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内窥检查质量控制系统、方法、终端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33992发布日期:2024-02-02 21:59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鼻喉内窥检查质量控制系统、方法、终端及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尤其涉及一种耳鼻喉内窥检查质量控制系统、方法、终端及介质。


背景技术:

1、目前,耳鼻喉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关联着我们的视力、听力以及嗅觉;耳病:外耳常见病:先天性外耳闭锁、外耳炎症、耵聍栓塞;中耳常见病:中耳炎、鼓膜穿孔、耳硬化症、乳突炎、胆脂瘤;内耳常见病:先天性/遗传性耳聋、噪声性耳聋、老年性耳聋、药物毒性耳聋、美尼尔氏病;蜗后病变:突发性耳聋、平衡感觉失调、单侧耳聋、语言理解困难、听神经瘤及耳鸣。鼻部常见病:鼻炎:有急性、慢性、萎缩性、干酪性;鼻变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鼻息肉、鼻息肉病;鼻出血;鼻窦炎;鼻囊肿。咽喉部疾病: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打鼾、声带息肉、咽喉炎、急慢性喉炎、声带小结、腺样体肥大。现有的耳鼻喉病变主要是通过内窥检查确定,而内窥镜检查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病变诊断结果,因此提高耳鼻喉内窥镜检查质量是重中之重。

2、目前的耳鼻喉内窥镜检查质量提高措施包括专家组抽查、人工调研和医院自行上报等,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实现耳鼻喉内窥镜检查质量的全面智能化评估,且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达不到保证。

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技术无法实现耳鼻喉内窥镜检查质量的全面智能化评估,且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达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鼻喉内窥检查质量控制系统、方法、终端及介质。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耳鼻喉内窥检查质量控制方法,所述耳鼻喉内窥检查质量控制系统包括:

3、a.完整数据内容:

4、信息录入完整程度;

5、喉镜检查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活检(或治疗)时间;

6、所需拍摄部位:(已拍摄部位/20)*100%;

7、照片标准程度:(实际囊括部位/要求囊括部位)*100%;

8、异常识别率:(已识别异常部位/总异常部位)*100%;

9、b.评价流程:

10、第一步,采样;

11、第二步,对采样的数据进行ai评价,ai评价指标为上述a中的完整数据内容,其中各项需人工介入加入权重指标,评价结果通过ai计算的指标结果得出智能结论;

12、第三步,对采样的结果通过临床分析给出医师评价结果;

13、第四步,ai对比第二步第三步的结果,给出质量评价结果。

1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喉内窥检查质量控制系统,包括:

15、可行性评估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基于状态评估结果以及图像分析结果判断内窥检查是否可行;

16、检查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基于预设的标准检查流程基于实时检查影像生成相应的检查控制指令;

17、检查报告生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基于检查过程中采集的数据、检查时长以及检查后输入的数据生成检查报告;

18、检查标准性评估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生成的检查控制指令以及接收到检查控制指令后采集的检查影像进行检查程序与动作的标准性评估;

19、对比分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对检查前的耳鼻喉图像与检查后的耳鼻喉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20、检查质量评估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基于生成的检查报告、标准性评估结果以及对比分析结果生成检查质量评估结果;

21、评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基于生成的检查报告、标准性评估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以及质量评估模块进行检查质量的评分;

22、标准流程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耳鼻喉内窥镜检查的标准流程与处理;

23、信息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待检查的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其他检查信息;

24、生理参数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利用生理监测设备采集待检查的用户的血糖、血压、心率以及其他生理参数;

25、中央控制模块,与标准流程采集模块、信息采集模块、生理参数采集模块、状态评估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图像预处理模块、图像分析模块、可行性评估模块、检查控制模块、检查报告生成模块、检查标准性评估模块、对比分析模块、检查质量评估模块、评分模块、对策生成模块以及结果输出模块连接,用于利用单片机或控制器控制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26、状态评估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基于采集的生理参数评估状态是否稳定;

27、图像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利用医学采集设备采集待检查的耳鼻喉的图像;同时用于采集检查过程中的检查影像以及检查后耳鼻喉的图像;

28、图像预处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对采集的待检查的耳鼻喉图像以及检查影像进行预处理;

29、图像分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基于预处理后的待检查的耳鼻喉图像进行分析判断有无出血或障碍物;

30、对策生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预设分值结合本次评分输出扣分项以及对应的失误,并匹配相应优化对策;

31、结果输出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将评分结果、生成的质量评估结果、检查报告、标准性评估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以及匹配的优化对策进行输出。

32、进一步,所述检查标准性评估模块实际使用前需要对ai评价功能进行训练,训练材料为先验的临床数据,在训练过程中,信息录入完整程度、喉镜检查时间、所需拍摄部位均为良好数据信息,而照片标准程度及异常识别率为训练内容,各自公式中分母部分均为先验的临床数据,分子部分为ai的训练结果,通过逐步投入新的数据对ai评价能力进行训练;

33、当对ai进行了一定训练到达人工置信要求之后,关闭训练模式,投入为待验临床数据,在本过程中,对完整数据内容进行评价,此时评价结果中照片标准程度和异常识别率两个指标的分母部分为ai评价结果,分子部分为人工评价结果。

34、进一步,所述图像分析模块基于预处理后的待检查的耳鼻喉图像进行分析判断有无出血或障碍物包括:

35、首先,对预处理后的待检查的耳鼻喉图像进行颜色特征提取,利用训练好的出血点深度识别模型根据所述待检查的耳鼻喉图像进行颜色特征提取判断是否图像中存在出血区域;

36、其次,获取标准的耳鼻喉图像,并将所述标准的耳鼻喉图像与预处理后的待检查的耳鼻喉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异物。

37、进一步,所述将所述标准的耳鼻喉图像与预处理后的待检查的耳鼻喉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异物包括:

38、通过rgb色彩模型依次提取标准的耳鼻喉图像与预处理后的待检查的耳鼻喉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r、g、b颜色分量值;

39、将提取的准的耳鼻喉图像与预处理后的待检查的耳鼻喉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r、g、b颜色分量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物。

40、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以及各个工序的持续时长以及关键动作对各段检查影像进行标准性评估包括:

41、首先,确定检查影像中在所述各个控制指令下达之后是否均具备检查动作;并确定所述检查动作与控制指令的时间间隔;

42、其次,对应每个控制指令的检查动作持续时间是否超出对应预设的工序的持续时长;

43、最后,判断对应各个控制指令的检查动作与对应预设工序的关键动作是否一致;并生成检查的标准性评估结果。

44、进一步,所述生成检查的标准性评估结果包括:基于所述检查动作是否存在、时间间隔、持续时长以及动作一致性生成检查的标准性评估结果。

4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所述耳鼻喉内窥检查质量控制系统。

4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所述耳鼻喉内窥检查质量控制系统。

4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数据处理终端,所述信息数据处理终端用于实现所述耳鼻喉内窥检查质量控制系统。

48、结合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49、本发明通过时间、动作标准性、是否会导致耳鼻喉损伤以及生成的检查报告多方面对耳鼻喉内窥镜的检查质量进行评估,并针对性的进行评分,实现了智能化、全面性、客观性的检查质量的评估;同时质量评估有据可依,评估结果更加准确、更加可靠;本发明还能针对性的给出扣分的项目,并输出对策,有利于激励内镜医师互相学习,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50、本发明有助于耳鼻喉内窥镜质量的全面、有效把控。

51、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鼻喉内窥检查质量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积极效果和优点:

52、1.提高检查准确性:本系统采用多种模块对内窥检查过程进行全面监测和控制,包括生理参数采集、图像采集、图像分析等,可以大大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3、2.提高检查效率:本系统可以自动化控制内窥检查流程,减少医生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能够提高检查效率和减少检查时间。

54、3.提高检查标准化:本系统采用标准流程采集模块和检查控制模块,能够规范内窥检查流程,保证每一次检查都符合标准流程和规范要求。

55、4.提高检查安全性:本系统采用状态评估模块和可行性评估模块,能够对检查前的生理状态和检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保障检查的安全性。

56、综上所述,本系统具有提高检查准确性和效率、规范内窥检查流程和提高检查安全性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