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18379发布日期:2024-05-10 23:57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可对腰肌劳损及退行性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背景技术:

1、腰肌劳损及退行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例如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等,腰部疾病的诱发原因很多,例如不良的坐姿和站姿、长期弯腰或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时间伏案工作、经常低头看手机等等,导致人们腰部疾病的发病概率急剧增加,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因素之一。

2、目前,腰部疾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由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因此人们更倾向于物理治疗,而腰椎牵引为最常见的物理治疗手段,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椎间隙的增宽可使其内成为负压,同时崩紧后侧的韧带,有利于突出髓核的还纳和关节突关节的拉开,解除其与神经根紧张关系。牵引还可使腰椎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运动的刺激,有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吸收、消退,还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压力。

3、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10910602912.9中公开了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装置,该装置通过立式结构能够进行上下牵拉,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腰椎牵引床的使用弊端,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弊端:

4、1.向上牵拉时,是将胸部固定装置的腋部托板抱住腋下两侧,向上牵引时会对腋下神经有较大的压迫力,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使用的体验感;

5、2.人体是站立在地面上,当腰椎牵拉扭转装置要进行向下牵引时,需要利用胸部固定装置先将人体向上提起,留出向下的牵引空间,此时腋部托板要承受人体的重力,对腋部托板的强度和驱动电机的功率要求较高,并且对腋下神经压迫力非常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采用上半身卧式,下半身立式的形式,避免站立牵引时对腋下造成压迫。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4、底座;

5、第一牵引座,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牵引板,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设置,其下端与底座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高度能够调节,所述牵引板可转动的设于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在驱动部a的驱动下所述牵引板能够俯仰调节并锁定,所述牵引板上具有能够穿戴在患者上身的上身固定衣;

6、第二牵引座,包括第二支撑杆和摆腿器,所述第二支撑杆受力能够被动伸缩,其下端可转动的穿过底座并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驱动部b,所述摆腿器包括腿板,于腿板上具有能够穿戴在患者大腿上的大腿固定衣,所述腿板可转动的固定于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并能够在驱动部c的驱动下左右往复移动;及

7、足部牵引器,包括两个足部固定靴,所述足部固定靴能够穿戴在患者的足部,每一足部固定靴的底部连接有一条牵拉带,所述牵拉带具有弹性,其向下穿过底座,并缠绕于卷轴上,所述卷轴的两端可转动的固定于底座的底部,于每一卷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驱动部d。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底座上具有沿前后方向开设的调节滑道,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穿过调节滑道,并连接有驱动其沿调节滑道移动的驱动部e。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牵引板上部两侧均具有把手。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上身固定衣包括两个上身束带,两个上身束带分置于牵引板的左右两侧,所述上身束带的一端与牵引板滑动连接,能够沿牵引板上下滑动,两个上身束带的另一端能够彼此连接形成闭环。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牵引板上在其下方的中部具有缺口,于缺口内可转动的固定有两根转动辊,两根转动辊上下排布,两根转动辊间通过牵引带传动连接,其中一根传动辊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驱动部f,当患者趴在牵引板上后,所述牵引带能够与患者的腹部接触。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牵引板上还具有按摩器,所述按摩器具有两个按摩臂,两个按摩臂分置于牵引板的左右两侧,每一按摩臂包括第一臂杆、第二臂杆和按摩头,所述第一臂杆的一端与牵引板连接,另一端可转动的与第二臂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并与第二臂杆构成“┌”形结构,所述按摩头固定于第二臂杆的自由端,所述第二臂杆在驱动部g的驱动下能够以第一臂杆为中心摆动。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臂杆能够伸缩。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臂杆在驱动部h的驱动下能够沿牵引板上下滑动并锁定。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大腿固定衣包括两组固定组件,两组固定组件分设于腿板的左右两侧,每一固定组件包括橡胶板和大腿束带,所述橡胶板套设于腿板上,两橡胶板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大腿束带的一端与对应的橡胶板固定,两个大腿束带的另一端能够彼此连接形成闭环。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腿板包括固定板和活动板,所述固定板与第二支撑杆顶部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部c包括横移螺杆及与其螺纹配合的横移滑块,所述横移螺杆可转动的固定于固定板上并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电机,所述横移滑块与活动板固定,所述大腿固定衣连接于活动板上。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8、该装置采用上半身卧式,下半身立式的形式进行牵拉康复治疗。在使用时,患者的上半身趴卧或躺卧在牵引板上并通过上身固定衣与牵引板固定,下半身站立并与摆腿器固定,在进行牵引时,避免了患者腋下受力。

19、通过调控第一牵引座升高,第二牵引座随动升高后锁定,使患者双腿自然下垂,利用患者自身重力进行牵引,其力度相对安全,可作为腰部疾病的辅助治疗。

20、进一步升高第一牵引座,实现对患者向上的牵引,实现对腰椎向上的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椎间隙的增宽可使其内成为负压,同时崩紧后侧的韧带,有利于突出髓核的还纳和关节突关节的拉开,解除其与神经根紧张关系。

21、竖向牵引的目的是牵开前部椎间盘纤维环,从而诱使椎间盘膨出回缩,从而达到治疗椎间盘突出膨出初期的目的,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的初期,椎间盘纤维环未老化,弹性仍在,因此在正确的外力锻炼下是有回弹空间的。

22、而且牵引板能够俯仰,可以调节患者上半身与下半身所成的角度,可带动腰椎病人腰部的多方向弯折。

23、患者双腿抬高离地后,可启动足部牵引器后将牵拉力作用在患者脚上,通过两条牵拉带同步或交替拉伸,可对患者双腿进行向下的牵引,同样起到使腰椎间隙增大的作用。

24、摆腿器可带动腰椎病人腰部的横移及扭转,恢复椎间距,并可以对腰部肌肉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锻炼,使得腰部肌肉得到强化,进而可以缓解腰部疼痛。



技术特征:

1.一种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具有沿前后方向开设的调节滑道(11),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下端穿过调节滑道(11),并连接有驱动其沿调节滑道(11)移动的驱动部e。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板(22)上部两侧均具有把手(2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身固定衣(23)包括两个上身束带,两个上身束带分置于牵引板(22)的左右两侧,所述上身束带的一端与牵引板(22)滑动连接,能够沿牵引板(22)上下滑动,两个上身束带的另一端能够彼此连接形成闭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板(22)上在其下方的中部具有缺口,于缺口内可转动的固定有两根转动辊,两根转动辊上下排布,两根转动辊间通过牵引带(222)传动连接,其中一根传动辊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驱动部f,当患者趴在牵引板(22)上后,所述牵引带(222)能够与患者的腹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板(22)上还具有按摩器(50),所述按摩器(50)具有两个按摩臂,两个按摩臂分置于牵引板(22)的左右两侧,每一按摩臂包括第一臂杆(51)、第二臂杆(52)和按摩头(53),所述第一臂杆(51)的一端与牵引板(22)连接,另一端可转动的与第二臂杆(5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并与第二臂杆(52)构成“┌”形结构,所述按摩头(53)固定于第二臂杆(52)的自由端,所述第二臂杆(52)在驱动部g的驱动下能够以第一臂杆(51)为中心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杆(51)能够伸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杆(51)在驱动部h的驱动下能够沿牵引板(22)上下滑动并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固定衣包括两组固定组件,两组固定组件分设于腿板(321)的左右两侧,每一固定组件包括橡胶板(322)和大腿束带,所述橡胶板(322)套设于腿板(321)上,两橡胶板(322)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大腿束带的一端与对应的橡胶板(322)固定,两个大腿束带的另一端能够彼此连接形成闭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板(321)包括固定板和活动板,所述固定板与第二支撑杆(31)顶部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部c包括横移螺杆及与其螺纹配合的横移滑块,所述横移螺杆可转动的固定于固定板上并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电机,所述横移滑块与活动板固定,所述大腿固定衣连接于活动板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腰椎间盘牵引复位装置,在底座上固定有第一牵引座、第二牵引座和足部牵引器。采用上半身卧式,下半身立式的形式进行牵拉康复治疗。在使用时,患者的上半身趴卧或躺卧在牵引板上并通过上身固定衣与牵引板固定,下半身站立并与摆腿器固定,在进行牵引时,避免了患者腋下受力。能够对腰椎进行上下牵引并横移扭转,达到恢复椎间距的目的,并可以对腰部肌肉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锻炼,使得腰部肌肉得到强化,进而可以缓解腰部疼痛。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泽,李泳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英泽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