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作可撕裂显影导管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16013发布日期:2023-12-08 02:5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介入治疗导管的材料,尤其涉及用一种用于制作可撕裂显影导管的材料,使用该材料经过常规挤出生产的介入治疗导管,不仅具体良好的可撕裂性能,而且还具有很好的显影性能。


背景技术:

1、介入治疗是近些年发展很快的一种医疗的新技术,它主要是借助x线、超声波等仪器的监视,将导管插入人体,实施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临床监护等。目前应用较广的是在心血管及肿瘤疾病方面的治疗,已成为除手术、药物治疗之外的另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该治疗方法对病人来说创伤小、疗效好、费用低、恢复快,因此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各地陆续开展了导管的介入治疗。

2、可撕裂导管鞘是介入治疗所用的导管鞘的,是一种由外面的鞘管、中间的扩张器和里面柔软的钢制导丝三部分组成,可以保证各种诊断、治疗导管安全进入血管腔内的重要医疗器械。导管插管的技术方法是:穿刺针经皮下进入血管后,从针尾将导丝送入血管,导丝进入血管一定长度后,拨出穿刺针、经导丝尾部插入扩张器和鞘管,在导丝引导下,扩张器和鞘管进入血管预定部位,撤出导丝和扩张器,这时可通过留在血管内的鞘管送入和更换各种诊断和治疗导管。如进行永久性心脏起搏术时,就从鞘管送入起搏脉冲发生器的电极导线到心脏,定位后退出鞘管,留下电极导线在体内,由于电极导线的另一端连在起搏脉冲发生器上,鞘管无法离开导线,因此这种手术的鞘管必须是能撕裂的。当退出鞘管时,需将鞘管对称撕成两片,边退边撕,直至鞘管全部撕开退出血管,离开导线,这种鞘管就是撕裂鞘管,也称撕裂管。

3、目前一般塑料管材经过成型加工,纵横向都保持一定的强度,很难撕开。即使在端面切开口,也不能一撕到底,而且还要花费不小的力气。为了实现塑料管材的可撕性能,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类似于撕裂膜方法------单向高倍拉伸方法。高聚物经过单向高倍拉伸后,分子沿拉伸方向取向排列,这样横向强度降低,纵向强度提高。这种情况下,对管材施加横向拉力,就可以使其纵向开裂,由于此种方法对小口径管材的直径、壁厚有要求,故很少使用;另一种方法是添加助剂,利用挤出过程熔体经过口模平直段时,基本形成了层流态,此时若加入与基材树脂相容性不佳的助剂,则可以形成应力薄弱区,使挤出的导管既有一定强度,又有可撕裂性,目前,生产同时具有良好可撕裂性能及显影性能的医疗导管还属于行业的难题,市场上这类产品较为少见。

4、此外,介入置管的导入和位置确认主要依赖x射线透视和ct检查等方法。其中x显影导管因为显影效果清晰,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市场上对x光显影导管的需求量居高不下,因此涌现出一大批研发团队对显影料进行开发和研究。多组分共混是高分子材料常用的改性方法之一。硫酸钡(baso4)常被作为填充剂赋予橡胶、塑料制品以x射线不透过性。硫酸钡(baso4)同基料结合时,添加比例低则达不到显影效果,添加比例高则易发生团聚,因此控制硫酸钡(baso4)分散尤其重要。

5、目前具有良好显影性能的原料生产可撕裂导管时,其撕裂性能较难达到要求,而具有良好撕裂性能原料生产可撕裂导管时,其一般不具有显影性能的,这是由于生产可撕裂显影料时需要添加baso4粉体或者其他显影剂与及各种助剂,两者容易相互影响。显影剂粉体的存在会导致撕裂点发生偏移,撕裂的直线性变差,从而导致撕裂提前结束,达不到良好的可撕裂性能。而为了提高可撕裂性能添加的助剂同时又会对显影剂粉体的分散造成影响,影响产品的力学性能和显影性能,现有的配方较难同时实现良好的显影性能及可撕裂性能。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制作可撕裂显影导管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作可撕裂显影导管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于本发明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撕裂性以及显影性,使得该材料经过常规挤出生产的导管也具有良好的可撕裂性和显影性。

2、第一方面,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作可撕裂显影导管的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组成: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45-82%,etfe 8-20%,显影剂8-25%,氟橡胶2-10%,所述氟橡胶由vdf、hep、tfe三种单体聚合而成,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的mi为5~10g/min,所述etfe的mi为8~15g/min,采用了高分子的etfe材料作为可撕裂的助剂,同时为了增加etfe与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间的相容性,还加入一定量的氟橡胶,由于氟橡胶分子链中存在着二氟乙烯和六氟乙丙烯链段,其与etfe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均有较好的相容性,有效地促进了etfe在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中的分散度。而etfe和氟橡胶均属于高分子型助剂,对显影剂的分散性能没有不良的影响,使产品同时具有良好的可撕裂性能及显影性能。

3、进一步的,所述显影剂包括硫酸钡、次碳酸铋、氯氧化铋中的一种或几种。

4、进一步的,所述氟橡胶的粒径为0.1-3mm。

5、第二方面,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作可撕裂显影导管的材料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s1.将显影剂粉体放入110~120℃的除湿干燥器内干燥2h后,趁热加入到85℃±5℃的高速混合机中,再往高速混合机中加入1%硅烷偶联剂,转速以1000~2000rpm搅拌15~20min后得到a,将a密封备用;

7、s2.将氟橡胶用粉碎机粉碎成粒径为0.1~3mm的小颗粒b备用;

8、s3.将a、b、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etfe放到高速混合机内混合,混合机转速为800~1200rpm,混合时间为5~8min;

9、s4.将s3步骤混合后得到的原料在120~150℃下采用除湿空气的方法进行干燥,除湿空气的露点温度小于-40℃,干燥时间大于4h;

10、s5.将s4干燥后得到的原料进入双螺杆挤出机共混挤出;

11、s6.将s5经双螺杆挤出后得到的熔体进入过滤装置过滤;

12、s7.过滤后得到的熔体进入模头被挤出成细条,由于etfe在氟橡胶的作用下,在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基体内实现良好的分散,在挤出后能形成细长的应力薄弱区,可撕裂效果好,撕裂的直线性好;

13、s8.将细条经过水槽进行冷却,水槽温度控制在25~90℃,经水槽冷却固化的料条再经吹风吹去表面多余水分后进行切粒,从而得到用于制作可撕裂显影导管的材料。

14、进一步的,所述s5步骤中的双螺杆挤出机包括八个区,每个区的温度不同,第一区的温度范围为280~300℃,第二区的温度范围为300~320℃,第三区的温度范围为320~340℃,第四区的温度范围为340~350℃,第五区的温度范围为340~360℃,第六区的温度范围为340~360℃,第七区的温度范围为340~370℃,第八区的温度范围为340~370℃。

15、进一步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双螺杆的长径比l/d为25~50。

16、进一步的,所述s6步骤中的过滤装置为可以切换式过滤装置,上面装有滤网,滤网的过滤精度为30~200um。

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7中模头的温度为340~365℃,所述模头中的孔的直径为8~12mm,所述模头中的孔的长径比l/d大于6,本发明对挤出模头的孔洞进行特殊的设计,通过较长的l/d比,增加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子链的松弛时间,有效地减少熔体破裂的发生,保证了加工的稳定性。

1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用于制作可撕裂显影导管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在可撕裂助剂上没有采用小分子助剂,而是选择了大分子型的etfe,同时添加一定量的氟橡胶作为相容剂,有效了提高了etfe在fep中的分散性,保证了原料的可撕裂性能,etfe和氟橡胶的加入对显影剂的分散没有影响,可保证显影剂在fep中仍具有良好的分散,从而使得产品获得良好的显影效果,使得生产出的可撕裂显影管原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显影性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可撕裂性能,采用该原料经过常规挤出工艺生产的导管,将同时具有良好的可撕裂性能及显影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