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型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86148发布日期:2023-12-26 02:21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型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型吸引器。


背景技术:

1、吸引器是医用手术中常见的手术器械,其主要作用是吸除创面出血、渗出物、脓液、脏器中的内容物(如颅内肿瘤、坏死或囊肿等特殊组织)以及冲洗液等,减少污染机会,并使操作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手术视野,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现有的吸引器按使用次数分类可分为:一次性和非一次性;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整体式和可拆卸式;按流量在吸引器本体上是否可调节又可分为:可调与不可调。

2、目前,吸引器的结构通常由吸引端、手持端和气管连接端组成,且三者内部连通。其中吸引端由吸引头和中空吸管组成,有的吸引器在吸引头端采用特殊的构造来对神经及血管进行保护,如:吸引头端向内凹陷并设有豁口的方式。有的吸引器的吸引端内径从吸引端口向手持方向逐渐增加,以降低堵塞的可能。手持端加工有负压调节孔(有圆形、腰形、水滴形,单个或多个等形式)来进行流量调节,有的吸引器的流量调节机构设计在手持端内部。为了增加手术操作时的手感,吸引器在手持端设计有防滑结构。可拆卸式吸引器的吸引端和手持端加工有互相配合连接结构如螺纹等。为了满足手术过程中的调整需求,还有可弯曲的吸引头和可调整长度的吸引管等设计。

3、虽然现有吸引器针对手术使用场景做了不断地改进与优化,但依然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4、比如针对吸引端结构,现有设计的吸引头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不断调节负压,当负压过低时常会引起吸引管内的吸引物倒流,从而增加手术过程中反复吸引的次数,影响手术效率。而现有设计的吸引管进入体内段伸缩,在有些特定的手术如经鼻脑颅手术,其操作空间狭小,操作距离多变,需要吸引器能够弯曲和伸缩。现有少量的方案给出了解决办法,如采用管内钢丝牵引的“吸引管长度可被实时调整,吸引头可弯曲”的方案,这种方案虽然实现了这两点功能,但是夹层式钢丝埋入的管壁设计,啮齿结构的吸引头骨架设计,使吸引管管壁厚度增加,导致无法实现更细的管径,并在经鼻脑颅手术中无法通过小而有限的鼻腔孔径,且结构复杂,多层管壁并埋入钢丝,导致管壁厚度增加,管外径过大难以经鼻腔通过;前大后小的套接结构容易导致漏气,使吸引压力降低,并容易导致吸引物溢出;套接结构吸引头内径大于管径,容易导致堵塞,需要额外的导丝来防止堵塞,增加了器件。此外,该设计将弹性原件置于吸引管前段,手术中吸引管长度的调节在体内进行,无法在体外直观地获得长度调节的信息。另外,现有的吸引器通常采用在手持端开孔的方式进行负压调节,负压调节孔有圆形、腰形、水滴形,单个孔或多个孔等形式。但是不论是一体式还是可拆式设计,负压调节孔相对于吸引端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通过大拇指的按压和移动进行压力调节。为了满足在患者体内不同方位进行吸引的需要,吸引端需要绕吸引管轴线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而固定位置的负压调节孔,当吸引端旋转到一定角度(特别是当调节孔位于大拇指按压的背面时),大拇指就无法方便地进行按压与移动的操作,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大影响了手术的效率。此外,在实际的手术场景下,吸引器操作者的手掌大小差异较大,为了获得更好的手术操作体验,吸引器的尺寸需要与操作者的手掌大小相匹配,而现有的吸引器尚没有能够适配不同手掌大小的设计。此外,现有吸引器的负压气管连接端大多采用与手持端一体的形式,如在吸引器本体上设计有与负压软管连接的“接头/接口/宝塔接头”。同样,由于在手术过程中,为了满足在患者体内不同方位进行吸引的需要,吸引器需要绕其轴线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而当连接端与负压气管相连接后,由于负压气管的牵制,降低了吸引器旋转的灵活性,特别是对于一些极精密的神经外科手术,手术过程中需要吸引器非常小的旋转及位置调整的情况下,采用负压气管连接端与手持端一体的形式非常不利于手术的精准操作。

5、因此,针对上述缺陷,需要设计一种吸引器,相对现有技术,防止吸引物倒流,实现体外伸缩调节,适应操作者不同手掌大小,进而提高手术效率与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旋转型吸引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旋转型吸引器,包括吸引端、伸缩端和手持端;伸缩端为体外伸缩,包括吸引管、旋转件和操作段,吸引管套接在操作段内部,旋转件与吸引管连接,并通过旋转操作带动吸引管沿操作段做轴向往复运动。

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吸引管末端设有凸部,操作段内壁设有滑槽,凸部在滑槽内滑动,且操作段外表面设有轴向限位槽,轴向限位槽内设有限位件,限位件穿过旋转件延伸至轴向限位槽内连接旋转件和操作段。其中,操作段内部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插设有手持端本体端部,容纳腔为吸引组件提供伸缩空间,且操作段的外部套设有旋转件。进一步的,通过滑槽、凸部等结构的配合,实现吸引管的伸缩效果。并且,即使吸引管处于最大伸长状态下,吸引管末端也始终保持与操作段的套接结构,以确保密封性。

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吸引端与吸引管的端部连接,吸引端包括吸引头本体、环形倒钩和增阻件,吸引头本体内壁的一端设置环形倒钩,环形倒钩朝向吸引头本体内部延伸,吸引头本体内壁至少设有一处增阻件。

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增阻件为凹凸结构或凹结构或凸结构,增阻件沿吸引头本体内壁环形或螺旋形设置。该结构设置目的是解决在使用过程中,当负压过低时引起吸引管内的吸引物倒流的问题。

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端包括手持端本体、压力调节套管、伸缩组件和气管连接端,压力调节套管套接在手持端本体外部且与手持端本体转动连接,手持端本体的内部负压管道通过调压组件与外部连通,手持端本体外部套设伸缩组件,伸缩组件的一端与压力调节套管连接。

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调压组件包括设置在手持端本体外壁的周向槽、设置在周向槽底部的径向孔以及设置在压力调节套管上的气孔,气孔与周向槽连通,径向孔与负压管道连通,压力调节套管的末端设有弹簧。其中,通过设置该结构的设置,不仅实现了在圆周任意角度,均可以通过按压负压的气孔进行压力调节。而且还可以增加压力调节套管的旋转阻尼,使其在任意位置定位。

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手持套筒和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设置在手持套筒内部,伸缩套筒与手持套筒滑动连接,手持套筒的一端与压力调节套管连接,伸缩套筒的一端与气管连接端通过螺纹连接。

1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套筒靠近气管连接端一端设有内螺纹,气管连接端靠近伸缩套筒一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的齿高由靠近伸缩套筒一端到远离伸缩套筒一端进行增高设置。

1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端本体外壁套设有定位环,定位环设于弹簧远离压力调节套管一端;手持端本体外壁还设有限位环,限位环设置于靠近气管连接端处。

1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套筒外壁靠近压力调节套管一端设置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位于定位环与限位环之间。

1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端本体外壁设有环形槽,所述定位环安装在所述环形槽内部。

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还设有套接件,套接件围设于操作段和手持端本体连接位置处的外部,且旋转件、操作段和套接件同轴设置。进一步的,套接件和手持端本体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连接。

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气管连接端一端沿手持端本体方向设有开槽结构。通过该结构使得在旋转伸缩件时,伸缩件和气管连接组件可以进行作用伸缩动作,并且能够360度旋转,不受压力调节套管的牵制。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手持端上的压力调节套管与调压组件配合,可实现360度全向负压调节,压力调节套管可相对于手持端本体任意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因调压组件,手持端本体内部的负压管道始终与外部连通,即任意旋转角度下,均可实现调节负压的操作;且本发明采用可伸缩手持端设计,使得手持端的长度可调节,可适应不同手掌大小的操作者,适应性较高,可以给操作者较高的体验感。

18、(2)本发明采用体外伸缩接结构,通过吸引管与操作段套接,且吸引管外径小于操作段内径,并保持一定间隙,通过凸部和滑槽的配合结构以及转动旋转件能够使吸引管沿着轴向可移动,实现伸缩,同时保持一定密封性。具体是,当旋转件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旋转件的内螺纹带动吸引管螺纹沿径向移动,实现吸引管的伸缩。同样,在吸引管最大伸长情况下,吸引管末端始终保持与操作段套接,以保证密封性。

19、(3)本发明通过可移动吸引管的设计让进入人体的吸引管保持结构简洁,减小手术风险,同时操作者能够从体外观察吸引管的伸缩运动与距离,更好把握手术操作。

20、(4)本发明通过在吸引头本体内壁一体连接设置倒钩,阻止被吸入的组织倒流出吸引头内部,且在吸引头本体内部设置增阻件,增大组织倒流时的阻力,进一步避免组织倒流出吸引头本体,防止组织倒流进而提高了手术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