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专科介入术后专用多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09448发布日期:2023-09-20 19:15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神经专科介入术后专用多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介入术后护理设备,具体为神经专科介入术后专用多功能床。


背景技术:

1、神经介入技术顾名思义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累及人体神经血管系统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例如:脑血管介入治疗是神经介入技术的一种,用于治疗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疾病;脑血管介入通常选择从股动脉穿刺,放入手术器械,然后在x线设备的引导下,输送导丝或者导管,绕过其他的血管直达脑内有问题的血管,对血管进行处理,如球囊扩张、放入支架等。

2、脑血管介入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12-24小时,且穿刺部位同肢体应该保持完全伸直,制动6小时以上,并采用压迫物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以利于血管穿刺点收缩、闭合;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患者的大腿应尽量避免弯曲,因为弯曲容易导致加压包扎的地方绑带变松,进而失去加压包扎效果,有可能会出现皮下血肿或者血肿较大导致出血量增多;另一方面,患者长时间保持不动,又不利于血液回流,会增加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如果出现深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的后果比较严重;因此现有的介入术后护理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3、1、长时间加压包扎可能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等问题,因此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定时减压,通常每小时查看一次,耗费了较多的医疗资源,导致护理工作开展耗时耗力。

4、2、患者卧床时术侧下肢长时间不能活动,需要家属或医护人员辅助按摩或者活动脚底,让肌肉定期的紧张放松,有助于血液回流,避免出现并发症,但是上述辅助工作容易造成陪护人员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意在提供神经专科介入术后专用多功能床,以解决现有的介入手术护理需要医护人员频繁减压查看及辅助按摩,而造成护理工作开展耗时耗力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神经专科介入术后专用多功能床,包括床体,床体的顶部为床板,床板的两侧设置有侧杆,床体尾部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有尾板,尾板上设置有踝泵机构,侧杆上滑动地设置有调压机构、床板上滑动地设置有按摩机构;踝泵机构包括翻转组件和抬升组件,抬升组件包括抬升板以及用于驱动抬升板升降的升降组件,抬升板沿着尾板的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抬升板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限位槽;调压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调压组件,支撑组件滑动地设置在侧杆上,调压组件包括弧形壳体、设置在弧形壳体凹陷部的自动调压气囊,以及用于将弧形壳体固定在穿刺点的绑带。

4、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

5、1、设置踝泵组件一方面可以在患者平卧期间对脚踝处进行屈伸运动,可以避免患者主动活动脚底时动作幅度过大导致穿刺点出血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降低陪护人员多次手动辅助患者活动导致疲劳的问题;另一方面,将患者的脚后跟放置在抬升板的限位槽内,可以对脚底进行限位,从而辅助术侧下肢保持伸至的状态,可以避免患者在不经意或夜间睡觉时移动下肢,导致穿刺点出现血肿的问题;且当患者在制动加压止血时,由于压迫时间较长且压迫力较大,血液回流受阻导致下肢肿胀时,可以利用抬升组件升高抬升板使下肢处于抬高位,缓解下肢肿胀;因此本技术的抬升组件可以和调压组件配合更利于患者恢复。

6、2、将按摩组件滑动地设置在床板上,可以根据按摩的部位对其进行位置调节,例如按摩小腿或大腿,也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进行调节,当患者制动结束后(穿刺点未出血),利用按摩组件对小腿或大腿肌肉进行按摩,放松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另外,在制动期间患者的下肢放置在按摩组件的放置槽内,可以对下肢进一步限位,辅助下肢制动。

7、3、通过设置调压组件可以对穿刺点进行精准压迫,且通过自动调压气囊进行压迫止血,相比于现有的采用沙袋或盐袋进行压迫止血更容易调节,也不会造成压迫点移位;通过设置自动调压气囊的时间,可以实现定时减小压力的目的,无需医护人员频繁查看,可以降低医护人员的护理难度,通过自动调压气囊还能提高护理的质量,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疼痛情况自行调节减小压力。

8、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多功能治疗床可以实现调压、按摩和踝泵运动,可以降低医护人员护理的难度,另外,踝泵机构和按摩机构还能在加压期间对下肢进行限位,辅助下肢制动,无需采用专门的制动设备;另外抬升组件还能在患者下肢出现肿胀时抬高下肢,辅助血液循环;使得治疗床的整体结构更简单,且实现的功能更全面。

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尾板与抬升板上的限位槽相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足底的辅助槽,辅助槽的两侧还设置有弹性限位带,弹性限位带的一端与尾板固定,另一端与尾板可拆卸连接。

10、有益效果:使用时患者的脚底可以放置在辅助槽内,提高舒适性,且在进行屈伸运动时采用弹性限位带对脚背进行固定,通过翻转组件驱动尾板前后翻转,实现踝泵运动;当然在进行制动期间也可以采用弹性限位带固定。

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升降组件包括气缸和连接板,气缸通过支架设置在尾板远离抬升板的一侧,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板固定;尾板上设置有贯穿的导向槽,抬升板与尾板接触的侧壁上设置有两根导向杆,导向杆的自由端穿过导向槽与连接板连接。

12、有益效果:设置导向槽和导向杆可以保证抬升板升降的稳定性,利用气缸驱动抬升板升降灵活性更高,且气缸重量较轻。

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翻转组件包括立柱和电机,尾板的两侧设置有转轴,转轴与尾板两侧的立柱转动连接,立柱的底部滑动地设置在床板上;电机通过支架设置在立柱上,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

14、有益效果:通过电机驱动尾板前后翻转,可以通过调节电机的参数将尾板前后翻转的角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保证屈伸的有效性,同时又不会因为脚底活动过大导致对穿刺点造成拉扯。

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自动调压气囊包括气囊本体、计时器和控制器,气囊本体上设置有单向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出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计时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16、有益效果:利用计时器设置减压时间,实现定时减压。

1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支撑组件包括横杆和竖杆,侧杆和横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滑槽,横杆滑动地设置在侧杆的滑槽内,竖杆滑动地设置在横杆的滑槽内,竖杆的底部与弧形壳体的顶部转动连接。

18、有益效果:将调压组件与竖杆转动连接,便于调节调压组件的角度,通过调节竖杆和横杆使调压组件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保证调压组件精确压迫至穿刺点上。

1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按摩机构包括按摩仪和滑动组件,床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按摩仪的滑动通道,床板的底部还设置有底板,滑动组件设置在底板上,按摩仪的底部通过连接座与滑动组件连接。

20、有益效果:利用滑动组件调节按摩机构的位置,使其用于按摩下肢的不同部位。

2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滑动组件包括第二丝杆和马达,丝杆通过支架设置在底板上,连接座与丝杆上的螺母连接。

2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按摩仪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部设置有充气气囊和按摩球,按摩仪的横截面为u型,且u型的底面与床板的表面齐平。

23、有益效果:u型的底面与床板的表面齐平,可以保证患者平卧时其下肢处于平直状态,也可以通过调节充气气囊调节u型底面的高度,在需要时抬高患者的下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