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放射用保护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36737966发布日期:2024-01-16 12:5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新生儿放射用保护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新生儿放射用保护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立位腹部平片拍摄是一种常用的放射性检查方法,利用x射线在照射腹部时通过腹腔内的各种脏器,用于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肠梗阻或消化道穿孔等疾病。在进行新生儿立位腹部平片拍摄时,由于新生儿的运动系统发育不完善,还不能自主站立,不能配合体位的摆放,因此,通常由家长或者医护人员提供帮助,通过双手握住新生儿的双臂,使双臂上举,同时,通过双手拇指固定新生儿的头部,使其头部和背部同时靠于胸片架。可是,这种方式对于家属或医护人员来说,操作麻烦,非常不便。

2、在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14931392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新生儿专用拍立位平片固定装置,又如公开号为cn21501777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儿科用固定器,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避免家属或医护人员在新生儿立位腹部平片拍摄过程中受到辐射影响,并能解放他们的双手,无需托举,给拍片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性。

3、然而,在将新生儿固定于设备的过程中,家属或医护人员需要保证新生儿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竖直状态,再利用约束带来绑定新生儿,使得新生儿相对设备稳固以便进行拍片,如此便会导致调整新生儿的体位操作十分繁琐,固定效果不佳,并造成新生儿产生不适感,影响立位腹部平片拍摄的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放射用保护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操作简便,固定作用佳,对新生儿的保护效果好,避免新生儿产生不适感,有助提高拍片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生儿放射用保护设备,包括:

4、支撑架,具有相垂直的上下方向和第一方向,所述支撑架的下部设有行走轮;

5、支撑板,设在所述支撑架的上方,所述支撑板的下部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

6、旋转驱动组件,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以用于驱使所述转轴转动;

7、承托架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承托架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承托架组件设有用于支撑臀部的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腋窝的第二支撑部以及用于支撑下颌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均设有用于与新生儿皮肤接触的气囊。

8、本发明提供的新生儿放射用保护设备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由于支撑板可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在支撑板和支撑架之间设置旋转驱动组件,因此,可以调整支撑板的状态,令支撑板能够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切换,在支撑板处于水平位置时,可以将新生儿直接平放于支撑板上,并利用承托架组件进行固定,无需家属或医护人员托举并调整新生儿的体位,而且,承托架组件设置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能够分别对新生儿的臀部、腋窝和下颌施以支撑作用,以保护新生儿的脊柱和颈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设置气囊,利用气囊的柔软性来提升新生儿的舒适感,并能够根据新生儿的身体尺寸情况调整气囊大小,促使承托架组件和支撑板共同配合,对新生儿施以优良的固定作用;在固定好新生儿后,利用旋转驱动组件来将支撑板调整至竖直状态,并通过行走轮将新生儿送至拍片位置。

9、该新生儿放射用保护设备具有操作简便、固定效果佳的优点,提高新生儿的使用舒适感,从而提升拍片效率和拍片效果。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均呈弧形的第一限位杆和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中部垂直连接,另一端能与所述支撑板抵接,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均设有所述气囊。

11、利用第一限位杆来对新生儿进行限位,避免新生儿的臀部远离支撑板,并利用第一支撑杆来对新生儿的臀部施以支撑作用,减少新生儿的臀部及其以下部位对脊柱施以的作用,从而能保护新生儿的脊柱。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呈弧形的第二限位杆和呈l形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杆垂直连接,另一端能与所述支撑板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设有两根,且在第一方向上关于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中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设有所述气囊。

13、利用第二限位杆对新生儿施以限位作用,避免新生儿的腋窝远离支撑板,并利用两根第二支撑杆对新生儿的两个腋窝施以支撑作用,减少新生儿的腋窝及其以上部位对脊柱施以的作用,进而有效保护新生儿的脊柱。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支撑部包括连接杆和呈弧形的第三支撑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中部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中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设有所述气囊。

15、利用第三支撑杆对新生儿的下颌施以限位和支撑作用,避免新生儿的下颌远离支撑板,并相对支撑板下落,从而能有效保护新生儿的颈椎。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所述气囊。在新生儿与支撑板之间增设气囊,利用气囊的软柔性来提高新生儿的舒适感,避免新生儿与支撑板直接接触导致新生儿产生不适感。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新生儿放射用保护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和用于检测所述气囊气压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具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设有电动进气阀,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气囊,所述电动进气阀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8、在新生儿平放于支撑板、并将承托架组件与支撑板相固定后,利用充气管对承托架组件上的气囊进行充气,并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气囊内的气压情况,当气囊的内气压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便会控制电动进气阀关闭,停止进气,让气囊的内气压保持稳定,避免气囊的内气压过大而导致新生儿产生不适感。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管设有电动排气阀;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均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气囊位移量的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和所述电动排气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0、在支撑板处于水平位置时,气囊与新生儿相接触,并将新生儿稳稳固定在支撑板上;当支撑板由水平位置旋转至竖直位置后,由于新生儿的重力会对气囊产生压力作用,致使气囊发生变形,而新生儿的臀部、腋窝和下颌会对相应的气囊产生大小不同的压力作用,使得各个气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因此,利用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来实时监测气囊因受到新生儿的重力作用而发生的位移量,进而让控制器控制相应的电动排气阀开启,根据其中一个气囊的最大位移量对其他两个气囊进行排气,令对应于臀部、腋窝和下颌的三个气囊所发生的位移量达到一致,从而有效保护新生儿的脊柱和颈椎。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为激光位移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巧、精准度高、灵活性好、稳定耐用的优点,通过非接触式检测方法来获取气囊的位移变化量,无需对气囊结构做出复杂的改进,令气囊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使用寿命长,并降低新生儿放射用保护设备的制造难度。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设有从动齿轮,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位于所述转轴的下方,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和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23、在旋转驱动组件和转轴之间设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让旋转驱动组件能够驱动转轴带动支撑板转动,使得支撑板能够在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之间切换。

24、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生儿放射用保护设备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新生儿放射用保护设备,包括如下的步骤:

25、控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运行,驱使所述支撑板相对所述支撑架旋转,以使所述支撑板呈水平;

26、在新生儿稳固于所述支撑板后,控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运行,驱使所述支撑板相对所述支撑架旋转,以使所述支撑板呈竖直。

27、本发明提供的新生儿放射用保护设备的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进行新生儿拍片工作前,利用旋转驱动组件来驱动支撑板旋转,令支撑板呈水平状态,方便家属或医护人员将新生儿平放在支撑板上,并调整新生儿的体位;然后,利用承托架组件来固定好新生儿,令新生儿相对支撑板稳固;接着,通过旋转驱动组件来驱动支撑板带动新生儿反向转动,令支撑板和新生儿均呈竖直状态,方便进行立位腹部平片拍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