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48422发布日期:2023-10-25 18:25阅读:62来源:国知局
胶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胶囊内窥镜。


背景技术:

1、胶囊内窥镜(capsule endoscope)是一种做成胶囊形状的内窥镜,它是用来检查人体消化道的医疗仪器。胶囊内窥镜能进入人体,用于检查人体肠胃和食道部位的健康状况,用来帮助医生对病人消化道系统疾患进行诊断。

2、胶囊内窥镜工作的重点是对体内器官图像的采集,由于采集图像的质量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医生对病人的诊断,故对采集图像的质量具有很高要求。传统的胶囊内窥镜为一次性使用产品,其大多使用内置的镜头于透明的光学圆顶内部,通过led照明设备打光后拍摄得到消化道内部图像。传统的透明光学圆顶不可避免的存在光的折射与反射特性,会导致镜头采集到的图像存在畸变,进一步地,led照明设备发出的光是散射的,在胶囊内经过反射和散射会照射到镜头的平面玻璃上,在成像时,该处玻璃上的光会进入到镜头中,使最终采集到的图像中出现环形光环,影响图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该胶囊内窥镜通过各部件设计,可以有效吸收影响成像的杂散光,减小图像畸变,提高成像质量,提高信噪比。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壳体,形成腔体;端盖,位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图像采集单元,位于所述腔体内,用于采集图像,包括第一电路板和位于第一电路板上的镜头;照明单元,位于所述腔体内,用于提供照明光;供电单元,位于所述腔体内,用于为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和所述照明单元供电;其中,所述端盖为平头端盖,所述端盖内侧还具有向所述壳体方向延伸的遮光筒,所述遮光筒用于阻挡所述照明单元从所述腔体内射向所述镜头的照明光。

3、优选地,所述遮光筒包括台阶结构和第一套筒,所述台阶结构将所述端盖的顶面划分为进光窗口和环绕所述进光窗口的出光窗口。

4、优选地,所述进光窗口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镜片,所述镜片嵌入所述台阶结构以将通孔封堵。

5、优选地,所述镜片与所述台阶结构相粘合,所述镜片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端盖的外表面。

6、优选地,所述镜片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镀层。

7、优选地,所述出光窗口的面积不大于所述进光窗口面积的6倍。

8、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厚度为0.2~0.5mm,所述第一套筒的长度为0.2~3.3mm。

9、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的距离为0.3~3mm。

10、优选地,所述照明单元包括第二电路板和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光源;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方。

11、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还设置有支架,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距离为3mm。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面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下方,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纵向距离不小于0.5mm。

13、优选地,所述光源与所述镜头之间的横向距离应满足公式d11>d12*(h12+h13+h14)/h11,其中,d12为第一套筒与镜头之间的横向距离,h11为第一套筒下端面与镜头上端面的纵向距离,h12为镜头的高度,h13为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纵向距离,h14为所述光源与所述端盖顶面内侧的距离。

14、优选地,所述出光窗口具有聚光结构,所述聚光结构位于所述端盖顶面的外侧和内侧中的至少一侧。

15、优选地,所述聚光结构为弧面,所述弧面的曲率不小于1.34。

16、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环绕所述镜头向上延伸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在横向方向上相错开,在纵向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

1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实现胶囊内窥镜多次重复使用的方法,包括:在进入生物体内之前,先在胶囊内窥镜的外侧套设一层密封的保护套,形成胶囊内窥镜组合体;在该胶囊内窥镜组合体进入生物体内,完成如食道、胃部等消化道单次检查后,对该胶囊内窥镜组合体进行回收;对于回收的胶囊内窥镜组合体,将胶囊内窥镜从保护套中取出,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后,在清洗消毒后的胶囊内窥镜的外侧重新套设一层新的密封保护套,形成新的胶囊内窥镜组合体。重复执行前述步骤,即可实现胶囊内窥镜的多次重复使用。

18、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通过给端盖增设遮光筒,可有效吸收在胶囊内部传播的照明光,减小其对镜头的影响;端盖与遮光筒可采用分色注塑一体成型,在生产组装时,并不需要额外增加工艺步骤对这两者进行处理,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地,该遮光筒还包括台阶结构,通过台阶结构将端盖的光学面划分为出光窗口和进光窗口,进光窗口可开设通孔并设置单独的镜片,不仅可以增强进光窗口的透光性能,还可增强其耐磨性。光源设置于第二电路板上,从而使光源位于第一电路板上方,配合遮光筒可进一步增强遮光效果。进光窗口的镜片嵌入该台阶结构中并通过密封胶粘合密封,该台阶结构和密封胶也采用不透光材料可有效吸收杂散光,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提高信噪比。该胶囊内窥镜可套设保护套使用,通过回收并更换保护套可实现该胶囊内窥镜的重复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筒包括台阶结构和第一套筒,所述台阶结构将所述端盖的顶面划分为进光窗口和环绕所述进光窗口的出光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光窗口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镜片,所述镜片嵌入所述台阶结构以将所述通孔封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与所述台阶结构相粘合,所述镜片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端盖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镀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窗口的面积不大于所述进光窗口面积的6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厚度为0.2~0.5mm,所述第一套筒的长度为0.2~3.3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的距离为0.3~3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单元包括第二电路板和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光源;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还设置有支架,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距离为3m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面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下方,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纵向距离不小于0.5mm。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与所述镜头之间的横向距离应满足公式d11>d12*(h12+h13+h14)/h11,其中,d12为第一套筒与镜头之间的横向距离,h11为第一套筒下端面与镜头上端面的纵向距离,h12为镜头的高度,h13为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纵向距离,h14为所述光源与所述端盖顶面内侧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窗口具有聚光结构,所述聚光结构位于所述端盖顶面的外侧和内侧中的至少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结构为弧面,所述弧面的曲率不小于1.34。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环绕所述镜头向上延伸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在横向方向上相错开,在纵向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胶囊内窥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图像畸变严重,成像质量差的问题。该胶囊内窥镜包括:壳体,形成腔体;端盖,位于壳体的一端,与壳体相连;图像采集单元,位于腔体内,用于采集图像,包括第一电路板和位于第一电路板上的镜头;照明单元,位于腔体内,用于提供照明光;供电单元,位于腔体内,用于为图像采集单元和照明单元供电;其中,端盖为平头端盖,端盖内侧还具有向壳体方向延伸的遮光筒,遮光筒用于阻挡照明单元从腔体内射向镜头的照明光。该胶囊内窥镜可以有效吸收影响成像的杂散光,减小图像畸变,提高成像质量,提高信噪比。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张少邦,段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