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西红花苷Ⅰ在鱼类抗病毒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5212282发布日期:2023-08-24 13:4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中草药西红花苷Ⅰ在鱼类抗病毒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具体涉及中草药西红花苷i在鱼类抗病毒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鲤春病毒血症(spring viraemia of carp,svc)是一种严重危害鲤科鱼类的水生动物病毒性疾病,具有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发病急等特点。鲤春病毒血症的直接病原是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svcv属于弹状病毒科病毒,能感染青鱼、草鱼等我国淡水养殖主要品种,常导致鱼类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目前,我国针对鱼类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加入免疫制剂、改善养殖模式、灭活疫苗防控、外用药物防治等。然而采用上述方法缺乏特异性,效果不显著且副作用明显,不仅易使鱼类产生抗药性,而且会对周围水域环境造成污染,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非常不利。然而,中草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精粹,引发病原体变异的概率较低,且不易形成抗药性、运用成本较低、生态友好度高、具有个体和群体防治的双效功用,有利于实现水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西红花苷ⅰ(gardenia yellow)是藏红花素家族的一员,是西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发现西红花苷ⅰ能增强去乙酰化酶sirt3的mrna水平,具有中枢降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以及抗炎和治疗软组织损伤、利胆保肝、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食品、药品、化工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临床多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及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但是西红花苷ⅰ在抗病毒先天免疫中的研究目前没有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中草药西红花苷ⅰ(gardenia yellow)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鱼类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感染的药物或饲料添加剂中的用途。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通过斑马鱼活体实验发现,在西红花苷ⅰ含量为12μg/ml,24μg/ml和48μg/ml时,作用48h后对斑马鱼幼鱼均无明显毒性;在西红花苷ⅰ含量为24μg/ml和48μg/ml时,西红花苷ⅰ可有效提高svcv感染后斑马鱼的存活率;在西红花苷ⅰ含量为48μg/ml时,西红花苷ⅰ可显著增强斑马鱼抗病毒相关基因(ifn1,mxc,pkz)的表达,同时显著抑制svcv病毒的复制能力。因此,西红花苷ⅰ可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鱼类抗病毒(尤其是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的药物或饲料添加剂。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首次发现并证明西红花苷ⅰ(gardenia yellow)是一种具有抗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病毒活性的中草药,通过对斑马鱼幼鱼进行svcv病毒的攻毒实验发现,西红花苷ⅰ具有抗鱼类病毒的特点,可以用于制备抗病毒药物。



技术特征:

1.西红花苷 ⅰ 在制备用于预防或者治疗鱼类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毒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西红花苷ⅰ 的使用浓度为48 μg/ml。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西红花苷Ⅰ(Gardenia yellow)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鱼类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通过对斑马鱼幼鱼进行SVCV病毒的攻毒实验发现,西红花苷Ⅰ可以显著提高斑马鱼受SVCV病毒感染后的存活率,增强抗病毒基因ifn1、mxc、pkz的表达水平,同时显著抑制病毒SVCV的复制能力。因此,西红花苷Ⅰ可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鱼类抗病毒(尤其是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的药物。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肖武汉,王子旋,白瑶,朱纯纯,罗怡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