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动脉止血的连续性减压方法及系统

文档序号:36385015发布日期:2023-12-14 21:2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动脉止血的连续性减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动脉止血压力测量及减压,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动脉止血的连续性减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增加,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诊治手段,其中,桡动脉入径是近年来的主流方式。传统的桡动脉止血过程中,均需凭医务人员经验,存在止血压力难以精准和量化等临床问题。且力度过小或止血时间过短,会导致严重出血或血肿的发生。研究显示,出血和血肿都将导致患者血液的丢失,甚至可能因出血严重而需输血。而力度过大、止血时间过长、减压模式不科学,会导致术侧手部的肿胀、疼痛、甚至桡动脉闭塞。桡动脉止血目前存在以下问题:①桡动脉止血压力难以量化和精准,同时在止血总时间、减压频率上,缺乏临床统一规范。②目前桡动脉的减压模式以每30分钟-2小时阶梯式减压为主,无法实现连续减压;③患者桡动脉止血过程中,由于患者的活动,止血的压力可能会发生变化,而目前缺乏对桡动脉止血压力连读动态的监测;④止血过程中,缺乏对穿刺点漏血的监测;⑤动脉止血和减压,均依靠医护人员手工操作,无法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2、目前常用的桡动脉加压止血装置,包括气囊加压型止血器和加压板压迫型止血器两种。其中,气囊加压型止血器是目前应用和最广泛的桡动脉止血方式。主要由腕带、气囊、支撑板、充气注射器等组成,通过充气注射器向气囊注入空气,使气囊膨胀向手腕侧产生压力,压迫桡动脉穿刺点起到压迫止血的效果。应用最多的为terumo radial band(trband),最初应用时为压迫止血2h后开始逐步减压放气,6h时将气囊内气体全部放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专注于减少压迫止血的时间,部分研究中使用tr band桡动脉止血器的流程为压迫60分钟后开始尝试完全放气,若仍有出血将气囊重新充气至止血所需的最小体积,并每隔15至20分钟进行放气尝试,直到止血完成,完全放气后tr band装置在原位放置30分钟后再取下,患者平均压迫止血时间113分钟。此外部分研究使用气囊加压型止血装置时压迫时间为2h、3h不等,均远远少于6h。此外,目前还推出了sync等多种改良的气囊加压型止血器,与tr band相比,在保证良好的止血效果的同时,能够缩短桡动脉压迫止血的时间,并减少相关并发症如桡动脉闭塞发生率等,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其他部分研究显示基于患者基础收缩压的个体化控压注气法可以减少患者桡动脉压迫止血时压力过大相关并发症并减轻疼痛。但是以上装置在注气体和放气时均以临床经验来判断气体量,无法实测压力数值,患者个体化的差异使得所注入气体的量随之发生变化,对操作者的临床经验要求较高。而加压板压迫型止血器由加压板、胶垫和固定带组成,根据加压方式,分为旋转式和弹力带加压式。旋转式止血器通过旋转固定在加压板上的加压旋钮对胶垫施加压力,实现对穿刺部位的加压止血。它的作用力集中,压迫动脉穿刺处不易移位,但加压板材质坚硬且面积较大、软垫在穿刺部位手里面积较小,易引起压强增大。部分研究对螺旋式压迫止血器及止血方法进行改进后可以改善患者的舒适度,但仍需压迫6h止血。弹力带加压型止血器通过调整弹力带的松紧来控制压迫点压力大小进而实现止血,其操作简单,调整压力方便,但压力的调整缺乏一个固定标准,需操作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加压板压迫型止血器也都存在无法实测压力数值,对操作者的临床经验要求较高等问题。

3、综上所述,目前的止血技术存在压力难以量化、出血无法报警、减压依赖手动、加压时间和减压频率不等、无法实现连续减压等问题,如何设计一种具有安全有效止血装置,同时探讨一种智能减压模式的方法,以最短的时间、最低且安全的个性化止血压力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尤为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针对动脉止血的连续性减压方法及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针对动脉止血的连续性减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s1:采集若干个待测患者测量的动脉止血压力初始数据,并将收集的初始数据存储至信息管理端和/或控制端,构建连续性减压数据模型;

5、步骤s2:根据数据模型和患者当前收缩压数据设置初始止血压力、终末压力,对当前某个待测患者进行测量动脉止血压力,根据测量数据选择构建出的合适的下降曲线数据模型;

6、步骤s3:执行连续减压操作,直至连续减压期结束。

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初始数据至少包括收缩压数据、个人信息和临床指标数据。

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当前待测患者的初始止血压力值在收缩压的110%-130%的压力数据范围内。

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步骤s1中,构建连续性减压数据模型的过程为:每隔相同时间对止血压力进行设置,且设置条件为出血临界点压力上增加5-10mmhg,记录每隔相同时间的实际止血压力数据并存储,直至止血成功;根据采集的若干个待测患者的初始止血压力和每隔相同时间减压后的压力数据,模拟出连续性减压曲线。

1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根据连续性减压数据模型判断是否满足术后高风险出血模式,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判定为术后高风险出血模式:

11、(1)诊断为慢性肾脏病、糖尿病或出血性疾病;

12、(2)年龄≥75岁;

13、(3)pci术后需要使用抗凝剂;

14、(4)身体质量指数bmi>30 或bmi<18;

15、(5)癌症患者出现骨转移或凝血障碍者。

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术后高风险模式下的压力曲线图特点为:压力连续下降且下降速度先慢后快。

1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根据连续性减压数据模型判断是否满足术后低风险出血模式,不满足以下所有条件,则判定为术后低风险出血模式:

18、(1)诊断为慢性肾脏病、糖尿病或出血性疾病;

19、(2)年龄≥75岁;

20、(3)pci术后需要使用抗凝剂;

21、(4)身体质量指数bmi>30 或bmi<18;

22、(5)癌症患者出现骨转移或凝血障碍者。

2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术后低风险模式下的压力曲线图特点为:压力连续下降且下降速度均一。

2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步骤s3中,在执行减压操作过程中,步骤s3中,在执行减压操作过程中,当实际压力值超过报警预设压力值范围且持续超过一定时间时,会发出预警信息,并提醒患者确认止血情况及是否需要寻求医护帮助,其中,报警预设压力值范围为:初始止血压力值±20mmhg,一定时间的取值范围优选为3-5s。

25、一种针对动脉止血的连续性减压系统,包括信息管理端、控制端和止血装置;信息管理端与控制端采用通信方式连接;控制端与止血装置连接。

2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端设有供电模块、显示模块和控制主板,供电模块为显示模块和控制主板供电,显示模块和控制主板通信连接,且显示模块显示控制主板传输的信息。

2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主板设有气泵控制模块、泄气阀控制模块、气体压力探测模块、漏血探测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供电模块为气泵控制模块供电,其中,泄气阀控制模块、气体压力探测模块、漏血探测模块都与声光报警模块连接。

2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止血装置包括气囊,气囊上设有湿度探测器,供电模块为湿度探测器供电;且气泵控制模块为气囊供气。

2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1)本发明聚焦患者的个人特征,以最少的时间、达到安全有效止血的目的,以降低桡动脉闭塞、血肿、严重出血等止血相关并发症、提升患者舒适度,减少因人工止血带来的人力资源浪费。研发基于患者收缩压设置个性化的气囊压力、止血时间、减压模式、同时能对漏血和止血压力的监测,本发明体现了止血器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31、(2)本发明具有报警功能,可以实时监测和提醒相关情况,且采用止血仪可以智能精准的监测数据,并且将减压模式由手动改为自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量压力数据不连续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