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床的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98012发布日期:2023-10-11 21:2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手术床的床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术床的床架。


背景技术:

1、手术床的床架一般用于向床板提供支撑。

2、目前,手术床的床架的结构通常比较固定。进而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带来了不便。并且,对接收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带来了不便。例如:在对躺在包含目前该床架的手术床上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医护人员为了能够准确、方便地对患者手术治疗,其通常会采用不同姿态、手法,甚至不断的移动。或者,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为了配合医护人员,通常会保持一种极为不舒服的姿态,甚至不断的改变姿态。显然,目前的手术床的床架使用极为不便利,进而无法充分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3、尤其是野战医疗手术床、战舰手术床等,所使的床架更是极为不便利,无法满足患者和医护热医护人员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床的床架,通过配置调节组件和驱动件,以实现对床板姿态的调节,进而能够提高手术床的床架的使用便利性,从而更充分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2、本技术提供的手术床的床架包括底脚组件、第一调节件以及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底脚组件具有朝向支撑面的下端和背向所述支撑面的上端;所述底脚组件的下端配置为通过与所述支撑面接触以支撑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底脚组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的第一端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的第二端用于与床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脚组件和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改变其第一端和第二端所在直线与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以调节所述床板在第一方向上的倾斜度。

3、上述手术床的床架,通过第一调节件与底脚组件之间的可旋转连接,并通过第一驱动组件调节第一调节件与第一脚组件之间的夹角,进而实现对床板倾斜度的调节,提高了手术床的床架的使用便利性,从而更充分地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4、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底脚组件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通过其一端在所述底脚组件上发生旋转、并通过另一端在所述第一调节件上发生滑动,以调整所述第一调节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在直线与支撑面之间的夹角。

5、上述手术床的床架,通过第一驱动件和第一连接件的配合,实现对第一调节件的调节,进而改变床板的倾斜度,相较于仅仅通过第一驱动件分别与底脚组件和第一调节件连接而实现床板倾斜度调节的方式,第一驱动件与支撑面之间的夹角能够更小,也就方便了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从手术床的床架的周向而非底脚组件下端这种方向延伸出来,进而方便了对该第一驱动件的手动或自动操作。最终,进一步地提高了手术床的床架的使用便利性。

6、可选地,所述手术床的床架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件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与所述床板连接关系;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的第二端可旋转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一端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上除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外的位置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节件可旋转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调节件相对于所述底脚组件可旋转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床板连接,并配置为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发生旋转,以改变其第一端和第二端所在直线跟所述第一调节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

7、上述手术床的床架,通过在第一驱动组件的基础之上,配置第二驱动组件。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实现床板第一方向上的倾斜度调节。通过与第一驱动组件的配合,实现了床板高度的调节,进而提高了手术床的床架的使用便利性。进一步地,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的驱动范围之内,通过其二者之间的配合将床板高度调节到最低的情况下,也就最大程度地减小手术床的床架的空间占用,也就相当于手术床的床架具有了便于收纳的折叠状态,进而便于用户对手术床的床架的收纳。

8、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调节件本体和弯折部;所述第一调节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弯折部上;所述调节件本体具有第一长度方向;所述弯折部具有第二长度方向;其中,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长度方向不同。

9、上述手术床的床架,通过第一调节件上设计的弯折部,能够使得手术床的床架在床板高度最低的收纳状态下,第一调节件能够进一步地旋转至底脚组件之下,进而减小了收纳状态下手术床的床架的空间占用。

10、可选地,所述手术床的床架还包括第三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三调节组件与所述床板连接;所述第三调节组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调节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床板连接,并配置为调节所述床板在第二方向上的倾斜度;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

11、上述手术床的床架,通过第三调节组件将第二连接件和床板连接在一起,在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实现床板高度的调节、以及在第一方向上倾斜度的调节的基础之上,通过第三调节组件实现了床板在第二方向上倾斜度的调节,从而进一步地增加了手术床的床架上所适配床板的可调节范围,最终进一步地提高了手术床的床架的便利性,更充分地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12、可选地,所述床板包括床板本体以及从所述床板本体向外延伸的连接部;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丝杆与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之上;所述丝杆具有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长度方向,且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旋转连接;所述床板本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绕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旋转地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丝杆螺母连接;所述丝杆螺母配置在所述丝杆螺母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滑移,以调节所述床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倾斜度。

13、上述手术床的床架,通过丝杆与丝杆螺母这样一种运动转换组件将床板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对床板在第二方向上倾斜度的调节。并且,这样的设计原理简单、加工制造的成本低、操作也相对简便,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手术床的床架的便利性,并降低了成本。

14、可选地,所述底脚组件包括底脚支撑件和底脚;所述底脚支撑件背向所述支撑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的第一端可旋转连接,朝向所述支撑面的一端与所述底脚连接;所述底脚沿径向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径向方向包括从所述底脚支撑件在所述支撑面的投影向所述投影之外的方向。

15、上述手术床的床架,通过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底脚扩大底脚组件的支撑范围,提高了手术床的床架放置于支撑面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手术床的床架适配于舰艇上所使用的医疗床的情况下,通过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底脚对支撑稳定性的提高,使得手术床的床架能够更好的应对舰艇在水面上所出现的波动,进而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更高效地在舰艇上对病患进行手术治疗。

16、可选地,所述底脚组件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底脚支撑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底脚;所述定位部沿所述径向方向延伸,且其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底脚所在平面。

17、上述手术床的床架,底脚可以是平板状的,其所在平面可以与支撑面平行。通过底脚与支撑件之间再设置定位部,能够更好地防止底脚向上或向下翻折,进而提高了底脚与底脚支撑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8、可选地,所述底脚与所述底脚支撑件可绕垂直于所述支撑面方向旋转地连接。

19、上述手术床的床架,通过底脚与底脚支撑件之间的旋转连接,实现了底脚的可调节,在需要特别限定手术床的床架在特定方向上摆动的情况下,可以对底脚进行相应角度的旋转,以提高手术床的床架的稳定性。例如:在水面上的舰艇沿前面所描述的第一方向摆动较为厉害,那么可以调节舰艇内医疗床的底脚垂直于该第一方向。因此,可旋转的底脚提高了手术床的床架的放置稳定性。

20、可选地,所述底脚组件还包括自动卡销,所述自动卡销包括弹性销头;所述底脚支撑件上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支撑面、朝向所述支撑面延伸的旋转插入部;所述底脚上设置旋转孔,所述旋转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撑面;所述旋转孔接收所述旋转插入部于其中,以实现所述底脚与所述底脚支撑件的可旋转连接;所述底脚上还设置有贯穿所述旋转孔的内壁和外壁的通孔;所述旋转插入部上设置有卡孔;所述自动卡销被接收于所述通孔之中,且所述弹性销头抵接于所述旋转插入部,所述弹性销头配置为在所述底脚旋转至目标角度的情况下被弹入所述卡孔之中,以锁定所述底脚的旋转。

21、上述手术床的床架,通过自动卡销对底脚旋转进行锁定,进一步地提高了手术床的床架在放置于支撑面的情况下的稳定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手术床的床架,通过第一调节件与底脚组件之间的可旋转连接,并通过第一驱动组件调节第一调节件与第一脚组件之间的夹角,进而实现对床板倾斜度的调节,提高了手术床的床架的使用便利性。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实现床板第一方向上的倾斜度调节,以及与第一驱动组件的配合,实现了床板高度的调节,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手术床的床架的使用便利性。通过第三调节组件将第二连接件和床板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床板在第二方向上倾斜度的调节,从而进一步地增加了手术床的床架上所适配床板的可调节范围。通过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底脚扩大底脚组件的支撑范围,提高了手术床的床架放置于支撑面的稳定性。尤其是将本技术所提供的手术床的床架适配于舰用医疗床,提高了其放置稳定性,增加了调节的空间,进而提高了舰艇上医疗人员对病患进行手术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