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康复训练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601138发布日期:2024-01-06 23:0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吞咽康复训练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吞咽康复训练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而患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吞咽障碍可分为五个分期,分别是口腔前期、口腔期、吞咽期、咽喉部位向肠管输送时期、食管期,在实际工作中,正常医院遇到的吞咽障碍的分期主要集中在口腔期及吞咽期,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治疗方案诸如:口唇舌等运动(用棉棒和压舌板加强口唇舌的自主运动和肌肉力量)、冷热刺激法诱发吞咽反射(用冷水浸湿的棉棒刺激软腭、咽部引起的吞咽),吞咽方法训练(颈部的放松训练、构音训练及呼吸训练、反复吞咽、轮换吞咽、健侧吞咽、点头样吞咽)等康复治疗方法,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针对口腔期存在问题的吞咽障碍的患者,目前医院的口腔训练方法采用诸如硅胶手指套牙刷、冷水浸湿的棉棒等材料,将硅胶手指套牙刷伸入口腔对口进行按摩或将冷水浸湿的棉棒刺激软腭等方法,以达到增加刺激感觉输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吞咽恢复装置功能有限,仅为单一用途。在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时,需要医护人员一对一进行训练,不能自动按摩,此外,部分患者因认知功能障碍,无法理解康复治疗师的指导,进而导致口腔无法打开,这使得康复治疗师无法获取患者口腔内的信息,进而导致治疗效果的降低。同时,治疗效果也与医护人员的个人能力有关,其效果存在不稳定性,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自动按摩且运行稳定的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2、在中国专利:201811143976.9,名称为:一种改善患者吞咽的康复器材,中记载有,包括柄、第一铰接轴、活动杆和按摩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柄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左侧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连接杆安装有第一支架,另一组所述连接杆安装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限位滑槽,且限位滑槽内嵌有滑动轴,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均与滑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手握柄靠近右侧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手握柄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滑轨,且滑轨内嵌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轨的一端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右端安装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旋转球,所述按摩刷头贯穿固定槽与旋转球固定连接。

3、如专利201811143976.9中附图所示,该专利主要是利用按摩刷头对患者口部进行按摩,但装置整体还是要由医护人员持用,能起到按摩的效果但是人工按摩效率较低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按摩效果也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技术背景中提及的现有吞咽康复训练装置使用时全程需要人工操作,不能同时对多人进行按摩,使用效率低的同时也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

2、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吞咽康复训练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吞咽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头盔,还包括伸缩杆、功能杆和按摩部,所述伸缩杆通过安装架和安装杆可拆卸安装在头盔上,所述伸缩杆相对于头盔的高度和距离可调,对患者口腔肌肉群、软腭进行刺激和按摩的按摩部可拆卸设置在功能杆的一端,所述按摩部与功能杆之间的角度可调,功能杆的另一端通过柔性连接部与伸缩杆连接,所述功能杆与伸缩杆之间的角度通过柔性连接部可调。

3、本发明中,利用手柄和控制钮对患者口腔尺寸数据进行采集,确定按摩位置,然后利用设置在功能杆上可拆卸且角度可调的按摩部对患者口咽进行自动按摩,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又避免了工作人员一对一诊疗按摩,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4、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功能杆包括杆体、快接座、减速齿轮组和摇杆滑块机构,所述快接座设置在杆体的一端并通过摇杆滑块机构与设置在杆体内的减速齿轮组连接,所述快接座与功能杆之间的角度通过减速齿轮组和摇杆滑块机构可调,减速齿轮组的设置提高了装置的扭矩,使得较小的电机也能带动按摩部对患者口咽部进行按摩,使用方便的同时也减小了装置整体的尺寸。

5、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在功能杆内设置有旋转部,所述快接座在旋转部的作用下沿功能杆轴向自由旋转,旋转部的设置便于调整按摩部的角度,实现对不同位置肌肉群的按摩,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6、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在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控制装置运动的控制钮和提醒喇叭,这样的设置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口腔信息数据的采集,使用方便。

7、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按摩部包括按摩囊、循环水管和快接头,所述按摩囊设置在快接头上,按摩部通过快接头与快接座连接,循环水管设置在按摩囊的一侧,向按摩囊内循环注入冷水,这样的设置便于对患者口咽部肌肉群、软腭进行刺激,促进患者的康复,使用方便。

8、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在按摩囊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这样的设置便于采集患者口腔内不同位置肌肉对刺激的反馈,便于根据每个患者单独制定恢复治疗方案,同时也便于根据反馈信号判断患者的康复情况,使用方便。

9、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在功能杆上通过快接头可拆卸设置有咬合训练部,咬合训练部包括上咬合块和下咬合块,所述上咬合块和下咬合块之间通过微型推杆连接,所述微型推杆对上咬合块和下咬合块的作用力可调,这样的设置便于对患者咬合力进行锻炼,促进患者患恢复。

10、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在上咬合块和下咬合块之间用柔性的密封罩连接,这样的设置便于对咬合训练部进行消毒和清洁,使用方便卫生。

11、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在头盔上可拆卸设置有vr眼镜部,这样的设置使得患者在训练后可戴着vr眼镜进行模仿吞咽训练,通过vr眼镜内视频对患者进行训练引导,提高了康复锻炼的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患者锻炼的积极性。

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吞咽康复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3、1)、患者佩戴好头盔,把装置通过伸缩杆上的安装口通过安装杆安装到安装架上,然后调整装置整体位置,并固定;

14、2)、用手捏着手柄,利用手柄上的控制钮调整伸缩杆的长度,并通过按摩部上的压力传感器,依次按压患者的牙齿、舌头和口咽肌肉群,进行取点定位,后台根据取点位置构建患者口腔尺寸模型,控制装置整体运动空间;

15、3)、利用控制钮控制按摩部按照提醒喇叭的提示音依次按压患者舌头和口咽内肌肉群和软腭,按摩部内的压力传感器收集患者肌肉受压后反馈信号,并在后台生成针对该患者的评估单;

16、4)、根据评估单建立治疗方案;

17、5)、向装置发送治疗方案,装置根据治疗方案对患者口腔做自动按摩,并向按摩囊内注入循环冷水,刺激患者自主运动;

18、6)、按摩结束后,把按摩部更换为咬合训练部,训练和矫正患者咬合能力。

1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手柄和控制钮对患者口腔尺寸数据进行采集,确定按摩位置,然后利用设置在功能杆上可拆卸且角度可调的按摩部对患者口咽进行自动按摩,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又避免了工作人员一对一诊疗按摩,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