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75688发布日期:2023-08-01 21:3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腔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口腔检测,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口腔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口腔(oral cavity)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其前壁为上、下唇,侧壁为颊,上壁为腭,下壁为口底。向前经口唇围成的口裂通向外界,向后经咽峡与咽相通。口腔可分为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和固有口腔(oral cavity proper)。前者是位于上、下唇和颊与上、下牙弓和牙龈之间的间隙,后者位于上、下牙弓和牙龈所围成的空间,其顶为腭,底部(口底)由黏膜、肌和皮肤组成。主要口腔科疾病包括: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颌下间隙感染、颌面部淋巴管瘤、齿状突发育畸形、上颌窦恶性肿瘤、颌骨造釉细胞瘤、慢性筛窦炎、下颌后缩、四环素牙、舌白斑等疾病。

2、医生对口腔内疾病检测确认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治疗,可见口腔疾病检测装置十分重要。如专利号cn201920671078.4公开了“一种口腔护理用口腔融膜观察装置,包括主体握把,主体握把的一侧设置有窥镜角度调节键,所述主体握把中接近窥镜角度调节键的一侧设置有开关,所述主体握把的内部设置开设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端部连接头,所述端部连接头中设置有插线端口,所述端部连接头的一侧设置有电池接触板,所述窥镜角度调节键固定连接在推杆的一端,所述主体握把中远离端部连接头的一端通过螺纹杆与窥镜连接杆相连,所述窥镜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排线槽,整体结构中,通过螺纹杆与主体握把进行固定连接,能够方便的将镜片整体拆卸下来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细菌的交叉传染,整体实用性强,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3、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检查口腔的时候,往往需要患者一直努力张开嘴,这样一直坚持很长时间,会使患者很痛苦,会使患者的腮帮的咬肌异常酸痛,不便于检测者检测口腔内的状况,另外在检测后现有技术中撑开块往往拆卸较为复杂,消毒较为麻烦,故需要对其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减缓患者咬肌压力,便于检测患处,且便于消毒,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3、(二)技术方案

4、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腔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横梁架,所述横梁架的中央孔内活动套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后端固定安装有配重块,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内部开设有凸环,所述螺纹套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卡盘,所述卡盘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两侧中央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侧固定片,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活动套接有顶固定板,所述顶固定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导向板。

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固定片的中央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中央固定套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撑柱,所述撑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方形曲面片,所述第一方形曲面片的表面开设有孔一,所述撑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方形曲面片。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螺纹槽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套板,且第一套板位于推块的上端,所述第一套板的两侧表面中央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顶端活动套接有固定夹环,且固定夹环固定套接在撑柱的外表面中段。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方形曲面片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的表面开设有孔二,所述第二固定片的顶端固定安装有u型撑片,所述孔二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易转螺丝,且易转螺丝贯穿第二方形曲面片的中央孔至其另一端底部。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u型撑片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曲面定位夹,所述曲面定位夹的中央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方形套管。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方形套管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活动安装有滑柱,所述滑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方形延伸柱,所述方形延伸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万向轴头。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万向轴头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底套块,所述底套块的底端开设有槽三,且槽三包覆在万向轴头的外表面。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套块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撑板,所述第一撑板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照明灯。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导向板的中央开设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向件,所述转向件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镜面。

13、一种口腔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步骤一:首先,将卡柱卡在检测桌的桌面槽内,通过调节第二支撑方柱从第一支撑方柱拉出一段距离,调节对应待检测者的口腔部位。

15、步骤二:其次,通过推动滑柱使得方形延伸柱推出方形套管的外一端距离,

16、步骤三:将另外一端放入需检测者的口腔内,使u型撑片一侧开设的撑槽贴合需检测者的嘴唇两侧嘴角处,而后通过转动螺纹套筒将推块缓缓向下拉动,此时第一套板是不动状态,于此同时通过推块向下的移动,使得其两侧撑柱的向外撑开。

17、步骤四:在撑开嘴角的后,照明灯打开,照亮口腔内,最后检测者操纵活动杆在第二支撑柱内晃动角度,对需检测者的口腔以及牙龈问题进行检测。

18、步骤五:在检测结束后通过反向旋转螺纹套筒使得凸环顶端的卡盘推动推块底端槽,使得撑柱向内收拢,同时挤压第一传动杆向内收拢从而从需检测者的口腔取出。

19、步骤六:最后旋转易转螺丝从孔二的内部旋转出其外部,其次向外拉动u型撑片,使得第二固定片脱离第二方形曲面片的外表面,将其拆卸。

20、(三)有益效果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口腔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备以下

22、有益效果:

23、1、将卡柱卡在检测桌的桌面槽内,通过调节第二支撑方柱从第一支撑方柱拉出一段距离,调节对应待检测者的口腔部位,通过推动滑柱使得方形延伸柱推出方形套管的外一端距离,将一端放入需检测者的口腔内,使u型撑片一侧开设的撑槽贴合需检测者的嘴唇两侧嘴角处,而后通过转动螺纹套筒将推块缓缓向下拉动,此时第一套板是不动状态,于此同时通过推块向下的移动,使得其两侧撑柱的向外撑开,在撑开嘴角的后,照明灯打开,照亮口腔内,最后检测者操纵活动杆在第二支撑柱内晃动角度,对需检测者的口腔以及牙龈问题进行检测,于此不需要患者一直努力张开嘴,减轻患者的腮帮的咬肌的压力,同时方便检测者观察口腔内的具体情况。

24、2、在检测结束后通过反向旋转螺纹套筒使得凸环顶端的卡盘推动推块底端槽,使得撑柱向内收拢,同时挤压第一传动杆向内收拢从而从需检测者的口腔取出,最后旋转易转螺丝从孔二的内部旋转出其外部,其次向外拉动u型撑片,使得第二固定片脱离第二方形曲面片的外表面,将其拆卸,并消毒,因仅仅一个易转螺丝的固定,拆装及其简便,方便检测后消毒,避免细菌的交叉感染。

25、3、通过推动滑柱使得方形延伸柱推出方形套管的外一端距离,将照明灯打开,并通过转动第一撑板底部的底套块在万向轴头的外表面转动一定角度,照亮口腔内,便于针对性的对患病处进行照亮,方便检测者的观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