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隧道定位制备装置和经骨隧道穿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96100发布日期:2023-09-19 22:52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隧道定位制备装置和经骨隧道穿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骨隧道定位制备装置和经骨隧道穿线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针对肩袖损伤肌腱复位固定于骨面上,使用的主流技术是带线锚钉固定,其方法是先在目标位置的骨面上打孔,将金属或peek材料锚钉置入骨质内,然后用锚钉上的缝线缝合捆扎固定肌腱至骨面上;该方法对骨质情况、锚钉置入位置和角度、医生技术水平要求很高,以上任何一个因素不满足都会导致锚钉脱落,锚钉脱位就意味着整个手术的失败,文献表明锚钉脱落是肩袖修复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锚钉脱落的患者往往必须进行二次手术。锚钉直径较粗,相比骨隧道经骨固定需要更大面积的骨床容纳锚钉;同时,锚钉脱落后不可避免的会留下骨洞,也会给修复手术增加很大难度;

2、也有一部分经骨隧道固定肌腱的器械,有的是在体外定位,需要两个皮肤开口以完成定位;有的需要在骨内钻较深的孔洞以完成穿线;骨道均为横纵两个骨道交叉而成,夹角往往为锐角,穿线固定后不可避免的对骨道内松质骨有切割效应,从而导致缝线松动风险。

3、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锚钉易脱落、骨内钻孔较深以及穿线后引线对骨道内松质骨有切割效应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骨隧道定位制备装置和经骨隧道穿线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锚钉易脱落、骨内钻孔较深以及固定后线对骨道内松质骨有切割效应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骨隧道定位制备装置,包括:

4、定位件,具有第一定位端和第二定位端;

5、穿刺件,具有穿刺部,所述穿刺部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定位端和所述第二定位端之间移动,所述穿刺部在所述第一定位端和所述第二定位端之间具有弧形的移动路径。

6、可选地,所述穿刺部在所述第一定位端和所述第二定位端之间的移动路径具有预设的弧形半径,以使所述穿刺部在所述第一定位端时的朝向与所述穿刺部在所述第二定位端的朝向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

7、可选地,所述穿刺部为锥形结构,所述穿刺部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穿刺部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更靠近所述第一定位端;所述穿刺部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穿刺部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更靠近所述第二定位端。

8、可选地,所述穿刺部为棱锥结构或圆锥结构。

9、可选地,所述穿刺件还包括主体部;

10、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穿刺部,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沿远离所述穿刺部的方向延伸。

11、可选地,所述骨隧道定位制备装置还包括导引结构;

12、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活动连接于所述导引结构,所述导引结构用于导引所述主体部沿预设路径移动,以使所述穿刺部能够在所述第一定位端和所述第二定位端之间移动。

13、可选地,所述主体部为自弯曲结构,所述主体部脱离于所述导引结构的部分自动沿所述穿刺部的移动路径弯曲。

14、可选地,所述主体部采用镍钛材料制备并沿所述穿刺部的移动路径预弯曲设置。

15、可选地,所述穿刺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16、可选地,所述导引结构具有第一导引通道;

17、所述主体部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引通道的内部,并用于沿所述第一导引通道的延伸方向移动。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引通道为直线型的通道。

19、可选地,所述导引结构还包括推动组件;

20、所述推动组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以推动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一导引通道的内部移动。

21、可选地,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动块和推进旋钮;

22、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穿刺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推动块,所述推动块螺纹连接于所述推进旋钮,以通过所述推进旋钮驱动并在所述推进旋钮的中心轴线上移动。

23、可选地,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导轨件;

24、所述导轨件沿所述推进旋钮的中心轴线延伸,所述推动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件,所述推动块用于在所述导轨件的延伸范围内相对于所述导轨件滑动。

25、可选地,所述骨隧道定位制备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容纳腔;

26、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导引通道以及所述推动块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外壁为回转结构,所述推进旋钮围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以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27、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28、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29、可选地,所述定位件至少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端和所述第二定位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定位部沿弧形延伸方向的不同位置。

30、可选地,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穿刺部的移动路径相对设置。

31、可选地,所述定位部具有预设的弧形半径,以使所述定位件抵接于骨表面时,所述定位部和骨表面之间留有间隙。

32、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3、本发明的一种骨隧道定位制备装置,包括定位件和穿刺件,其中定位件具有第一定位端和第二定位端,穿刺件具有穿刺部并且穿刺部被配置为能够在第一定位端和第二定位端之间移动,穿刺部在第一定位端和第二定位端之间具有弧形的移动路径。根据该结构,将第一定位端或第二定位端抵接于人体骨面后,可以在第一定位端和第二定位端之间移动穿刺部,并通过穿刺部的移动在人体骨内部形成弧形的骨隧道,通过在骨隧道内穿设引线,即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钉易脱落、骨内钻孔较深以及线对骨道内松质骨有切割效应等问题。

34、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骨隧道穿线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任一种骨隧道定位制备装置;

35、所述主体部具有勾线结构,所述勾线结构靠近于所述穿刺部,所述勾线结构用于连接外部引线。

36、可选地,所述勾线结构为勾线槽,所述勾线槽贯穿于所述主体部。

37、可选地,所述勾线槽的槽口沿背离于所述穿刺部的方向设置。

38、可选地,所述经骨隧道穿线装置包括第二导引通道;

39、所述第二导引通道具有引线进入口和引线穿出口,所述引线穿出口适配于所述穿刺部和所述主体部,以使所述勾线结构进入到所述第二导引通道的内部。

40、可选地,所述经骨隧道穿线装置还包括引线器;

41、所述引线器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引通道的内部,并用于与外部引线连接,以带动外部引线在所述第二导引通道内移动;

42、所述引线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引线穿出口伸出所述第二导引通道。

43、可选地,所述引线器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引线器的引线槽,所述引线器通过所述引线槽与外部引线连接。

44、可选地,所述引线器靠近于所述引线穿出口的一端设置有向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分叉和向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分叉;

45、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分叉和所述第二分叉形成勾线区间,所述勾线区间供于所述勾线结构通过;

46、所述第一分叉和所述第二分叉各自形成一部分的所述引线槽。

47、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48、本发明的一种经骨隧道穿线装置,包括了本发明前述的任一种骨隧道定位制备装置,并且在穿刺件的主体部设置有勾线结构,勾线结构靠近于穿刺部并用于连接外部引线,在穿刺部由第一定位端到达第二定位端或由第二定位端到达第一定位端后,可以在人体骨内形成骨隧道,利用勾线结构可以方便连接外部引线并通过反向移动穿刺部即可将外部引线从骨隧道穿过,相比于现有技术,极大的方便了制备骨隧道和在骨隧道内穿设引线,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锚钉易脱落、骨内钻孔较深以及穿线后引线对骨道内松质骨有切割效应等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