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藻糖醇在制备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4975824发布日期:2023-08-01 21:42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岩藻糖醇在制备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具体涉及岩藻糖醇在制备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重急症,主要病理表现为管腔内的血液冲破内膜进入有缺陷的血管中层,撕裂动脉壁形成真假两腔分离状态(夹层)。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破裂的主要诱发因素,一旦发生血管破裂,一周内患者死亡率可高达91%,因此ad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临床治疗ad仅能通过手术置换人工血管,置换面临着严重的手术风险,并且术后血管会进一步退行性病变,面临二次手术和破裂的风险。目前,临床上并无可以直接修复血管结构治疗ad的药物,这是当下控制主动脉瘤/夹层的关键难点与突破口,因此急需开发防治ad的临床药物。

2、岩藻糖醇(l-fucitol)也称1-脱氧-d-半乳糖醇,源自岩藻多糖,亦可由岩藻糖还原得到。过去的研究发现l-fucitol能抑制大肠杆菌k12的半乳糖醇阳性菌株生长,但d-fucitol不能发挥抑制作用。同时有研究发现50μm的l-fucitol能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nies-298细胞生长;尚未见岩藻糖醇在用于防治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岩藻糖醇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主动脉夹层药物中的应用。

2、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岩藻糖醇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主动脉夹层药物中的应用。

4、优选地,所述预防和/或治疗主动脉夹层包括抑制或降低主动脉夹层的形成。

5、优选地,所述预防和/或治疗主动脉夹层包括降低主动脉夹层死亡率。

6、优选地,所述预防和/或治疗主动脉夹层包括提高主动脉夹层存活率。

7、优选地,所述预防和/或治疗主动脉夹层包括降低主动脉弓扩张程度和/或血管内径。

8、优选地,所述预防和/或治疗主动脉夹层包括抑制主动脉中层结构空洞和/或破裂。

9、优选地,所述药物还包括至少一种其他预防和/或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活性成分。

10、优选地,所述主动脉包括升主动脉、胸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

11、优选地,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12、优选地,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稀释剂、黏合剂、润湿剂、润滑剂、崩解剂、溶剂、乳化剂、助溶剂、防腐剂、ph调节剂、渗透压调节剂、表面活性剂、包衣材料、抗氧剂或缓冲剂中的至少一种。

13、优选地,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片剂、滴丸剂、注射剂、栓剂、气雾剂或滴剂中的至少一种。

14、优选地,所述药物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舌下给药、鼻腔给药或雾化给药中的至少一种。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发明提供了岩藻糖醇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主动脉夹层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岩藻糖醇可以明显降低主动脉夹层小鼠的死亡率,提高了小鼠的存活率,并且降低主动脉弓扩张程度和血管内径;抑制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以及主动脉中层结构空洞及破裂,为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潜在治疗药物。



技术特征:

1.岩藻糖醇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主动脉夹层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和/或治疗主动脉夹层包括抑制或降低主动脉夹层的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和/或治疗主动脉夹层包括降低主动脉弓扩张程度和/或血管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和/或治疗主动脉夹层包括抑制主动脉中层结构空洞和/或破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还包括至少一种其他预防和/或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活性成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脉包括升主动脉、胸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片剂、滴丸剂、注射剂、栓剂、气雾剂或滴剂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舌下给药、鼻腔给药或雾化给药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岩藻糖醇在制备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岩藻糖醇可以明显降低主动脉夹层小鼠的死亡率,提高了小鼠的存活率,并且降低主动脉弓扩张程度和血管内径;抑制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以及主动脉中层结构空洞及破裂,为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潜在治疗药物。

技术研发人员:张亭亭,谢晨,陈艳莲,李沅隆,田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