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11022发布日期:2023-10-29 13:1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


背景技术:

1、职业健康管理是工厂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要与工厂的全面管理职能实现有机的结合,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自适应和完善的管理系统,工厂中职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产出,因此,职业健康监管的地位尤为重要。

2、一般来说,工厂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管理的方式为通过智能设备实时检测生产线中职工的各项身体指标,比如,通过智能手表,当指标出现异常时,则进行及时的介入和管理,从而到达健康管理的目的,但,职工所处的生产线中不同的生产设备或生产流程对应不同的生产环境,比如,高温、废气等,因此,应当针对职工所处的不同生产环境进行针对性监测,而智能设备无法进行针对性监测,且没有考虑到环境因素,并且,智能设备仅能对职工的工作时长进行统计并提醒,但无法根据职工实际的工作情况统计工作量。

3、因此,如何针对职工所在的生产环境不同进行针对性监测,并依据职工的实际工作量对职业健康进行及时提醒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可以针对职工所在的生产环境不同进行针对性监测,并依据职工的实际工作量对职业健康进行及时提醒。

2、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3、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额外采集信息的环境触发条件,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

4、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环境获取设备获取环境信息,在判断环境信息达到相对应的环境触发条件时,则根据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5、基于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表或第二信息采集表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得到工作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获取各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在各生产节点与中继采集设备的连接时间,得到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差异工作时长;

6、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7、判断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的差值满足预设虚弱提醒条件时,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生成时间预警信息,将所述身体预警信息和/或所述时间预警信息发送至工作人员的移动端。

8、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额外采集信息的环境触发条件,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包括:

9、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相应生产节点的温度,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心率采集信息的温度触发条件;

10、根据生产线中相应生产节点的废气浓度,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血氧采集信息的浓度触发条件;

11、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其中,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表至少包括血压。

12、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环境获取设备获取环境信息,在判断环境信息达到相对应的环境触发条件时,则根据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包括:

13、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获取相应生产节点的环境温度,在判断环境温度达到相对应的温度触发条件时,则根据心率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14、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废气传感器,获取相应生产节点的废气浓度,在判断废气浓度达到相对应的浓度触发条件时,则根据血氧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15、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包括:

16、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人员预设标准信息,得到第一调整系数,根据环境信息和环境触发条件,得到第二调整系数;

17、基于所述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18、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包括:

19、服务器根据工作人员对应的当前血压、当前心率和当前血氧与标准血压、标准心率和标准血氧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调整系数;

20、根据当前环境温度和温度触发条件与当前废气浓度和浓度触发条件进行计算,得到第二调整系数;

21、基于所述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

22、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实际采集频率,

23、;

24、其中,为实际采集频率,为预设采集频率,为当前血压,为标准血压,为当前心率,为标准心率,为当前血氧,为标准血氧,为当前环境温度,为温度触发条件,为当前废气浓度,为浓度触发条件,为频率权重值。

25、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的差值满足预设虚弱提醒条件时,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生成时间预警信息,包括:

26、判断所述当前血压和所述标准血压的差值大于预设血压相差范围的最大值,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和/或,

27、判断所述当前心率和所述标准心率的差值大于预设心率相差范围的最大值,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和/或,

28、判断所述当前血氧和所述标准血氧的差值大于预设血氧相差范围的最大值,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

29、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得到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差异进度;

30、统计各工作人员对应所述差异进度,得到各工作人员的总进度,若所述总进度占比大于等于1,则生成时间预警信息。

31、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32、基于所述实际采集频率,获取各中继采集设备连接所述移动端的数量,得到对应各工作节点的连接总人数,并获取各生产节点处俯视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在岗监测图像;

33、获取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基于所述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对所述在岗监测图像进行人数识别,得到实际在岗人数;

34、判断所述实际在岗人数大于所述连接总人数时,则生成健康提醒信息,将所述健康提醒信息发送至相应生产节点的播报系统,并循环播报;

35、判断所述实际在岗人数小于所述连接总人数时,则生成离岗提醒信息,将所述离岗提醒信息发送至管理端。

36、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基于所述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对所述在岗监测图像进行人数识别,得到实际在岗人数,包括:

37、选取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预设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得到对应在岗监测图像的监测坐标集合;

38、基于所述预设工作装像素值,提取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相同像素值的相邻像素点,得到多个人员坐标集合,统计所述人员坐标集合的数量得到第一人数;

39、获取上一时刻对应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的多个人员坐标集合作为多个历史坐标集合,获取当前时刻对应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的多个人员坐标集合作为多个当前坐标集合;

40、统计所述历史坐标集合等于当前坐标集合的数量,得到第二人数,根据所述第一人数和所述第二人数,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

41、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42、获取各生产节点的预设在岗人数,根据所述实际在岗人数和所述预设在岗人数的比值,得到第一补充系数;

43、统计所述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对应的极限工作时长,得到对应生产线的生产线极限时长,根据所述极限工作时长和所述生产线极限时长的比值,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极限时长占比;

44、统计各生产节点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连接各移动端的连接时长,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连接总时长;

45、根据所述连接总时长和连接总人数的比值,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实际工作时长,统计所述实际工作时长得到对应生产线的生产线实际时长;

46、根据所述实际工作时长和所述生产线实际时长的比值,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

47、根据所述各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和极限时长占比,得到第二补充系数;

48、基于所述第一补充系数和所述第二补充系数,对相应的生产节点的预设补充人数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实际补充人数;

49、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实际补充人数,

50、;

51、其中,为各生产节点对应的实际补充人数,为预设补充人数,为第个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为第个生产节点的极限时长占比,为第个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为第个生产节点的预设在岗人数,为补充权重值,为第个生产节点的实际工作时长,为第个生产节点的连接总人数的上限值,为第个生产节点的连接总人数,为第个连接的移动端的连接时长,为生产节点数量的上限值,为第个生产节点的极限工作时长;

52、判断所述实际补充人数小于1时,则不对相应生产节点的工作人员进行补充;

53、判断所述实际补充人数大于1时,则对所述实际补充人数进行向上取整处理,并以取整后的实际补充人数对相应生产节点的工作人员进行补充。

54、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平台,包括:

55、确定模块,用于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额外采集信息的环境触发条件,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

56、更新模块,用于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环境获取设备获取环境信息,在判断环境信息达到相对应的环境触发条件时,则根据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57、采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表或第二信息采集表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得到工作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获取各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在各生产节点与中继采集设备的连接时间,得到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差异工作时长;

58、调整模块,用于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59、预警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的差值满足预设虚弱提醒条件时,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生成时间预警信息,将所述身体预警信息和/或所述时间预警信息发送至工作人员的移动端。

6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通过2个维度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进行有效的监测,使得后续可以及时介入并管理。首先,第一个维度本发明会针对生产线中各个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不同,针对性采集工作人员的相应的信息,并且同时考虑到环境信息的影响,当环境信息未出现异常则以第一信息采集表内的内容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如果环境信息出现异常,则根据针对不同生产节点的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并以第二信息采集表针对用户的信息进行采集,本发明在没有环境信息影响的情况下,仅对人员的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减少了数据处理量,并且在有环境信息影响下,可以针对不同的生产节点进行针对性的数据采集,从而得到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进行管理。并且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本发明会依据环境信息和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生成相应的实际采集频率。其次,第二个维度,统计工作人员在不同生产线的工作进度,从而确定相应工作量是否超标,并进行及时提醒。本发明通过2个维度,针对每个生产节点的环境不同,相应的工作量不同,并综合考虑了环境信息实现及时对工作人员的异常进行提醒,减少了数据处理量。

61、2、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环境信息,在环境信息正常时则以第一信息采集表内的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当环境信息异常时,温度异常或废气浓度异常时,则根据心率或血氧对第一采集信息表进行更新,使得服务器无须在正常状态下对心率、血氧等数据进行处理,减少了数据处理量。并且,本发明会依据不同生产节点的环境信息和工作人员对应的当前数据信息得到对应不同生产节点的实际采集频率,通过该实际采集频率对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其中,本发明针对不同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不同,为人员设有针对性的穿戴设备,使得对人员的信息采集的较为准确。

62、3、本发明会针对工作人员在不同生产节点对应的不同的差异工作时长与相应的极限工作时长的比值,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工作进度,从而较为准确的确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是否超标,并及时提醒。

63、4、本发明通过所采集的在岗监测图像可以确定各生产节点中在岗的工作人员的实际在岗人数,从而判断是否存在人员没有离开相应的生产节点仍在工作,或者已经离开了生产节点但移动端仍在相应的生产节点处。本发明通过预设阻燃工作装可以提取与该像素值相同的像素点,从而得到人员坐标集合的数量,从而得到当前时刻的第一人数,将上一时刻的人员坐标集合与当前时刻的人员坐标集合进行比对,出现坐标完全一致的集合,则说明该人员位置未发生改变,当人员处于工作状态时,身体或位置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因此,去除没有改变的人员,则得到相应的实际在岗人数,本发明会剔除将连接设备和工作服装放置在相应生产节点区域内的人员,保留将连接设备放置在生产节点外的人员,从而得到相应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

64、5、本发明综合考虑了每个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和实际时长占比,即每个生产节点的人数和相应的工作量是否超出标准值,若超出严重则说明该生产节点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并且还需超负荷工作,则说明需要补充相应的工作人员,因此,本发明会依据每个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和实际在岗人数,从而自动确定不同生产节点是否需要进行人员补充,以及所需补充的人员数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