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32993发布日期:2023-12-01 07:4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1、伴随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内镜技术在鼻颅底区域外科手术中的不断应用和实践,鼻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医生、专家通过经鼻内镜外科手术治疗鼻颅底区域疾病的技术已非常成熟。从脑脊液鼻漏到复杂的颅底区联合肿瘤,经过鼻科、神经外科、影像科以及脑瘤放化疗科的多学科合作,已逐渐形成以“鼻颅底区域”为治疗中心的专业学术领域。

2、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前颅底外科手术治疗包括:鼻窦、鼻咽部良恶性肿瘤切除,颅底修复重建手术,经蝶窦视神经减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径路鼻颅眶肿物切除修复术,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眶尖及鞍区肿瘤切除术以及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等等。对于医生而言,最理想的颅底手术入路是在保证切除肿瘤或修复结构的前提下,能清晰辨认重要神经组织,必要时,可扩大切除范围的手术入路。该入路应能保留神经以及咀嚼功能,减少面部疤痕,避免造成面部畸形,同时为重建与修复提供条件,而经鼻内镜入路能基本满足上述要求。

3、传统技术中,将支架放置于鼻腔鼻窦自然形成的腔隙中,鼻内镜便可通过支架内部的通道直达颅底各个结构进行手术。

4、上述支架在使用过程中,需通过输送器或置入器将支架送入鼻腔中,然而,现有输送器或置入器的操作难度大,不便于医生使用,导致手术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用于输送导管的输送器或置入器的操作难度大,不便于医生使用,导致手术效率降低问题,提供一种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其包括支架和置入装置,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架具有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置入装置包括导管、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沿导管的轴向间隔设置于导管,支架套设于导管外围,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可分离的连接,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能够使支架在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之间切换,且能够将收缩状态的支架固定于导管。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管包括内管和套设于内管外围的外管,第一固定组件与内管固定连接,内管能够相对于外管转动,使得第一固定组件能够在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一释放位置之间切换,以连接或脱离第一端,第二固定组件套设于外管,并配置为能够沿外管的轴向在第二固定位置和第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以连接或脱离第二端;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对应于收缩状态,第一释放位置和第二释放位置对应于扩张状态。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内管的底座和设置于底座的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包括主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主体沿内管的轴向并朝远离底座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延伸部自主体沿内管的径向并朝靠近或远离内管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延伸部自第一延伸部沿内管的轴向并朝靠近底座的方向延伸设置,主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围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用于安装第一端。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远离主体的端面呈弧形,第二延伸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用于使第一端能够在内管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二延伸部脱离,第一方向、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内管的轴向两两互相垂直。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置入装置还包括轴套,轴套与外管固定连接,并套设于内管,轴套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沿轴套的周向延伸设置,第一固定组件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自内管延伸至容纳槽外部,驱动件能够在容纳槽中摆动,以驱动内管转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套设于外管的本体和设置于本体的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朝远离第一固定件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第二端。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置入装置还包括固定帽,固定帽设置于第二固定组件远离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并固定套设于外管,固定帽设置有限位槽和与限位槽连通的开口,第二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本体的限位件,限位槽用于对限位件进行限位,以阻止第二固定组件移动,开口用于供限位件脱离限位槽,以使第二固定组件能够位于第二释放位置。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置入装置还包括沿轴向贯穿导管的容置通道,容置通道用于供内窥镜穿过,使得所述内窥镜能够抵达导管靠近鼻腔的端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置入装置还包括第三固定组件和轴套,第三固定组件包括壳体和弹性件,壳体套设于轴套,并配置为能够沿轴套的轴向移动,弹性件设置于轴套和壳体之间,容置通道贯穿壳体和弹性件,壳体用于挤压或释放弹性件,使得弹性件能够沿通道的径向伸缩,弹性件的伸缩用于锁紧或释放内窥镜。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置入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壳体通过连接组件与轴套转动连接,连接组件用于将壳体的转动转换为沿轴套的轴向移动。

12、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的操作方法,其包括:将支架套设于导管,并将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固定至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通过移动置入装置将支架输送至鼻腔内的预设位置;将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分离;将置入装置移出鼻腔。

13、上述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中,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分别固定支架的两端,使得支架整体能够以收缩状态被置入装置输送至鼻腔内;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与支架的两端脱离,使得支架整体能够从收缩状态切换至扩张状态,扩张状态下的的支架形成有操作通道,医生能够在操作通道内进行手术。上述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固定或分离支架两端的操作难度小,便于医生操作,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内管和套设于所述内管外围的外管,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所述内管能够相对于所述外管转动,使得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能够在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一释放位置之间切换,以连接或脱离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套设于所述外管,并配置为能够沿所述外管的轴向在第二固定位置和第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以连接或脱离所述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管的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主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主体沿所述内管的轴向并朝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自所述主体沿所述内管的径向并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内管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延伸部沿所述内管的轴向并朝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主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围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主体的端面呈弧形,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用于使所述第一端能够在所述内管转动的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脱离,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所述内管的轴向两两互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装置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外管固定连接,并套设于所述内管,所述轴套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所述轴套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自所述内管延伸至所述容纳槽外部,所述驱动件能够在所述在容纳槽中摆动,以驱动所述内管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外管的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朝远离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装置还包括固定帽,所述固定帽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远离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并固定套设于所述外管,所述固定帽设置有限位槽和与所述限位槽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的限位件,所述限位槽用于对所述限位件进行限位,以阻止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移动,所述开口用于供所述限位件脱离所述限位槽,以使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能够位于所述第二释放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装置还包括沿轴向贯穿所述导管的容置通道,所述容置通道用于供内窥镜穿过,使得所述内窥镜能够抵达所述导管靠近鼻腔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装置还包括第三固定组件和轴套,所述第三固定组件包括壳体和弹性件,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轴套,并配置为能够沿所述轴套的轴向移动,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轴套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容置通道贯穿所述壳体和所述弹性件,所述壳体用于挤压或释放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弹性件能够沿所述通道的径向伸缩,所述弹性件的伸缩用于锁紧或释放所述内窥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轴套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壳体的转动转换为沿所述轴套的轴向移动。

11.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一种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及其操作方法,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其包括支架和置入装置,支架包括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置入装置用于伸入鼻腔内,以将支架输送至预设位置,置入装置包括导管、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沿导管的轴向间隔设置于导管,支架套设于导管,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可分离的连接。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固定或分离支架两端的操作难度小,便于医生操作,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林昆,汪鑫,徐延峰,刘春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微纽诺医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