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桡动脉介入穿刺口智能调压止血装置

文档序号:36491113发布日期:2023-12-26 19:50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桡动脉介入穿刺口智能调压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经桡动脉介入穿刺口智能调压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1、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常规止血需要在患者穿刺口局部压迫数小时,目前临床常用机械式加压装置,如专利号为“cn212438729u”名称为“桡动脉穿刺限位压迫止血器”,该止血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手动螺旋加压,无法精准控制初始压力,初始压力偏小患者穿刺口渗血,初始压力过大使患者手臂压痛而明显不适,在止血过程中需要医生逐次释放压力,不仅浪费医生精力,而且每次释压时加压装置有移位可能,导致患者穿刺口渗出的血液外溢污染环境,人工监测患者穿刺口是否渗血,存在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穿刺口渗血的隐患,机械式加压装置是一次性的,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增加患者手术治疗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1、由于桡动脉与尺动脉经掌深支和掌浅支连通,压迫尺动脉短时间闭塞或其内较小流量血液流向掌心,使患者桡动脉穿刺口掌心侧血压减小,有利于实现桡动脉较小流量血液经穿刺口流向掌心,避免止血过程中较长时间压迫阻断桡动脉血液流向掌心,以预防桡动脉血栓和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风险;为此本案针对现有技术中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在患者桡动脉穿刺口止血过程中不能科学有效压迫尺动脉及穿刺口渗出的血液外溢污染环境问题,提供一种经桡动脉介入穿刺口智能调压止血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经桡动脉介入穿刺口智能调压止血装置包括壳体、控制器、充电电池、气泵、第一电磁阀、第一充气管路、第一气囊、第二电磁阀、第一排气管路、第二充气管路、第二气囊、第三电磁阀、第二排气管路、总排气管路、第一压板组件、硅胶连接板、第二压板组件、射流器、吸气管、渗血传感器、智能穿戴血压传感器、报警器、触摸显示屏;

4、所述的壳体上设有进气口、电源接口、电源开关键、排气口、渗血传感器接口、智能穿戴血压传感器接口;所述的壳体上进气口与气泵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电源接口、电源开关键、渗血传感器接口、智能穿戴血压传感器接口均与所述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5、所述的控制器、充电电池、气泵、第一电磁阀、第一充气管路、第二电磁阀、第一排气管路、第二充气管路、第三电磁阀、第二排气管路、总排气管路、报警器均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的触摸显示屏设置在壳体的上部;

6、所述的气泵通过第一电磁阀分别与第一充气管路一端和第二充气管路一端连接,第一充气管路另一端和第二充气管路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连通;第一气囊通过第二电磁阀与第一排气管路一端连接,第二气囊通过第三电磁阀与第二排气管路一端连接,第一排气管路另一端和第二排气管路另一端均与总排气管路一端连通,总排气管路另一端与壳体上的排气口连通;

7、所述的第一气囊内和第二气囊内分别设有第一气压传感器和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固连于壳体底部:

8、所述的第一压板组件和第二压板组件分别与硅胶连接板的两端固连;所述的渗血传感器嵌装于第一压板组件底部;

9、所述的第一压板组件和第二压板组件通过自粘性弹性绷带分别固定在患者手臂穿刺口和对应尺动脉位置上;

10、所述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底部分别安装在第一压板组件和第二压板组件上;

11、所述的壳体通过粘扣绑带贴合于自粘性弹性绷带上,并固定在患者手臂上;所述的智能穿戴血压传感器通过自粘性弹性绷带固定在靠近患者的桡动脉穿刺口位置,即智能穿戴血压传感器贴合在穿刺口和手心之间的桡动脉皮肤上;

12、所述的充电电池、气泵、第一电磁阀、第一气压传感器、第二电磁阀、第二气压传感器、第三电磁阀、渗血传感器、智能穿戴血压传感器、报警器、触摸显示屏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3、所述的射流器安装于壳体上排气口内,射流器通过吸气管与第一压板组件连通;

14、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压板组件包括第一压板主体、第一硅胶压垫和集血脱脂棉;所述的第一压板主体设有第一圆孔、腔室和第二圆孔,集血脱脂棉置于第一压板主体的腔室内;所述的第一硅胶压垫设有圆孔、方孔,第一硅胶压垫的圆孔与第一压板主体第二圆孔对正,第一硅胶压垫嵌装于第一压板主体底部,渗血传感器嵌装于第一硅胶压垫的方孔内;

15、具体的,所述的第二压板组件包括第二压板主体、第二硅胶压垫;第二硅胶压垫嵌装于第二压板主体底部,第一压板主体和第二压板主体分别与硅胶连接板的两端固连,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底部分别安装在第一压板主体和第二压板主体上;

16、具体的,所述的射流器设有进气口、虹吸口和排气口;射流器进气口与壳体上排气口连通,射流器虹吸口通过吸气管与第一压板主体的第一圆孔、腔室和第二圆孔连通;

17、具体的,所述的壳体上设有限位圆锥销;所述的硅胶连接板设有限位圆锥销孔;所述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设有限位凸台;所述的第一压板主体和第二压板主体分别设有凹槽;所述的壳体上限位圆锥销对正穿入硅胶连接板限位圆锥销孔内,所述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限位凸台分别嵌装于第一压板主体和第二压板主体的凹槽内;

18、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左右两端均铰接有供自粘性弹性绷带穿过的两个第一耳环;所述的第一压板主体和第二压板主体分别铰接有供粘扣绑带穿过的第二耳环和第三耳环;

19、具体的,所述的控制器包括mcu处理器、电源管理模块、传感器信号采集模块、以及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气泵的控制单元;

20、具体的,所述的mcu处理器包括资源分配控制单元、报警器控制单元和数据存储控制单元;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包括3.3v供电电源和充电电池充电电路;

21、具体的,所述的传感器信号采集模块包括第一气压传感器控制单元和第二气压传感器控制单元、渗血传感器采集单元和智能穿戴血压传感器采集单元;

22、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和传感器信号采集模块,以及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气泵的控制单元均与所述的mcu处理器电性连接;mcu处理器负责处理信号采集模块传输过来的数据信息及发出控制信号,电源管理模块用于给mcu处理器和其他需要供电的模块供电,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传感器模拟信号并传输至mcu处理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气泵的控制单元通过mcu处理器产生pwm控制信号,采用三极管分别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气泵的工作状态。

23、优选的,所述的mcu处理器采用聚类算法k-mean和支持向量机算法svm耦合,聚类算法首先将影响患者穿刺口止血效果的主要指标不同参数值进行群体归类,再对介入手术患者群各指标之间的相似性特征进行聚类,并加以不同的类别标签;支持向量机算法,通过计算最小判别边界,渗血传感器和智能穿戴血压传感器实时反馈信号,不断优化第一气压传感器和第二气压传感器的动态相对压力值,实现患者穿刺口最优止血效果;

24、进一步的,所述的气泵是微型电机气泵一体机;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都是三位四通微型电磁阀,其中第一电磁阀的中位机能是y型,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中位机能都是o型;

25、优选的,所述的渗血传感器采用微型光学传感器,结合激光器和一个光电二极管,通过快速感应是否有红细胞移动判断患者穿刺口渗血情况;所述的智能穿戴血压传感器采用ykb1712p脉搏波血压传感器芯片,配合hrb6708心率血压ic血压和sfb9710算法mcu,输出串口uart信号,实现心率和血压数值的串口输出;

26、进一步的,影响患者穿刺口止血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收缩压(sys)数值和有关生化指标数值;

27、具体的,所述的有关生化指标包括血小板(plt)、活化凝血时间(act)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

28、进一步的,将适于介入手术患者的收缩压(sys)数值范围、血小板(plt)数值范围、活化凝血时间(act)范围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范围,存储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

29、优选地,根据医生临床止血试验数据综合分析,构造反应患者收缩压(sys)阻断桡动脉及尺动脉血液流向掌心的最小相对气压值pmin、患者能够承受的手臂压痛瞬间最大相对气压值pmax经验公式分别为:

30、pmin=ksminps,pmax=ksmaxps,

31、其中:ksmin和ksmax为经验系数,存储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ps为患者收缩压数值(sys);

32、根据医生临床止血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设定患者穿刺口局部压迫每次保压时间t,存储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

33、有益效果:本发明融合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采用聚类算法k-mean和支持向量机算法svm耦合的mcu处理器不断智能优化第一气压传感器和第二气压传感器的动态相对压力值,实现患者穿刺口最优止血效果;

34、本发明融合射流器技术和科学实用的结构,使每次释压过程中,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里的部分气体通过总排气管路经射流器排出,射流器虹吸口产生负压使患者穿刺口渗出的血液吸进负压腔室内脱脂棉里,有效避免患者穿刺口渗出血液外溢污染环境;采用双重限位结构有效避免主机分别与两个压板组件间移位,两个压板组件和主机分别独立固定于患者手臂上,有效避免每次释压时两个压板组件分别与患者手臂间移位,主机、渗血传感器和智能穿戴血压传感器消毒后可重复使用,相比于一次性的止血装置能减少患者手术治疗费用,节能降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