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12224发布日期:2023-12-07 16:56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工作状态监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1、心理疲劳(mental fatigue)一译“精神疲劳”。是指由脑力劳动繁重、神经系统紧张程度过高或长时间从事单调、厌烦的工作而引起的精神疲怠现象。表现为心绪不安,动机丧失,注意不易集中,思维迟钝,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下降,反应时延长,工作正确率降低等。其持续发展,将导致头痛、头晕、失眠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其产生与工作特征和个体的情绪因素密切相关,也与工作者的工作态度、期望和动机有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以实现智能推送。

2、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包括:

3、获取建筑施工人员的活动信息;

4、基于建筑施工人员的活动信息,构建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所述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至少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

5、基于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中至少一种,确定对应的是否出现精神疲劳;

6、对采集的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进行预处理包括:

7、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数据集gi={{gind},{gver}},其中,{gind}={guw,gwe,geq}为诱发参数,{gver}={gu,gσ}为验证参数,i表示不同时刻获取得到的数据,guw,gwe,geq,gu,gσ分别为建筑工人工作状态参数和休息状态参数;

8、计算相邻时刻的数据集的差值集δg=gi+1-gi;

9、计算前n个差值集的平均值及标准差;n根据建筑工程进度进行选择,n的取值与工程进度速度成反比;

10、计算最新时刻差值集与平均值的差值,若差值小于标准差,则表示建筑施工人员未出现显著的精神疲劳程度,若差值大于标准差且差值小于两倍标准差,则表示建筑施工人员出现显著的精神疲劳程度,若差值大于两倍标准差,则表示数据异常,将无效数据以及异常数据剔除;

11、提取与非工作状态事件相匹配的行为信息,针对建筑施工人员实施的非工作行为的频次进行识别,判定建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是否发生降低,进而建筑施工人员判定是否出现精神疲劳,并向建筑施工人员推送。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建筑施工人员饮水频次,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建筑施工人员休息频次,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为建筑施工人员单项任务的完成时间。

13、进一步地,所述建筑施工人员的活动信息包括非工作行为时间、非工作行为频次、非工作行为地点中至少一种。

14、进一步地,所述基于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中至少一种,确定对应的是否出现精神疲劳包括:

15、基于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中至少一种工作状态,提取对应的工作状态满足阈值;

16、基于当前建筑施工人员状态,采集建筑施工人员当前对应工作状态的满足情况;

17、若所述满足情况低于工作状态满足阈值,则认定该建筑施工人员在当前工作状态下存在工作积极性降低情况;

18、基于当前工作积极性降低情况对应的工作状态,确定是否出现精神疲劳。

19、更进一步地,所述提取与是否出现精神疲劳相匹配的行为信息,并向建筑施工人员推送包括:

20、提取是否出现精神疲劳的时间区间;

21、采集建筑施工人员的休息倾向;

22、基于时间区间、建筑施工人员的休息倾向,采集与是否出现精神疲劳相匹配的行为信息;

23、向建筑施工人员推送相关行为信息。

24、更进一步地,若所述是否出现精神疲劳与建筑施工人员所在地点具有强相关,则获取建筑施工人员当前位置;

25、以建筑施工人员当前位置为中心,获取周边区域与是否出现精神疲劳相匹配的行为信息;

26、向建筑施工人员推送相关行为信息。

27、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建筑施工人员的信息,构建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所述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至少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包括:

28、基于大数据,提取若干个不同类型建筑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活动信息;

29、建立工作状态、活动信息的关联模型;

30、基于建筑施工人员的活动信息,确定建筑施工人员的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

31、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大数据,提取若干个不同类型建筑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活动信息中,所述不同类型建筑施工人员具有相同建筑施工人员画像特征,所述建筑施工人员画像特征包括性别、地区、年龄范围中至少一种。

32、更进一步地,所述年龄范围至少包括第一年龄范围、第二年龄范围、第三年龄范围,所述第一年龄范围为18-22岁,所述第二年龄范围为23-26岁,所述第三年龄范围为27-35岁。

33、更进一步地,所述年龄范围还包括第四年龄范围、第五年龄范围,所述第四年龄范围为36-45岁,所述第五年龄范围为46-60岁。

3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基于建筑施工人员的活动信息,构建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所述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至少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基于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中至少一种,确定对应的是否出现精神疲劳,实现对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的智能分析,进而实现精神疲劳提示信息的智能推送。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建筑施工人员饮水频次,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建筑施工人员休息频次,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为建筑施工人员单项任务的完成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施工人员的活动信息包括非工作行为时间、非工作行为频次、非工作行为地点中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中至少一种,确定对应的是否出现精神疲劳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与是否出现精神疲劳相匹配的行为信息,并向建筑施工人员推送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是否出现精神疲劳与建筑施工人员所在地点具有强相关,则获取建筑施工人员当前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建筑施工人员的信息,构建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所述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至少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大数据,提取若干个不同类型建筑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活动信息中,所述不同类型建筑施工人员具有相同建筑施工人员画像特征,所述建筑施工人员画像特征包括性别、地区、年龄范围中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年龄范围至少包括第一年龄范围、第二年龄范围、第三年龄范围,所述第一年龄范围为18-22岁,所述第二年龄范围为23-26岁,所述第三年龄范围为27-35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年龄范围还包括第四年龄范围、第五年龄范围,所述第四年龄范围为36-45岁,所述第五年龄范围为46-60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监测方法,包括:获取建筑施工人员的活动信息;基于建筑施工人员的活动信息,构建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所述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至少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基于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中至少一种,确定对应的是否出现精神疲劳;提取与是否出现精神疲劳相匹配的行为信息,并向建筑施工人员推送。本发明基于建筑施工人员的活动信息,构建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所述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至少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基于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中至少一种,确定对应的是否出现精神疲劳,实现对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状态的智能分析及对建筑施工人员精神疲劳的监测。

技术研发人员:朱辉,王金良,官锦生,胡明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中金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