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穿刺针

文档序号:35087968发布日期:2023-08-10 00:5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急穿刺针

本发明涉及医疗穿刺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应急穿刺针。


背景技术:

1、气胸(pneumothorax)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多因肺部疾病或外力影响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导致胸膜腔内的压力增大,进而造成肺萎陷,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等问题。在野外或者户外一旦发生气胸,且出现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时,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穿刺急救,然而目前并没有专用于气胸急救的穿刺器械,因此通常采用的急救方法是利用大号的注射器进行穿刺抽气,抽气后再采用医疗手套在注射器尾端做成单向活瓣,以防止空气被反吸入胸膜腔,完成上述操作迅速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病因排查及后续治疗,该现有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2、1、不方便留置:注射器的针头为钢针,如果在转运的过程中留置针头,针头可能会刺伤患者内脏,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如果不进行留置,对于气胸反复发作的患者,在转运的过程中还需要再次穿刺排气,极容易造成感染,且将患者送至医院后如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还需要重新插管换管,导致患者反复经受穿刺痛苦。

3、2、不能直观检测穿刺针是否准确地刺入到胸膜腔,目前的判断方法是在进针的过程中反复抽吸注射器的活塞杆,通过抽吸的力度感受,如果穿刺针刺入至胸膜腔内,抽拉时的阻力降低,此时继续向外抽拉活塞杆使气体排出;采用上述方法判断不直观,且容易受到主观影响判断不精确,进而导致针尖误伤内脏等问题。

4、3、需要现场制作单向活瓣,操作繁琐,耽误时间,且很容易造成外界空气流入胸腔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应急穿刺针,以解决现有的注射器穿刺不便于留置针头,以及不能直观检测穿刺针是否准确刺入到胸膜腔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应急穿刺针,包括穿刺针以及与其连通的留置管,所述穿刺针包括钢针、套管以及针座,所述针座内设置有隔离塞,所述套管的一端与针座连通,所述钢针从针座的尾端刺入隔离塞内并从套管内穿出,所述留置管与针座连通,且留置管的自由端设置有单向活瓣;所述钢针的末端通过软管连接有检测组件,所述软管上设置有闭口夹,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负压水球,所述负压水球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内设置有用于防止液体反流的气液单向薄膜,所述软管的端部设置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与连接端头连通。

4、本方案的原理:确定穿刺点后,将钢针的针尖从穿刺点刺入身体组织,并打开闭口夹持续进针,在进针的过程中套管随之一起进入皮肤组织,当钢针刺入到胸膜腔时,在负压的作用下,胸膜腔内的气体沿着钢针、软管、连接端头进入到负压水球中,负压水球中会观察到明显的气泡,此时停止进针避免针尖刺伤肺部组织;然后将钢针退出,使套管留置在患者体内,并利用患者的自主呼吸运动,将胸膜腔内剩余的气体挤压排出,由于留置管的自由端设置有单向活瓣,可以避免呼吸时外界的空气被反吸入体内;完成上述操作后将病人迅速送至医院进行病因排查及后续治疗。

5、有益效果:

6、1、可同时实现穿刺和留置引流:将穿刺针设置为两层结构,利用内层的钢针穿刺,穿刺后将钢针退出,将套管留置在体内,不会对内脏等身体组织造成二次刺伤,安全性高;且将患者送医的途中,利用患者自主呼吸排出剩余的气体,无需反复穿刺,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穿刺痛苦和心理压力,实用性强;且留置管和套管可持续使用,送医后如果要进行后续治疗,例如做胸腔闭式引流,也可直接采用该留置管外接水封瓶,无需重新插管换管。

7、2、可直观检测穿刺针刺入情况,安全性更高:当穿刺针刺入胸膜腔后,负压水球内会产生气泡,此时即可提醒操作人员停止进针,以避免针尖刺入过深损伤肺部组织,相比于现有的通过抽吸注射器的活塞判断而言,本技术能够更加快速、直观、准确地检测,安全性更高。

8、3、一体式结构设计,无需现场制作活瓣或组装穿刺器械等,打开包装袋后可直接穿刺使用,节省时间,操作简单,更适用于户外或野外等紧急急救场景。

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透明的外壳体,所述负压水球漂浮在所述外壳体的腔室内,且负压水球的下表面设置有承重部,所述连接端头处设置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穿出外壳体与转接头连通。

10、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透明的外壳体,使负压水球漂浮在外壳体的腔室内,且负压水球的底部设置承重部(底部重力更大),可以保证负压水球翻转后底部始终朝下,进而保证气体从负压水球的底部进入,便于观察气泡;采用上述设计后,在穿刺的过程中不需要管负压水球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即便负压水球或外壳体出现翻滚,也不会影响气体由负压水球的底部进入产生气泡,使用更加方便,更适用于紧急救援中。

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针座的尾端还设置有透明的防护管,所述防护管与针座螺纹连接,所述防护管内设置有橡胶塞,防护管的端部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防护管可拆卸连接,所述钢针依次穿过端盖、橡胶塞和隔离塞,所述钢针与端盖固定连接,与橡胶塞滑动连接;所述端盖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手柄。

12、有益效果:退针时捏住手柄,向后用力使端盖退出防护管的末端,钢针随之退出,当针尖位于橡胶塞内时,手握防护管并旋转,使防护管从针座上脱离;通过设置防护管和橡胶塞可以遮挡针尖,避免将钢针抽出后随意放置造成针刺伤,特别是在紧急救治中,钢针抽出后很可能随手放置在一旁,容易刺伤旁人。

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针座的首端还设置有负压气囊,所述负压气囊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内设置有进气单向阀,导气管沿着针座的侧壁设置,且导气管的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封闭其的帽体,所述帽体与防护管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管转动时帽体脱离导气管使导气管与外界连通。

14、有益效果:负压气囊最初处于压缩收紧状态,贴在针座的首端,占用空间小,且不会影响正常的穿刺操作,当将钢针抽出后旋转防护管将帽体拧下时,导气管才与外界连通,由于导气管内设置有进气单向阀,气体只进不出,此时外界空气进入负压气囊,负压气囊膨胀压迫穿刺点,一方面可以实现压迫止血,另一方面可以固定套管,避免转运患者的过程中脱出;本技术相比于人工贴敷贴固定而言,无需现场撕拉敷贴和固定敷贴,操作更加简单,非常适用于紧急穿刺救援中,可以简化操作过程,节省操作时间。

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负压气囊与患者皮肤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粘贴敷料层,粘贴敷料层包括敷料和无菌胶带,所述敷料设置在负压气囊靠近套管的表面,无菌胶带设置在负压气囊远离套管的表面,所述敷料和无菌胶带的表面设置有离型纸。

16、有益效果:设置敷料可以进一步吸附渗液、止血,封闭穿刺点,避免伤口感染,设置无菌胶带,可以将气囊粘贴固定在皮肤上,避免气囊摆动时将套管带出,固定更加稳固、可靠。

1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负压气囊通过底板可拆卸地设置在针座的首端。

18、有益效果:将负压气囊可拆卸地设置在针座上,当将患者送至医院后,方便将负压气囊取下清洗穿刺点,对穿刺点进行消毒,保证穿刺点干净、无菌,避免造成伤口感染。

1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留置管的末端也设置有转接头,所述单向活瓣与转接头连接。

20、有益效果:在留置管的末端设置转接头方便拆卸单向活瓣并连接其它器械,例如患者同时伴随血胸等情况时,可以取下单向活瓣连接注射器,用于抽取积血或积液等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