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654529发布日期:2024-01-06 23:4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鼻炎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当鼻内出现炎症时,鼻腔内可以分泌大量的鼻涕,并可以因感染而变成黄色,流经咽喉时可以引起咳嗽,鼻涕量十分多时还可以经前鼻孔流出。鼻炎的病因局部病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而演变成慢性鼻炎。长期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导致头晕脑胀,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和学习,粘脓性鼻涕常倒流入咽腔,出现咳嗽、多痰。

2、对于鼻炎的治疗,临床上主要是用消炎药和抗生素,消炎药只是对表面上的治疗,抗生素又是限制性用药,虽然现在市场上开发出一些疗效好,见效快的化学药物,但由于患者长期治疗,不可避免的出现毒副作用,造成人体损伤,多是治标不治本,让广大患者苦不堪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物,组分少,成本低,无毒副作用,对各类鼻炎、咽喉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物,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牡丹皮30%,黄芩30%,两面针40%。

4、上述各组分的功效为:【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两面针】疏瘀活血,通络祛风。

5、进一步的,该中药物为喷剂。

6、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将各药材洗净,浸泡一段时间后,进行多次煎液得混合液;

8、s2.混合液经过滤后得喷剂。

9、进一步的,步骤s1中,浸泡时间为3小时,煎煮器具采用高压锅,控制混合液质量与生药材的质量比为1.2:1。

10、进一步的,步骤s2中,过滤器具采用膜或多重纱布。

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2、本发明中,牡丹皮对免疫功能有积极影响: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牡丹酚25mg/kg对动物灌胃,能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体内炭廓清时间明显缩短,腹腔渗出液中细胞数明显增加。牡丹皮具有抗炎作用:取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1g/kg,对试验动物灌肠,对角又性足肿及其腹腔内色素渗出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牡丹皮具有抗菌作用:牡丹皮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口咳杆菌、霍乱杆菌、金黄色葡萄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牡丹酚在试管内也有此作用。

13、黄芩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在动物试验中,黄芩苷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有选择地增强细胞免疫作用。试验证实,黄芩素通过非竞争性抑制而对蛋白激酶c有特异性抑制作用,从而证明了黄芩抗的机制。

14、两面针有镇痛、解痉、安定的作用,从两面针提出的单体结晶-8,具有解痉和镇痛作用,结果表明单体结晶-8的解痉作用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而镇痛作用具有中枢性,与吗啡受体无直接关系,但与脑单胺类介质有关。两面针还有抗癌作用,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氯化两面针碱和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能延长小鼠艾氏腹水癌的生命。

15、本发明通过牡丹皮、黄芩、两面针三药协同使用,能够有效针对各类鼻炎、咽喉炎,疗效显著,对鼻科过敏(应激)症也有一定疗效。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牡丹皮30%,黄芩30%,两面针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鼻炎的中药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物为喷剂。

3.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鼻炎的中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浸泡时间为3小时,煎煮器具采用高压锅,控制混合液质量与生药材的质量比为1.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鼻炎的中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过滤器具采用膜或多重纱布。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中药物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牡丹皮30%,黄芩30%,两面针40%。中药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各药材洗净,浸泡一段时间后,进行多次煎液得混合液;S2.混合液经过滤后得喷剂。本发明通过牡丹皮、黄芩、两面针三药协同使用,能够有效针对各类鼻炎、咽喉炎,疗效显著,对鼻科过敏(应激)症也有一定疗效。

技术研发人员:李妙友,李敏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妙友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