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组件、人工瓣膜装置及人工瓣膜锚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24859发布日期:2024-03-05 15:2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锚定组件、人工瓣膜装置及人工瓣膜锚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锚定组件、人工瓣膜装置及人工瓣膜锚定方法。


背景技术:

1、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目前,心脏瓣膜疾病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对患者的病变的瓣膜进行瓣膜置换手术,然而该方式并不适用于部分年龄大、具有合并疾病等问题的患者。针对上述患者,可以采用微创的方式进行人工心脏瓣膜的置换。由于经导管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方式不需要开胸,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2、经导管人工心脏瓣膜产品,按照锚定方式大致划分为以下两种:直接锚定式和环中瓣式。

3、环中瓣式人工瓣膜的锚定需要依靠两个部件的配合:一是置于自体瓣膜外侧的封闭式环形或者弹簧型式的外圈,另一个是人工瓣膜主体。其原理主要是依靠瓣膜主体与外圈在径向方向上对原生瓣膜的夹持作用,实现人工瓣膜的锚定。

4、现有的环中瓣式人工瓣膜存在以下缺点:

5、通过封闭式环形或者弹簧型式的外圈对自体瓣膜进行捕捉时,无法进行方便的释放,进而无法有效的确保对自体瓣膜的捕获效果,手术的成功率需要作进一步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定组件、人工瓣膜装置及人工瓣膜锚定方法,本发明可以提高人工瓣膜的固定效果,在进行人工瓣膜的植入操作时,更方便。

2、本发明提供一种锚定组件,该锚定组件的主体呈周向方向延伸;

3、该锚定组件至少具有第一锚定段、第二锚定段;

4、在俯视视角下,从中心向外侧方向的投影,所述第一锚定段、第二锚定段至少部分区域重合;

5、且所述第二锚定段具有第一环抱段、第二环抱段,所述第一环抱段、第二环抱段均具有固定端、自由端,所述第一环抱段、第二环抱段的固定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环抱段、第二环抱段的自由端相对应。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抱段、第二环抱段的自由端之间具有锚定间隙,所述第一锚定段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该锚定间隙内。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锚定段由所述第二环抱段的固定端延伸,并在所述第二环抱段的自由端处周向向内弯折,并靠近所述锚定间隙内。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定组件的轮廓形成圆台形;

9、所述第一锚定段主体部分所在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锚定段主体部分所在圆的直径,且所述第一锚定段主体部分高于所述第二锚定段主体部分。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锚定段由所述第二环抱段的固定端周向延伸而形成第一分段,该第一分段所在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锚定段所在圆的直径;并在所述第二环抱段的自由端处向下且周向向内弯折而形成第二分段,该第二分段靠近所述锚定间隙内;该第二分段向上且周向向外弯折,再周向延伸后而形成第三分段;第三分段周向延伸后形成第四分段,该第四分段的部分区域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分段、第三分段。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分段向上且周向向外弯折后,再周向延伸而形成第五分段。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抱段、第二环抱段均包括有第一拉环、第二拉环;

13、所述第一环抱段的第一拉环、第二拉环的外端连接形成第一个所述自由端,所述第二环抱段的第一拉环、第二拉环的外端连接形成第二个所述自由端;

14、所述第一环抱段、第二环抱段的第一拉环的内端连接形成第一个所述固定端,所述第一环抱段、第二环抱段的第二拉环的内端连接形成第二个所述固定端。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个所述固定端周向延伸后形成所述第一锚定段;

16、第二个所述固定端部分径向向外弯折,形成释放调节端。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抱段、第二环抱段的所述第一拉环的固定端位于第二拉环的外侧;

18、所述第一环抱段、第二环抱段的所述第一拉环的自由端位于第二拉环的内侧;

19、所述第一拉环与第二拉环在自由端的连接处形成环形的连接端。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环、第二拉环的中段相交形成x形,该相交部位为交接部;

21、在所述第一拉环上,所述交接部靠固定端的一侧设有第一提拉点;

22、在所述第二拉环上,所述交接部靠自由端的一侧设有第二提拉点;

23、在第一提拉点与第二提拉点之间设置有内拉线。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调节拉线,该调节拉线与第一提拉点或/和第二提拉点连接。

2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工瓣膜装置,包括瓣膜组件及前述锚定组件,

26、瓣膜组件,瓣膜组件具有瓣膜支架,瓣膜支架包括主体支架、顶部支架,

27、所述第一锚定段、第二锚定段与瓣膜支架的主体支架靠顶部支架的位置相对应。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主体支架与所述顶部支架之间形成夹持支架;

29、在所述主体支架上,靠近所述顶部支架方向位置,设置有锚定支架;

30、所述锚定支架与所述夹持支架之间形成锚定位。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支架的上部周向向外扩张弯折而形成所述顶部支架;

32、所述锚定位位于该弯折部分的外侧位置;

33、所述锚定支架的外端向所述顶部支架的一侧弯折而形成锚定端。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支架呈“几”字形结构,所述夹持支架与所述锚定支架在周向方向的位置相对应。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定支架也呈“几”字形结构;

36、呈“几”字形结构的所述锚定支架的两个第一支臂之间的宽度为第一宽度;

37、呈“几”字形结构的所述夹持支架的两个第二支臂之间的间隙为第二宽度;

38、在相对应的径向位置,第二宽度小于第一宽度。

3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工瓣膜锚定方法:

40、通过输送装置逐步释放锚定组件,其第二锚定段的第一环抱段、第二环抱段从两个相对的周向方向,从自体瓣膜的第一侧对自体瓣膜进行环抱捕捉;

41、继续通过输送装置释放锚定组件,第一锚定段从自体瓣膜的第二侧对自体瓣膜进行环抱捕捉;

42、通过输送装置释放瓣膜组件,瓣膜组件的瓣膜支架与锚定组件进行锚定。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锚定段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所述自体瓣膜的内侧上方,所述第二锚定段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所述自体瓣膜的外侧下方。

44、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45、在对锚定组件植入过程中,输送装置将锚定组件经房间隔从二尖瓣交界处进入心室,通过输送装置对锚定组件进行释放,其中,第一环抱段、第二环抱段分别从两侧环绕二尖瓣,呈环抱状的第二锚定段从自体瓣膜的下部外侧进行初步定位,再通过第一锚定段在周向方向从自体瓣膜的上部内侧进行定位,实现锚定组件与自体瓣膜的锚定,通过该锚定组件与自体瓣膜锚定之后,可以进一步方便对人工瓣膜的固定;该结构通过第一环抱段、第二环抱段分别从两侧环绕二尖瓣进行初步定位,操作也更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