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心肺康复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43479发布日期:2023-08-25 08:3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心肺康复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智能心肺康复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各种康复训练装置已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训练装置,如单车训练装置,由于其轻便、可调节、使用过程中无需用户设置复杂参数等优点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并使用。

2、时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正常人士的健身训练完全不同,患者的训练需要根据其自身的身体状况随时调整训练参数,避免出现超越患者极限的情况,且心肺受损患者的身体极限与健康人士的健康标准不一致,普通的健身器材用于心肺机能受损患者有极大危险性,可能正常得训练过程会对心机受损患者产生生命危险。

3、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1154483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心肺康复训练系统。所述心肺康复训练系统包括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主体上的人机交互单元、右步行单元、左步行单元和骑行单元,该心肺康复训练系统还包括智能终端、制氧单元和运动监测单元,智能终端与人机交互单元、制氧单元和运动监测单元分别通信连接,通过智能实时监测和控制单元实现了科学的心肺康复训练,在避免患者的出现极端情况下,有效的方便了患者的进行病后的训练,增强了患者面对困难的信心,有效的强化了患者的病后的康复效果。

4、上述系统实现了对患者康复训练时的各身体数据的监测,但是当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长时间处于被迫式的康复训练模式的话将会产生一定的枯燥感,从而使患者减少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康复训练模式单一化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心肺康复辅助系统,通过被动运动单元和主动运动单元,实现患者的主动个人化训练,进而增加患者对心肺康复训练时的新鲜感和积极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心肺康复辅助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康复运动模块、运动检测模块、对比判断模块和控制模块;

3、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录入患者的基本身体数据和网络均等心肺数据,其中网络均等心肺数据包括呼吸数据和心率数据;

4、康复运动模块,用于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且康复运动模块包括被动运动单元和主动运动单元,被动运动单元用于控制患者进行被动训练,以辅助患者进行心肺康复,主动运动单元用于控制患者主动进行训练,以使患者根据自身训练习惯进行个人化的训练选择;

5、运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的呼吸信息、心率信息和运动姿态信息,且运动检测模块包括呼吸检测单元、心率检测单元和运动姿态检测单元;

6、呼吸检测单元、心率检测单元和运动姿态检测单元内均设有运动标准值;

7、对比判断模块,用于将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运动时检测到的呼吸信息、心率信息和运动姿态信息与三个预设值进行对比,并且结合数据采集模块处录入的患者身体数据做出相应的判断指令给控制模块;

8、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对比按断指令,并根据指令启动康复运动模块。

9、基础方案的原理是:当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时,运动检测模块将会实时的监测患者的运动状态,将会把患者运动所产生的数据与其自身的标准值进行对比,然后控制模块将会控制康复运动模块进行调整;

10、且运动姿态检测单元也将会实时的监测患者运动时的运动姿态进行监测,然后将会实时的反馈的患者运动时的动作是否标准,若是未达到标准姿态,将调整指令传送至控制模块处,并进行调整,以实现患者的运动姿态能够较为的标准,从而实现较为有效的康复的效果。

11、当患者需自行进行运动时,便可通过主动运动单元直接进行运动,但是若是运动姿态检测单元到患者在主动运动时间大于30min的过程中运动姿态均不标准的话,控制模块根据信息将会开启被动运动单元调整患者的运动姿态,以减少患者长时间在错误的姿态下进行运动时,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

12、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可通过被动运动单元和主动运动单元相结合,实现患者的多样化康复训练需求,并且一方面可使患者在主动运动时也形成正确的运动姿态,从而便于患者后期长期的治疗训练,另一方面可使患者具有个人化选择运动的同时还能在监测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被动运动单元,以保证患者的安全训练情况,减少患者意外损伤情况的发生。

13、进一步,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线上医疗回馈单元,当本系统启动时,线上医疗回馈单元实时的接收线上实时的医疗反馈数据,并将反馈数据传送至数据采集模块处。

14、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及时的获取更多的医疗信息,从而使对比判断模块所做出的判断指令更加的精准。

15、进一步,被动运动单元包括三级子单元,分别是适应子单元、运动子单元和渐停子单元,适应子单元、运动子单元和渐停子单元均通过控制模块的指令进行相互转换;

16、适应子单元,用于使患者缓慢的加入运动状态,从而使患者的心肺数据波动幅度形成由慢至快的渐近性;

17、运动子单元,用于使患者进行标准的心肺康复训练,以达到心肺康复的作用;

18、渐停子单元,用于使患者从标准康复速度逐渐降缓至停止的速度,以达到运动的渐进性。

19、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减少患者心肺数据不正常的情况,进而使患者受到较好的保护。

20、进一步,对比判断模块还包括波动曲线单元,其用于将呼吸检测单元和心率检测单元所监测到的呼吸数据和心率数据生成心肺波动曲线,通过预设的大数据平台对心肺波动曲线进行处理,生成心肺数据对比信息。

21、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加对比判断模块所做出的判断指令的准确性。

22、进一步,还包括报警模块,报警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模块处发出的报警指令。

23、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通过康复运动模块调节患者的运动速率后,若是患者的身体数据还未回到标准的范围值内时,控制模块将会控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从而使医护人员或者家属等较为快速的注意到患者此时的状态。

24、进一步,康复运动模块为康复运动装置,其包括座板,座板两侧下部均固定连接有倒置弯钩形的支撑杆,支撑杆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远离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斜板,支撑斜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半环形扶手,支撑斜板下部设有运动组件;

25、运动组件包括双头电机和空腔,空腔设置于支撑斜板下部,双头电机位于空腔内且与支撑斜板内壁固定连接,双头电机的两端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上均设有若干的凸块,支撑斜板下部两侧壁均滑动配合有转动杆,转动杆一端均穿过支撑斜板侧壁并延伸至空腔内,转动杆位于空腔内的一端同轴均固定连接有转块,转块中心处均设有凹槽,凹槽内壁均设有若干与凸块对应的锁定槽,转块和转杆通过凸块和锁定槽卡合,且凹槽和锁定槽内均设有防滑纹;支撑斜板两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电控缸,电控缸位于对角线上,电控缸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滚珠轴承,滚珠轴承的外壁固定连接于转块内;

26、转动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脚组件;座板底部还固定连接有加固杆,加固杆远离座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入字形的支架,支架顶端穿过两固定杆中间部与支撑斜板靠近座板一侧固定连接。

27、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患者首先坐在座板上,然后脚放置在固脚组件上,手放置在扶手上,当患者进行主动训练时,控制电控缸启动,进而使转块和转杆脱离,然后患者可通过用脚蹬动,从而进行运动;

28、在患者的主动运动过程中,若是患者保持不标准的运动姿态30min后,控制电控缸开启,从而推动转块靠近转杆,并使转块和转杆卡合,然后启动电机,从而可带动患者进行脚部和腿部进行运动,运动时实时监测患者的身体数据;

29、可实现患者的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并且通过自行车式的运动装置的设计,可使患者更易接受和快速的便可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

30、进一步,固脚组件包括置脚板,置脚板一侧与转动杆固定连接,置脚板顶部铰接有弹性放腿板,置脚板和放腿板上均设有若干的束带,束带上均设有用于调节束带长度的公扣和母扣。

31、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对患者脚部的固定,便于调整患者的运动姿态。

32、进一步,还包括倒置的u形靠背,靠背固定连接于支撑杆相互靠近一侧,且靠背位于座板远离支撑斜板的一侧。

33、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增加患者运动时的舒适感。

34、进一步,还包括置物筐和若干的弹性的束线环,置物筐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板,置物筐固定连接于支撑杆远离固定杆的一侧;束线环均固定连接于座板两侧。

35、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减少各种设备之间电线之间产生交织的可能性。

36、进一步,还包括提示灯和蜂鸣器,提示灯和蜂鸣器均安装在置物筐内,且提示灯和蜂鸣器均与报警模块信号连接。

37、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及时的对医护人员进行提示,从而使医护人员及时的观察患者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