿酸的祛痘面膜,所述面膜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石斛10-20份、麦冬5-15份、百合10-20份、桃仁8-12份、丹参5-10份、红花5-10份、金银花10-20份、菊花10-20份、桑叶15-25份、蒲公英10-20份、栀子10-20份、茵陈10-20份、黄芩5-15份、柴胡8-12份、白芍8-12份、玻尿酸10-20份。

4、所述面膜,所述面膜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石斛15份、麦冬10份、百合15份、桃仁10份、丹参8份、红花8份、金银花15份、菊花15份、桑叶20份、蒲公英15份、栀子15份、茵陈15份、黄芩8份、柴胡10份、白芍10份、玻尿酸15份。

5、所述面膜,所述面膜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石斛10份、麦冬15份、百合10份、桃仁12份、丹参5份、红花10份、金银花10份、菊花20份、桑叶15份、蒲公英20份、栀子10份、茵陈20份、黄芩5份、柴胡12份、白芍8份、玻尿酸20份。

6、所述面膜,所述面膜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石斛20份、麦冬5份、百合20份、桃仁8份、丹参10份、红花5份、金银花20份、菊花10份、桑叶25份、蒲公英10份、栀子20份、茵陈10份、黄芩15份、柴胡8份、白芍12份、玻尿酸10份。

7、所述面膜,按照中药常规制备方法制成面膜。

8、所述面膜在制备治疗痤疮化妆品中的应用。

9、所述面膜在制备祛痘化妆品中的应用。

10、所述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1)取原料药:石斛、麦冬、百合、桃仁、丹参、红花、金银花、菊花、桑叶、蒲公英、栀子、茵陈、黄芩、柴胡、白芍,加水浸泡1小时,先加入10倍质量水,然后加热进行第一次提取,所述加热的温度为95-100℃,所述加热的时间为50-80min,完毕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渣和第一滤液;

12、(2)向第一滤渣中加入8倍质量水,然后加热进行第二次提取,所述加热的温度为95-100℃,所述加热的时间为50-80min,完毕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渣和第二滤液;

13、(3)合并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0-1.3,2-8℃静置40-60h使分层,上清液即所述中药提取液;

14、(4)将中药提取液、和玻尿酸混合搅拌均匀,添加卡波姆,灭菌,分装即为所述面膜。

15、石斛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鼓槌石斛dendrobiumchrysotoxum lindl.或流苏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功效。常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16、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或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levl.的块根。麦冬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浙江、四川、广西有大量栽培;沿阶草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广西等地。具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功效。常用于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

17、百合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或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的干燥肉质鳞叶。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18、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症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打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19、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20、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全国各地广有栽培。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21、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植物忍冬多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辽宁、陕西、甘肃等地;华南忍冬多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菰腺忍冬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黄褐毛忍冬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

22、菊花为菊科植物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地。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生用。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由于又有花的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23、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老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肝阳上亢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

24、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其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苦、甘,寒。主要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

25、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26、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z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250px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27、黄芩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28、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29、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30、本发明优点在于:

31、1、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痤疮是由肺热或肠胃积热所致,经常以清肺热、清胃肠热来治疗,采用苦寒之品,但未取得良好效果,本发明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一般表现为相火旺,而肾阴不足,并经常表现为气血凝滞,认为这是本病的发病根本原因,临床表现为青少年期发病、以红色丘疹很粉刺为主,伴有脓包,口干心烦,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或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数。本发明以滋阴泻火、活血化瘀为主,兼用清肺热、清胃肠热治疗痤疮,同时通腑和疏肝,配合玻尿酸,能更有效解决相火旺,肾阴不足痤疮患者临床症状。

32、2、本发明优选各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以达最佳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表明,该配比能改善相火旺,肾阴不足痤疮患者临床症状。

33、3、本发明各原料药之间符合“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以石斛、麦冬、百合滋阴泻火,桃仁、丹参、红花活血化瘀,共为君药;金银花、菊花、桑叶清肺热,蒲公英、栀子清胃肠热,共为臣药;茵陈、黄芩通腑和柴胡、白芍疏肝,共为佐使药。本发明组方严谨,适用面广。

34、4、本发明采用中药与玻尿酸配伍,对治疗痤疮具有协同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