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系膜血管栓塞部分小肠切除术后恢复辅助装置

文档序号:35057057发布日期:2023-08-06 15:26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肠系膜血管栓塞部分小肠切除术后恢复辅助装置

本发明涉及术后恢复辅助,具体为一种肠系膜血管栓塞部分小肠切除术后恢复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小肠坏死后会,进行切除手术,将坏死部分切除,同时需要观察切口附近小肠是否会继续坏死,所以不会马上将两个接口缝合,而小肠会持续释放消化液,消化液的流失会导致人体电解质失衡。

2、在切除小肠的坏死部位后人们需要维持小肠的正常运作,手术后便需要通过术后恢复辅助装置去灌输营养液去维持正常的运作,同时有助于小肠的恢复,但现有的术后恢复辅助存在灌输营养液时,容易发生回流现象以及不能与小肠进行紧密贴合,使用时容易发生脱落的现象,故需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系膜血管栓塞部分小肠切除术后恢复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肠系膜血管栓塞部分小肠切除术后恢复辅助装置,包括硅胶管,所述硅胶管的两端均设置有膨胀环,且膨胀环的外表面靠顶端的位置均连通设置有连通管,两组所述连通管的内部靠顶端的位置均安装有安装板,且两组安装板的顶端靠中间的位置均安装有伸缩弹簧,两组所述伸缩弹簧的顶端均安装有限位球,两组所述连通管的顶端均安装有锥形筒,且两组锥形筒的顶端均安装有注气管,所述硅胶管的外表面靠中间的位置连通设置有橡皮管,且橡皮管的内部靠底端的位置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靠中间的位置安装有锥形块,且锥形块的顶端安装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第一引流槽,且若干组第一引流槽的对应一侧内壁靠底端的位置均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底板的内部靠锥形块外侧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组渗液孔,且底板的底端安装有漏斗,所述漏斗的内部靠底端的位置活动设置有密封球,且密封球的对应两侧均设置有滑杆,所述漏斗的底端靠两侧的位置均安装有限位板,且两组限位板的对应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

3、优选的,对应所述伸缩弹簧和对应限位球分别位于对应锥形筒的内部中,且对应限位球的外表面分别与对应锥形筒的内壁相贴合设置。

4、优选的,所述锥形块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第二引流槽,且若干组第二引流槽分别与对应第一引流槽相连通设置。

5、优选的,若干组所述渗液孔以底板的圆心点为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且对应若干组渗液孔分别与对应第二引流槽呈一一对应设置。

6、优选的,两组所述滑杆的大小相等,且两组滑杆的对应一端分别伸入对应限位槽的内部并与其呈滑动连接设置。

7、优选的,所述密封球的外径大小与漏斗的底端内径大小相适配,且密封球的外表面靠底端的部分处于暴露于漏斗的状态。

8、优选的,所述橡皮管的顶端和引流管的顶端与注液管的一端相连通设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0、通过膨胀环、连通管、安装板、伸缩弹簧、限位球、锥形筒、注气管、引流管、第一引流槽、贯穿孔、锥形块、第二引流槽、底板、渗液孔、漏斗和密封球等零部件设置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术后恢复辅助存在灌输营养液时,容易发生回流现象以及不能与小肠进行紧密贴合,使用时容易发生脱落的现象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肠系膜血管栓塞部分小肠切除术后恢复辅助装置,包括硅胶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管(1)的两端均设置有膨胀环(2),且膨胀环(2)的外表面靠顶端的位置均连通设置有连通管(21),两组所述连通管(21)的内部靠顶端的位置均安装有安装板(22),且两组安装板(22)的顶端靠中间的位置均安装有伸缩弹簧(23),两组所述伸缩弹簧(23)的顶端均安装有限位球(24),两组所述连通管(21)的顶端均安装有锥形筒(25),且两组锥形筒(25)的顶端均安装有注气管(26),所述硅胶管(1)的外表面靠中间的位置连通设置有橡皮管(3),且橡皮管(3)的内部靠底端的位置安装有底板(36),所述底板(36)的顶端靠中间的位置安装有锥形块(34),且锥形块(34)的顶端安装有引流管(31),所述引流管(31)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第一引流槽(32),且若干组第一引流槽(32)的对应一侧内壁靠底端的位置均开设有贯穿孔(33),所述底板(36)的内部靠锥形块(34)外侧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组渗液孔(37),且底板(36)的底端安装有漏斗(38),所述漏斗(38)的内部靠底端的位置活动设置有密封球(39),且密封球(39)的对应两侧均设置有滑杆(391),所述漏斗(38)的底端靠两侧的位置均安装有限位板(4),且两组限位板(4)的对应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系膜血管栓塞部分小肠切除术后恢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伸缩弹簧(23)和对应限位球(24)分别位于对应锥形筒(25)的内部中,且对应限位球(24)的外表面分别与对应锥形筒(25)的内壁相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系膜血管栓塞部分小肠切除术后恢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块(34)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第二引流槽(35),且若干组第二引流槽(35)分别与对应第一引流槽(32)相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系膜血管栓塞部分小肠切除术后恢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渗液孔(37)以底板(36)的圆心点为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且对应若干组渗液孔(37)分别与对应第二引流槽(35)呈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系膜血管栓塞部分小肠切除术后恢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滑杆(391)的大小相等,且两组滑杆(391)的对应一端分别伸入对应限位槽(41)的内部并与其呈滑动连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系膜血管栓塞部分小肠切除术后恢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球(39)的外径大小与漏斗(38)的底端内径大小相适配,且密封球(39)的外表面靠底端的部分处于暴露于漏斗(38)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系膜血管栓塞部分小肠切除术后恢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皮管(3)的顶端和引流管(31)的顶端与注液管的一端相连通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术后恢复辅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肠系膜血管栓塞部分小肠切除术后恢复辅助装置,包括硅胶管,所述硅胶管的两端均设置有膨胀环,且膨胀环的外表面靠顶端的位置均连通设置有连通管,两组所述连通管的内部靠顶端的位置均安装有安装板,且两组安装板的顶端靠中间的位置均安装有伸缩弹簧,两组所述伸缩弹簧的顶端均安装有限位球。通过膨胀环、连通管、安装板、伸缩弹簧、限位球、锥形筒、注气管、引流管、第一引流槽、贯穿孔、锥形块、第二引流槽、底板、渗液孔、漏斗和密封球等零部件设置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术后恢复辅助存在灌输营养液时,容易发生回流现象以及不能与小肠进行紧密贴合,使用时容易发生脱落的现象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萍,刘丽萍,向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