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果皮醇提物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028182发布日期:2023-08-05 16:1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荔枝果皮醇提物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荔枝果皮醇提物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慢性炎症在许多疾病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癌症、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哮喘、肥胖症、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int.immunopharmacol.2019,67,98–105;nature 2008,454,428–435;chin.j.nat.med.2017,15(6),0401–0416)。以植物为来源的天然产物由于其副作用低于市面上的主要抗炎药物(甾体类和非甾体类),因此植物源的天然产物成为了开发抗炎药物的热点(tradit.med.res.2019,4(5),257–268)。尤其是,植物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作为治疗炎症的天然替代物或补充剂(buchbauer,g.,bohusch,r.,2010.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essential oils:an update.in:baser,k.h.c.,buchbauer,g.(eds),handbook of essential oils:science,technology,andapplications.crc press/taylor&francis group,boca raton,usa,pp.281–321;j.agric.food chem.2017,65,8586–8594)。

2、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亚热带常绿乔木的果实,是我国栽培历史的著名果树(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6(2):255)。在20多个国家种植,我国主要种植在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中国热带农业.2018,83(04),2-3;中国热带业.2022(03):5-14.)。荔枝的种子、果肉和整个果实都被用在中药中,荔枝被认为对缓解消化不良、咳嗽、腹泻和疼痛有积极作用。荔枝种子、荔枝果肉、荔枝全果被开发成汤剂和磨成粉,可口服或外用,以缓解或治疗头晕、烦躁以及各种肿痛症状,如胀气、睾丸肿胀、咳嗽、胸闷或胸痛、胃脘痛、睾丸痛、牙痛、神经痛、疝气痛等(exp.ther.med.2017,13(6),2839-2847.)。荔枝果皮在中药中有止血和止痛的功能,可用作解热剂、止咳剂、止血剂、止痛剂和利尿剂(foodchem.2007,105(4),1446-1451;j.pharm.pharmacol.2014,66(12),1796-1807)。此外,民间使用果皮泡水后口服,以缓解吃荔枝导致的“上火”。

3、我国是荔枝原产国,截止2017年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世界的65%以上(中国热带农业.2018,83(04),2-3)。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荔枝产量253.10万顿(中国热带业.2022(03),5-14.),而果皮占整个新鲜果实的15%,每年荔枝加工业产生的废弃果皮可达2.55万吨。目前对荔枝的研究主要在果肉、种子和叶子上,对果皮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相关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关于荔枝果皮醇提物抗炎方面的相关报道,这可能会阻碍其开发和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提供荔枝果皮醇提物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开拓了荔枝果皮醇提物的新用途,为制备抗炎药物提供了新选择。

2、本发明还发现了荔枝果皮醇提物抑制了lps诱导的促炎介质(no)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产生;该荔枝果皮醇提物抑制了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及合成促炎介质酶(inos和cox-2)的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相关机制研究表明,该荔枝果皮醇提物不仅通过减少iκbα的磷酸化和降解来抑制nf-κb的核转移,还抑制了mpaks(erk、p38和jnk)的磷酸化;改善了角叉菜胶导致的足肿胀。并对荔枝果皮醇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

3、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荔枝果皮醇提物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4、所述的荔枝果皮醇提物在制备改善脂多糖诱导的细胞中促炎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过量分泌的药物中的应用。

5、所述的细胞中促炎介质为no和促炎细胞因子为tnf-α、il-6或il-1β。

6、荔枝果皮醇提物在制备抑制脂多糖激活的mapk和nf-κb通路的药物中的应用。

7、荔枝果皮醇提物在抑制了lps诱导的mapks的激活通过抑制erk、p38和jnk的磷酸化,同时抑制了lps诱导的nf-κb激活通过阻断nf-κb的核转移及iκbα的磷酸化和降解。

8、荔枝果皮醇提物在制备改善角叉菜胶致足肿胀的药物中的应用。

9、将荔枝果皮醇提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片剂、胶囊剂或软膏剂剂型的药物。

10、荔枝果皮醇提物的制备方法,将鲜的荔枝果皮粉碎,将粉碎的原料与70%乙醇按1:3~1:8的料液比混合,单位g/ml,在提取器中提取2h,重复两次,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旋转蒸发得到浸膏,再真空冷冻干燥得到荔枝果皮醇提物干粉。

11、荔枝果皮醇提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2、将鲜的荔枝果皮粉碎,将粉碎的原料与70%乙醇按1:7的料液比混合,单位g/ml,在提取器中提取2h,重复两次,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旋转蒸发得到浸膏,再真空冷冻干燥得到6.66%(基于荔枝果皮的鲜重)荔枝果皮醇提物干粉。

13、本发明通过试验研究发现了荔枝果皮醇提物在无细胞毒作用下,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促炎介质(no)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产生;抑制了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及合成促炎介质酶(inos和cox-2)的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相关机制研究表明,该荔枝果皮醇提物不仅通过减少iκbα的磷酸化和降解来抑制nf-κb的核转移,还抑制了mpaks(erk、p38和jnk)的磷酸化;改善了角叉菜胶导致的足肿胀。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首次发现了荔枝果皮醇提物在治疗炎症相关疾病方面的新用途,为制备抗炎的药物提供了新选择,在制药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特征:

1.荔枝果皮醇提物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荔枝果皮醇提物在制备改善脂多糖诱导的细胞中促炎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过量分泌的药物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中促炎介质为no和促炎细胞因子为tnf-α、il-6或il-1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荔枝果皮醇提物在制备抑制脂多糖激活的mapk和nf-κb通路的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荔枝果皮醇提物在抑制了lps诱导的mapks的激活通过抑制erk、p38和jnk的磷酸化,同时抑制了lps诱导的nf-κb激活通过阻断nf-κb的核转移及iκbα的磷酸化和降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荔枝果皮醇提物在制备改善角叉菜胶致足肿胀的药物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荔枝果皮醇提物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荔枝果皮醇提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片剂、胶囊剂或软膏剂剂型的药物。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荔枝果皮醇提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鲜的荔枝果皮粉碎,将粉碎的原料与70%乙醇按1:3~1:8的料液比混合,单位g/ml,在提取器中提取2h,重复两次,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旋转蒸发得到浸膏,再真空冷冻干燥得到荔枝果皮醇提物干粉。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荔枝果皮醇提物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具有抗炎的荔枝果皮醇提物是由荔枝的果皮经70%乙醇提取得到,该荔枝果皮醇提物在无细胞毒性下抑制了LPS诱导的促炎介质(NO)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产生;该荔枝果皮醇提物抑制了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及合成促炎介质酶(iNOS和COX‑2)的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该荔枝果皮醇提物不仅通过减少IκBα的磷酸化和降解来抑制NF‑κB的核转移,还抑制了MPAKs(ERK、p38和JNK)的磷酸化;对角叉菜胶诱导的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在体内、外均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洪怡,田民义,田玉凤,刘雄利,周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