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茯苓总黄酮复合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392796发布日期:2023-12-15 11:5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茯苓总黄酮复合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复合纳米粒制备,具体涉及一种土茯苓总黄酮复合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sg)的干燥根茎,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sg的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痛风、抗病毒和降血压的特性,并具有心血管保护和肝脏保护作用。此外,sg还被用作食品配料,添加到茶、功能食品和保健汤中,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和药用价值的功能性食品。黄酮类化合物是sg的主要成分之一。以往研究从sg中分离鉴定出了20多种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类黄酮苷类化合物,其中二氢黄酮醇类含量最高,为土茯苓中的主要代表性成分,包括落新妇苷(astilbin)、新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花旗松素、(2r,3r)-花旗松素-3’-o-b-d-吡喃葡萄糖苷、黄杞苷和异黄杞苷等成分。落新妇苷通常被认为是sg中的主要生物活性化合物,在sg中有三种立体异构体(新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和异落新妇苷)同时存在。

2、自由基介导的氧化应激可能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如炎症、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据报道,sg的黄酮类化合物,特别是落新妇苷及其立体异构体,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然而,落新妇苷及其立体异构体具有高度不稳定性,由于结构相似,容易相互转化,这极大地限制了它们在医药和食品中的应用。因此,提高sg总黄酮(tfsg)的稳定性对其实际应用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改变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提高其储存稳定性。然而,由于改构产品的安全性无法保证,因此这种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活性物质通常被嵌入各种纳米材料(如纳米颗粒、微胶囊、纳米溶液和水凝胶)中,其中纳米颗粒(nps)应用最为广泛。此外,由于中医强调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这些黄酮类成分往往作为一个整体来发挥疗效。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给药体系,提高黄酮类成分稳定性的同时将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整体包裹递送。

3、玉米蛋白(zein)是玉米的主要贮藏蛋白,含有>50%的疏水氨基酸,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研究发现,随着乙醇浓度的降低,玉米蛋白溶解度降低,可以自组装成纳米颗粒。卵磷脂(lecithin)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的赋形剂,已被用于制药、食品和化妆品行业。卵磷脂是一种两亲分子,由亲水头部(磷脂酰取代基)和疏水尾部(脂肪酸链)组成,可与玉米蛋白相互作用,在乙醇水溶液中自主装形成稳定的超分子复合胶体纳米颗粒。由于zein具有抗酶解能力,可负载大部分tfsg形成固体硬质内核;利用lecithin亲脂性和对上皮细胞粘液层的穿透能力,负载更多药物的同时,还能包裹zein-tfsg形成柔性脂质外壳,促进纳米粒穿透粘液层,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及吸收性。因此采用zein制备sg总黄酮纳米粒以提高其稳定性及吸收性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4、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土茯苓总黄酮可能通过多成分协同作用发挥其功效,而目前关于黄酮类成分整体递送系统的研究尚无报道。因此,制备整体包裹sg总黄酮成分的自主装纳米递送系统,能为sg的高效应用提供新方法,为黄酮类成分整体递送及中药口服载体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茯苓总黄酮复合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对土茯苓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整体包裹,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土茯苓中黄酮类物质稳定性及吸收性差等问题,为黄酮类物质的整体递送和中药口服载体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土茯苓总黄酮复合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将土茯苓药材加入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过滤,收集提取液,减压回收至无醇味,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浸膏,冻干,得土茯苓总黄酮提取物;

4、(2)将玉米蛋白加入甲醇中磁力搅拌,然后加入卵磷脂磁力搅拌,得玉米-卵磷脂溶液;

5、(3)将步骤(2)所得玉米-卵磷脂溶液加入步骤(1)所得土茯苓总黄酮提取物的水溶液中搅拌浓缩,得纳米粒分散体溶液;然后将纳米粒分散体溶液注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后减压挥发,再调节ph值至4.0,离心,分离,得土茯苓总黄酮复合纳米粒。

6、进一步,步骤(1)中,将土茯苓药材加入75vt%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1-2h,过滤,收集提取液,在60℃温度下减压回收至无醇味,然后溶于水中,并用磷酸调节ph至5.0,过d-101大孔树脂富集纯化2-6次,回收滤液,合并滤液,在6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浸膏,冻干,得土茯苓总黄酮提取物。

7、进一步,步骤(1)中,土茯苓药材和乙醇质量体积比为2-10:100-300kg/l。

8、进一步,步骤(1)中,土茯苓药材和乙醇质量体积比为10:250kg/l。

9、进一步,步骤(2)中,将玉米蛋白加入75vt%甲醇中,在600-700rpm条件下磁力搅拌1.5-2.5h,然后加入卵磷脂,在600-700rpm条件下磁力搅拌3-5h,得玉米-卵磷脂溶液。

10、进一步,步骤(2)中,玉米蛋白和甲醇质量体积比为1:400-600g/ml。

11、进一步,步骤(2)中,玉米蛋白和甲醇质量体积比为1:500g/ml。

12、进一步,玉米蛋白、卵磷脂和土茯苓总黄酮提取物的水溶液质量体积比为1g:1-2g:1-2ml。

13、进一步,玉米蛋白、卵磷脂和土茯苓总黄酮提取物的水溶液质量体积比为1g:1.5g:1ml。

14、进一步,步骤(3)中,将纳米粒分散体溶液注入去离子水中,在600-800rpm条件下搅拌30-60min,在50℃温度下减压挥发,再采用氢氧化钠溶液(0.1mol/ml)或盐酸溶液(0.1mol/ml)调节ph值至4.0-5.0,在2000-3000rpm条件下离心20-30min,分离游离的土茯苓总黄酮和大颗粒物质,得土茯苓总黄酮复合纳米粒。

15、进一步,步骤(3)中,土茯苓总黄酮提取物的水溶液浓度为50-120mg/ml。

16、进一步,步骤(3)中,纳米粒分散体溶液和去离子水体积比为10-30:50-60。

17、进一步,步骤(3)中,纳米粒分散体溶液和去离子水体积比为20:60。

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土茯苓总黄酮复合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土茯苓总黄酮复合纳米粒。

19、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发明对土茯苓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整体包裹,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土茯苓中黄酮类物质稳定性及吸收性差等问题,为黄酮类物质的整体递送和中药口服载体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21、2、玉米蛋白(zein)是玉米的主要贮藏蛋白,含有>50%的疏水氨基酸,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卵磷脂(lecithin)是一种两亲分子,由亲水头部(磷脂酰取代基)和疏水尾部(脂肪酸链)组成,可与玉米蛋白相互作用,可以与玉米蛋白在乙醇水溶液中自主装形成稳定的超分子复合胶体纳米颗粒。由于玉米蛋白具有抗酶解能力,可负载大部分土茯苓总黄酮形成固体硬质内核;利用卵磷脂亲脂性和对上皮细胞粘液层的穿透能力,负载更多药物的同时,还能包裹zein-tfsg形成柔性脂质外壳,促进纳米粒穿透粘液层,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及吸收性。

22、3、本发明采用卵磷脂裹玉米蛋白制备土茯苓总黄酮纳米粒,经过实验证实,土茯苓总黄酮复合纳米粒能显著提高土茯苓总黄酮的稳定性、吸收性及抗氧化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性,能为土茯苓总黄酮的高效低毒应用提供较好的载体,为黄酮类成分整体递送及中药口服载体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