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7017846发布日期:2024-02-09 13:09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慢性湿疹治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慢性湿疹以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损为临床特征。目前,大多数采用激素类的外用药,但是长时间使用激素类外用药会导致涂药部分的皮肤异常或出现一些其他的不良反应。或是使用抗组织胺制剂,例如扑尔敏、息斯敏等,其具有口干嗜睡、头晕等毒副作用,甚则产生心肌毒性,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亦有激素依赖或反跳皮质功能亢进等反应,而治疗间断后,瘙痒迅速复发。

2、《诸病源候论·头面身体诸疮候》中提及“夫内热外虚,为风湿所乘,则生疮。……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指出湿疹发病内因五脏失和、脾虚生湿化热,外有风、湿、热三邪,湿热相搏发于体表而成。

3、经过历代医家对湿疹的认识和总结,近现代医家提出湿疹病机为:

4、一则先天禀赋不耐,脾肺不足,脾虚湿盛,日久化热,加之外感风湿热邪,郁于肌表而发;

5、二则若病程缠绵,久治不愈则脾虚血弱,血虚生风而发;

6、三则母体食用过多辛辣刺激发物,遗热胎儿所致。中医多从脏腑、伤寒六经、温病卫气营血角度进行辨证论治湿疹。

7、常使用清热燥湿止痒、凉血解毒等功效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例如,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提出卫、气、营、血四个病理发展阶段与湿疹病情的轻重深浅一一对应。赵老提出卫分证常夹杂外感,故宜解表清热,祛风止痒;邪侵气分,或由卫传气,湿热相博于气分故宜清热利湿;邪传营分,内陷较重,热毒蕴结常表现为心烦不寐,故宜清营解毒;血分证以动血伤阴为主,常表现为身热夜甚,烦躁不宁,故宜清热凉血。

8、又如专利申请号为201210590888.x的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外用药包括艾叶、苦参、薄荷、威灵仙、徐长卿、黄芩、蜂房、浮萍、皂角刺、五倍子、土贝母、川楝子、三七、月季花、苦地丁,上述药物也是主要起到清热燥湿止痒、凉血解毒等功效的中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具有健脾调胃、清热化湿为主,兼凉血活血,最终祛除风、湿、热三邪以正安的中药组合物,其对缓解慢性湿疹患者病情、防止复发疗效显著,为临床用药和药物使用方法提供了新的选择。

2、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焦山楂20-25重量份、神曲20-25重量份、马齿苋15-20重量份、连翘10-15重量份、泽泻10-15重量份、茯苓15-20重量份、薏苡仁15-20重量份、炒莱菔子10-15重量份、白术10-15重量份、生地黄15-20重量份、牡丹皮15-20重量份、紫荆皮10-15重量份、地骨皮10-15重量份、桑白皮10-15重量份、生甘草6-10重量份组成,将中药组合物制备成外用制剂。

3、优选的,中药组合物由焦山楂20重量份、神曲20重量份、茯苓15重量份、薏苡仁15重量份、白术10重量份、炒莱菔子10重量份、连翘10重量份、泽泻10重量份、马齿苋15重量份、生地黄15重量份、牡丹皮15重量份、紫荆皮10重量份、地骨皮10重量份、桑白皮10重量份、白鲜皮10重量份、生甘草6重量份组成。

4、优选的,外用制剂包括栓剂、凝胶剂或膏剂。

5、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使用上述任一外用制剂制备中药肛栓剂,通过纳肛用药。

6、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使用上述任一中药组合物制备外用制剂,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为:

7、按重量份称取焦山楂、神曲、马齿苋、连翘、泽泻、茯苓、薏苡仁、炒莱菔子、白术、生地黄、牡丹皮、紫荆皮、地骨皮、桑白皮、生甘草磨粉混合得到中药组合物粉末,加纯净水浸泡;

8、多次煎煮并获取中药组合物滤液;

9、浓缩中药组合物滤液至相对密度为1.18-1.20,冷却得到中药组合物浓缩液;

10、向中药组合物浓缩液中加入乙醇,保证含醇量为70%,搅拌静置2-3h后过滤,得到含醇中药组合物浓缩液;

11、回收含醇中药组合物浓缩液中的乙醇至无乙醇味,得到预备制剂;

12、减压蒸馏预备制剂,去除乙醇并浓缩成稠膏状,得到外用制剂;外用制剂的水分占比为16-20%。

13、优选的,每次加纯净水浸泡过程中,使用中药总重量份6-10倍水至少浸泡30min。

14、优选的,中药组合物滤液的获取步骤包括:煎煮3次中药组合物粉末,每次煎煮时间至少30min;取三次煎煮后的过滤液合并得到中药组合物滤液。

15、优选的,外用制剂为中药肛栓剂,以中药组合物结合可药用的栓剂辅料制备而成。

16、优选的,中药肛栓剂的制备方法为:

17、取10-20份麦淀粉、5-20份聚乙二醇、30-50份甘油混合,加热至融化,得到栓剂辅料;

18、分批加入至40-60份的外用制剂中,加热混合,均匀混合后趁热倒入至栓模内,冷却取出,得到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混合物栓剂。

19、优选的,加热温度为30-50℃。

20、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以山楂、神曲为君药。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为消化油腻肉食之要药;神曲消食健胃、和中止泻,两者均为“治脾圣药”。连翘、马齿苋、泽泻为臣药,以清热祛湿止痒,君臣共用,消补兼施,重在健脾。佐以莱菔子、茯苓、白术和薏苡仁,以健脾祛湿;血虚生风皮肤表现为瘙痒,血瘀难以濡养表现为干燥,故加生地黄、紫荆皮、牡丹皮取“除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祛风止痒、清热凉血;湿热犯肺,外泛肌肤而生湿疮,应重视肺脾同,故加地骨皮、白鲜皮、桑白皮入肺经,达“以皮治皮之效”;三药合用清泻肺热兼除湿止痒。甘草为使,调和诸药。本案配伍精当,各药味相辅相成,该方健脾调胃、清热化湿为主兼凉血活血,最终祛除风、湿、热三邪以正安。

22、2、使用本中药组合物制备中药肛栓剂,通过纳肛用药,药液经肠壁周围丰富的静脉丛和淋巴组织吸收入血,后通过直肠下静脉和(或)肛门静脉,经骼内静脉避开肝脏,从而进入下腔静脉,此途径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消除效应,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达到刺激肠道蠕动、稀释肠腔内毒物、促进毒素排泄的治疗目的,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湿疹药物的新的应用方法;

23、3、本发明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乙醇、纯净水等无毒物质,避免引用有毒的有机试剂等,并且乙醇使用后,还回收利用,不但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无污染,无“三废”排放,还充分利用资源,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焦山楂20-25重量份、神曲20-25重量份、马齿苋15-20重量份、连翘10-15重量份、泽泻10-15重量份、茯苓15-20重量份、薏苡仁15-20重量份、炒莱菔子10-15重量份、白术10-15重量份、生地黄15-20重量份、牡丹皮15-20重量份、紫荆皮10-15重量份、地骨皮10-15重量份、桑白皮10-15重量份、生甘草6-10重量份组成,将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成外用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焦山楂20重量份、神曲20重量份、马齿苋15重量份、连翘10重量份、泽泻10重量份、茯苓15重量份、薏苡仁15重量份、炒莱菔子10重量份、白术10重量份、生地黄15重量份、牡丹皮15重量份、紫荆皮10重量份、地骨皮10重量份、桑白皮10重量份、生甘草6重量份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制剂包括栓剂、凝胶剂或膏剂。

4.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或3任一所述的外用制剂制备中药肛栓剂,通过纳肛用药。

5.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或3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备外用制剂,所述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纯净水浸泡过程中,每次使用中药总重量份6-10倍水至少浸泡30mi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滤液的获取步骤包括:煎煮3次中药组合物粉末,每次煎煮时间至少30min;取三次煎煮后的过滤液合并得到中药组合物滤液。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制剂为中药肛栓剂,以所述中药组合物结合可药用的栓剂辅料制备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肛栓剂的制备方法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温度为30-5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具有健脾调胃、清热化湿为主,兼凉血活血,最终祛除风、湿、热三邪以正安的中药组合物,其对缓解慢性湿疹患者病情、防止复发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慢性湿疹的用药和药物使用方法提供了新的选择,该中药组合物由焦山楂20‑25重量份、神曲20‑25重量份、马齿苋15‑20重量份、连翘10‑15重量份、泽泻10‑15重量份、茯苓15‑20重量份、薏苡仁15‑20重量份、炒莱菔子10‑15重量份、白术10‑15重量份、生地黄15‑20重量份、牡丹皮15‑20重量份、紫荆皮10‑15重量份、地骨皮10‑15重量份、桑白皮10‑15重量份、生甘草6‑10重量份组成,将中药组合物制备成外用制剂。

技术研发人员:郭静,张雪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