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假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19433发布日期:2023-09-21 00:01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椎间融合假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入假体,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假体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习惯的改变,椎间病变已经成为临床领域常见的病症之一,并且发病的趋势越来越年轻化,当采用服用抗炎镇痛药物、佩戴外用保护支具等保守手段治疗椎间病变效果有限的情况下,通常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方式来治疗。椎间植入手术是相关领域中较为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该术式通过在人体的两节椎骨之间植入椎间融合假体代替病变的椎间盘,其中,椎间融合假体通过紧固件与椎骨连接以实现短期固定,紧固件长期使用可能发生松脱,椎间融合假体与椎骨之间能够进行骨性融合以实现长期固定,从而解决上述椎间病变问题。

2、椎间融合假体作为椎间植入手术治疗的关键医疗器械,在植入人体之后,需要具有连接稳定性好、能够促进骨细胞增殖分化等特点。在相关技术中,植入的椎间融合假体直接与人体椎体固定相连,仅靠骨细胞的自然增殖分化从而实现椎间融合假体与人体椎体之间的骨性融合,骨细胞自然增殖分化的速度较慢,导致其骨性融合效率较低、术后恢复速度较慢。

3、因此,在相关领域中存在椎间融合假体与人体椎体之间的骨性融合较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假体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椎间融合假体与人体椎体之间的骨性融合较慢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假体结构,包括:基体部;终板,设置在基体部的端部,终板包括限位部和活动部,限位部与基体部固定连接,活动部与人体椎体连接,活动部相对于基体部可活动地设置并与限位部限位配合;导向机构,包括微动部及与微动部导向配合的配合部,配合部设置在基体部上,微动部与活动部连接。

3、进一步地,配合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微动部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配合部上。

4、进一步地,导向机构还包括固定部和第一缓冲结构,固定部设置在配合部和/或基体部上,第一缓冲结构设置在微动部和固定部之间以向微动部施加第一缓冲力。

5、进一步地,配合部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微动部包括设置在滑槽内的滑块。

6、进一步地,滑槽包括沿基体部至终板方向设置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连通设置,第一槽段的宽度大于第二槽段的宽度,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面,滑块设置在第一槽段内并与限位台阶面限位配合,其中,活动部与滑块之间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位于第二槽段内。

7、进一步地,微动部还包括设置在滑块上滚轮,滚轮与滑槽的内壁配合。

8、进一步地,固定部朝向微动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杆体,微动部朝向固定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杆体,第一杆体套设在第二杆体的外侧,第一缓冲结构包括套设在第一杆体的外侧的压簧,或者,第二杆体套设在第一杆体的外侧,第一缓冲结构包括套设在第二杆体的外侧的压簧。

9、进一步地,终板还包括设置在限位部和活动部之间的第二缓冲结构,以向活动部施加第二缓冲力。

10、进一步地,第二缓冲结构上设置有纵向微孔以及与纵向微孔连通的横向微孔,纵向微孔和/或横向微孔内设置有抗菌药,其中,纵向微孔与椎间融合假体结构的外部连通,横向微孔贯穿第二缓冲结构的朝向活动部的表面;和/或,基体部和活动部均为骨小梁结构。

11、进一步地,固定部和第一缓冲结构均为两个,微动部设置在两个固定部之间,每个固定部与微动部之间均设置有一个第一缓冲结构;和/或,终板为两个,基体部设置在两个终板之间。

12、进一步地,活动部和微动部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过盈插接的第一插接块和第一插接槽,其中,第一插接块和第一插接槽中的一个设置在活动部上,第一插接块和第一插接槽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微动部上;限位部和配合部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过盈插接的第二插接块和第二插接槽,其中,第二插接块和第二插接槽中的一个设置在限位部上,第二插接块和第二插接槽中的另一个设置在配合部上;固定部通过连接销与配合部和/或基体部固定连接。

13、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椎间融合假体结构植入两节人体椎体之间,椎间融合假体结构被该两节人体椎体夹持固定,椎间融合假体结构包括基体部与设置在基体部的端部的终板,终板远离基体部的一面与人体椎体直接接触;终板包括限位部和活动部,其中活动部与微动部连接,当人体进行前曲后伸时,与椎间融合假体结构连接的人体椎体发生移动,带动活动部发生移动;由于微动部与配合部导向配合,所以使得活动部能够相对于基体部移动;又由于活动部与限位部限位配合,所以使得活动部在移动时不会脱出于椎间融合假体结构。人体前曲后伸动作时,与椎间融合假体结构连接的人体椎体会发生移动,由于活动部能够相对于基体部进行移动,人体椎体会带动活动部进行微幅移动,从而使得活动部能够向人体椎体提供适当的力学刺激,该力学刺激可以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提高骨组织生长的速度。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椎间融合假体与人体椎体之间的骨性融合较慢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椎间融合假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假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32)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微动部(31)沿所述前后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配合部(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融合假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30)还包括固定部(33)和第一缓冲结构(34),所述固定部(33)设置在所述配合部(32)和/或所述基体部(10)上,所述第一缓冲结构(34)设置在所述微动部(31)和所述固定部(33)之间以向所述微动部(31)施加第一缓冲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间融合假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32)包括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321),所述微动部(31)包括设置在所述滑槽(321)内的滑块(3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间融合假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21)包括沿所述基体部(10)至所述终板(20)方向设置的第一槽段(3211)和第二槽段(3212),所述第一槽段(3211)和所述第二槽段(3212)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槽段(3211)的宽度(d1)大于所述第二槽段(3212)的宽度(d2),所述第一槽段(3211)和第二槽段(3212)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面(3213),所述滑块(311)设置在所述第一槽段(3211)内并与所述限位台阶面(3213)限位配合,其中,所述活动部(22)与所述滑块(311)之间设置有连接部(313),所述连接部(313)位于所述第二槽段(32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间融合假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部(3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块(311)上滚轮(312),所述滚轮(312)与所述滑槽(321)的内壁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假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33)朝向所述微动部(3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杆体(35),所述微动部(31)朝向所述固定部(3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杆体(36),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假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板(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限位部(21)和所述活动部(22)之间的第二缓冲结构(23),以向所述活动部(22)施加第二缓冲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椎间融合假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假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假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假体结构,包括:基体部;终板,设置在基体部的端部,终板包括限位部和活动部,限位部与基体部固定连接,活动部与人体椎体连接,活动部相对于基体部可活动地设置并与限位部限位配合;导向机构,包括微动部及与微动部导向配合的配合部,配合部设置在基体部上,微动部与活动部连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椎间融合假体与人体椎体之间的骨性融合较慢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朝阳,崔文,魏崇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