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躺移位装置、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17405发布日期:2024-03-25 19:05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躺移位装置、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人体移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辅助人体平躺移位装置、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医院、养老机构或家庭对一些危重、长期卧床等难以行动的患者,因诊断检查、定期清洁、更换床单、床垫等需求,需要将人体在平躺姿态下提升离开床面,转移到所需诊断设备或清洁辅具上,这些过程中的移位问题是一个大难题。

2、现有技术中主要有通过在人体身下预置或现场铺设转移床单或转移单架,然后通过专门的移位设备或人工操作将人体转移至其他位置,过程复杂,操作繁琐。

3、由于患者体型、处于昏迷或者镇静状态等原因,在患者身下铺设转移床单或转移单架,操作复杂,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需要多名医护人员才来完成,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平躺移位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独立于病床,与人体固定过程操作简便,无需预置或在患者身下操作,避免了二次伤害,并节省了医护资源。

2、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平躺移位装置的使用方法。

3、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平躺移位装置,包括:

4、两个承托机构,对称设置于举托机构下端两侧,用于从人体两侧承托和夹持人体;

5、一举托机构,包括安装架、举升杆、举托块、复位机构和限位机构,安装架底部两端分别与承托机构上端铰接,安装架顶部设有竖直通孔,举升杆穿过通孔与安装架可移动连接;举托块和复位机构各有两个,均对称设置于举升杆下端两侧,举托块的一端与举升杆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承托机构上端固定连接,复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举升杆下端和承托机构上端铰接,限位机构用于限制举升杆上拉距离,防止夹伤人体;

6、向上提拉举升杆,两侧的承托机构在举托块和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向内收紧;向下按压举升杆,两侧的承托机构在举托块和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向外张开;举升杆处于自然状态时,两侧的承托机构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处于自然张开状态。

7、优选的,承托机构为圆弧形状,下部为弧形板,且下端部设有导向部,便于从两侧插入身体底下;承托机构上部为弧形杆;承托机构上包覆有软性防水材料,用于对人体的保护。

8、优选的,安装架为倒u型结构,其u型开口两端分别与承托机构上端铰接,u型底部设有竖直通孔。

9、优选的,限位机构包括调节杆和支撑板,支撑板水平固定安装在举升杆上,位于安装架和举托块之间;安装架顶部设有竖直螺纹通孔,调节杆与竖直螺纹通孔配合连接,通过调节调节杆插入安装架的长度,调节支撑板与安装架之间的间距,进而限制举升杆的拉伸长度。

10、优选的,限位机构包括调节杆、支撑板和支撑调节螺母,支撑板水平套设在举升杆上,位于安装架和举托块之间;支撑调节螺母与支撑杆螺纹连接,并位于支撑板下方,用于调节支撑板在支撑杆上的位置,进而调节支撑板与安装架之间的间距;安装架u型底部设有竖直螺纹通孔,调节杆与竖直螺纹通孔配合连接,通过调节调节杆插入安装架的长度,调节支撑板与安装架之间的间距,进而限制举升杆的拉伸长度。

11、优选的,举托机构还包括连接板和旋转座,旋转座固定在连接板上,连接板固定在承托机构上端,安装架底部两端分别与旋转座铰接;举托块另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复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举升杆下端和连接板铰接。

12、优选的,举升杆包括举升棒和垂直固定在举升棒下端的固定轴,举升杆通过固定轴与举托块和复位机构铰接;复位机构为气弹簧。

13、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的一种平躺移位设备,包括上述的平躺移位装置,还包括悬吊装置,悬吊装置与平躺移位装置的举升杆上端连接,用于悬吊提拉平躺移位装置,使其将人体托举移位。

14、优选的,悬吊装置为移位机或天轨。

15、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的一种所述平躺移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将两个平躺移位装置的举升杆上端与悬吊装置连接,并推动悬吊装置移动到待移位人体附近;

17、将平躺移位装置的承托机构处于张开的状态下,分别放置在人体胸肩部与臀部,使两侧对称的承托机构位于人体两侧;

18、推动两侧的承托机构,使其与人体初步接触,然后再提升悬吊装置,带动举升杆向上移动,与举升杆铰接的举升块带动承托机构运动,向内收紧,直至运动到举升板上固定的支撑板与调节杆接触,运动停止,实现对人体的托举支撑;

19、悬吊装置带动平躺移位装置平移运动,到达目标位置后,悬吊装置将举升杆下放,直到人体接触到待放置区域后,按压举升杆,与举升杆铰接的举升块带动承托机构运动,向外张开,直至承托机构离开身体底下,然后将平躺移位装置撤离。

2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技术效果为:该装置结构简单且独立于病床,可根据人体体型调节装置张合度,无需在患者身下进行操作,降低工作强度,通过本装置进行移位,过程仅需1-2名医护人员即可完成,节约了医护资源;同时避免对人体造成夹伤,适应性较广。



技术特征:

1.一种平躺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躺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承托机构为圆弧形状,下部为弧形板,且下端部设有导向部,便于从两侧插入身体底下;承托机构上部为弧形杆;承托机构上包覆有软性防水材料,用于对人体的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躺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架为倒u型结构,其u型开口两端分别与承托机构上端铰接,u型底部设有竖直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躺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包括调节杆和支撑板,支撑板水平固定安装在举升杆上,位于安装架和举托块之间;安装架顶部设有竖直螺纹通孔,调节杆与竖直螺纹通孔配合连接,通过调节调节杆插入安装架的长度,调节支撑板与安装架之间的间距,进而限制举升杆的拉伸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躺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包括调节杆、支撑板和支撑调节螺母,支撑板水平套设在举升杆上,位于安装架和举托块之间;支撑调节螺母与支撑杆螺纹连接,并位于支撑板下方,用于调节支撑板在支撑杆上的位置,进而调节支撑板与安装架之间的间距;安装架u型底部设有竖直螺纹通孔,调节杆与竖直螺纹通孔配合连接,通过调节调节杆插入安装架的长度,调节支撑板与安装架之间的间距,进而限制举升杆的拉伸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躺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举托机构还包括连接板和旋转座,旋转座固定在连接板上,连接板固定在承托机构上端,安装架底部两端分别与旋转座铰接;举托块另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复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举升杆下端和连接板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躺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举升杆包括举升棒和垂直固定在举升棒下端的固定轴,举升杆通过固定轴与举托块和复位机构铰接;复位机构为气弹簧。

8.一种平躺移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平躺移位装置,还包括悬吊装置,悬吊装置与平躺移位装置的举升杆上端连接,用于悬吊提拉平躺移位装置,使其将人体托举移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平躺移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悬吊装置为移位机或天轨。

10.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平躺移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躺移位装置、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承托机构和举托机构,举托机构包括安装架、举升杆、举托块、复位机构和限位机构,安装架下部两端分别对称铰接有承托机构,用于从人体两侧承托和夹持人体;举升杆穿过安装架上端的通孔与安装架可移动连接;举托块和复位机构各有两个,均对称设置于举升杆下端两侧,举托块的一端与举升杆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承托机构上端固定连接,复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举升杆下端和承托机构上端铰接,限位机构用于限制举升杆上拉距离,防止夹伤人体;通过向上提拉和向下按压举升杆,使得承托机构向内收紧和向外张开。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了对人体的二次伤害,节约了医护资源,适应性较广。

技术研发人员:李昊,史翔,贡智兵,柯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