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肠外科用引流导管及导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94505发布日期:2023-11-16 05:05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肠外科用引流导管及导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胃肠外科用引流导管及导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1、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2、但是目前引流导管在进行使用时,多是直接使用胶带粘贴在患者皮肤上,粘贴的胶带在患者翻身、挪动过程中容易脱落,且引流导管也会因活动端过长显得凌乱,当患者在进行行走时,胶带粘贴的引流导管又不可进行活动端长度调整,在直立或侧身时,容易造成引流导管绷直,进而造成伤口撕裂,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一种胃肠外科用引流导管及导管固定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目前引流导管在进行使用时,多是直接使用胶带粘贴在患者皮肤上,粘贴的胶带在患者翻身、挪动过程中容易脱落,且引流导管也会因活动端过长显得凌乱,当患者在进行行走时,胶带粘贴的引流导管又不可进行活动端长度调整,在直立或侧身时,容易造成引流导管绷直,进而造成伤口撕裂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肠外科用引流导管及导管固定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胃肠外科用引流导管及导管固定器,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收放组件,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消毒组件,所述消毒组件与收放组件相配合,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且在消毒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储液袋,所述储液袋的端口可拆卸设置有引流导管主体,所述引流导管主体远离储液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

3、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第一壳体背向挂钩的一面穿插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侧壁固定连接有凸板,所述凸板位于第一壳体的外部,所述转动轴背向第一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盘,所述转动轴的侧壁滑动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朝向第一壳体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数量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卡杆以转动轴的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旋钮的侧壁贯穿设置有通口,所述通口与转动轴以及凸板相对应且相配合,所述转动轴的侧壁套设有第一限位盘,所述第一限位盘与转动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盘的侧壁与第一壳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盘背向第一壳体的一面贯穿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孔与卡杆相对应且相配合,当患者在进行行走时,通过挂钩可以将本装置挂在腰带上,当需调整引流导管主体的长度时,向外拉动旋钮,使得卡杆从卡孔内移除,此时,转动旋钮,通过通口与凸板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使得转动轴进行转动,在调整好引流导管主体的长度后,向靠近第一壳体的方向按压旋钮,使得卡杆重新插装在卡孔内,即可对旋钮进行限位固定,以避免旋钮出现转动。

4、优选地,所述转动轴的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位于第二传动齿轮与旋钮之间,所述转动轴的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位于第一传动齿轮和旋钮之间,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侧壁啮合设置有齿环,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侧壁啮合设置有齿板,所述齿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扇形筒架,所述扇形筒架的数量有四个,且四个所述扇形筒架以齿环的轴线为中心呈阵列分布,所述引流导管主体缠绕于四个所述扇形筒架上且缠绕的圈数仅可为一圈,所述齿环背向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限位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背向连接杆的一面与第一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的内弧面固定连接有导向环,所述齿环的外弧面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环位于所述导向槽内,且所述导向环可在所述导向槽内转动,所述齿板的背向齿牙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齿板的一侧设置有腔板,所述腔板的侧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轨位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腔板背向齿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直角连接座,所述直角连接座远离腔板的一端与限位环的侧壁固定连接,当转动轴进行转动时会第一皮带轮和第一传动齿轮以及第二传动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传动齿轮与齿环的相互啮合,以及在限位环与齿环的配合下,从而可以使得齿环进行支撑旋转,以使得齿环与剩下的三个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进而以使得四个扇形筒架可以同步进行收放,当第二传动齿轮进行转动时,通过第二传动齿轮与齿板的相互啮合,以及在滑轨与滑槽的相互配合下,从而可以使得齿板稳定的进行移动,进而可以带动扇形筒架进行移动,当四个扇形筒架进行外扩时,从而可以撑起缠绕在扇形筒架的引流导管主体,以缩短引流导管主体自由端的长度,避免引流导管主体自由端过长而出现凌乱的状况,当四个扇形筒架进行回缩时,缠绕在扇形筒架的引流导管主体会与扇形筒架之间出现空隙,从而相当于增大了引流导管主体自由端的长度,以便患者进行活动,且需注意引流导管主体缠绕于四个所述扇形筒架上的圈数仅可为一圈,不然会出现锁死的状况。

5、优选地,所述消毒组件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贯穿于第二壳体,且所述传动轴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铰接设置有开合盖,所述开合盖背向第二壳体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面贯穿设置有槽口,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位于槽口内,且所述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第二皮带轮位于第三壳体内,所述螺纹杆位于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侧壁设置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远离第二皮带轮的一端与第一皮带轮相配合,当第一皮带轮进行转动时,通过同步带会使得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进而通过传动轴可以使得螺纹杆进行转动,通过螺纹杆与螺纹筒的相互配合,以及在导向板与限位套的相互配合下,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电触头进行移动,所述螺纹杆的侧壁螺纹套设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螺纹筒的侧壁套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螺纹筒以及导向板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限位套的一端与第二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触头,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筒口穿插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杆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触头,所述第二电触头与第一电触头相对应且相配合,所述活动杆的侧壁环绕套设有弹簧,当拧动旋钮使得四个所述扇形筒架进行外扩时,第一电触头向靠近第二电触头的方向移动,当第一电触头与第二电触头相接触时,此时电路处于闭合状态,设置的弹簧以及活动杆用于使得第二电触头处于可活动状态,避免第一电触头的持续移动而造成第二电触头受损,且弹簧也使得第二电触头在受压移动时一直与第一电触头相接触,四个所述扇形筒架外扩的最大量即是螺纹筒的最大位移量。

6、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架体,所述架体的侧壁内嵌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架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时间开关继电器,所述时间开关继电器与紫外线消毒灯、第一电触头以及第二电触头电性连接,当第一电触头与第二电触头相接触时,电路处于闭合状态,在时间开关继电器的作用下,使得紫外线消毒灯开启以对储液袋进行消毒,且选取的时间开关继电器需进行设置,具体可设置成每次开启三分钟自动断电,以避免第一电触头与第二电触头长时间接触,使得紫外线消毒灯常开造成电力的浪费。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8、1、本发明,设置有收放组件,收放组件中的四个扇形筒架可以同时进行外扩或回缩时,当四个扇形筒架进行外扩时,从而可以撑起缠绕在扇形筒架的引流导管主体,以缩短引流导管主体自由端的长度,避免引流导管主体自由端过长而出现凌乱的状况,当四个扇形筒架进行回缩时,缠绕在扇形筒架的引流导管主体会与扇形筒架之间出现空隙,从而相当于增大了引流导管主体自由端的长度,以便患者进行活动,避免出现伤口撕裂的状况;

9、2、本发明,设置有消毒组件,当拧动旋钮使得四个所述扇形筒架进行外扩时,可以使得第一电触头向靠近第二电触头的方向移动,以在时间开关继电器的作用下,使得紫外线消毒灯开启以对储液袋进行消毒,避免储液袋内出现细菌滋生的状况,且设置的弹簧以及活动杆用于使得第二电触头处于可活动状态,避免第一电触头的持续移动而造成第二电触头受损,且弹簧也使得第二电触头在受压移动时一直与第一电触头相接触,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状况;

10、3、本发明,使用方便,当患者在进行行走时,通过挂钩可以将本装置挂在腰带上,在进行躺卧时可以将本装置进行取下,且引流导管主体的活动端长度可以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适应患者的活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