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阻栓深静脉置管装置

文档序号:37020677发布日期:2024-02-09 13:1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智能阻栓深静脉置管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智能阻栓深静脉置管装置。


背景技术:

1、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血栓形成后可能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肢体肿胀疼痛,器官回流受阻,肾区长期肿胀疼痛。

2、空气栓塞是指空气进入血管,经过血液循环到达并阻塞了肺动脉的主要通路,阻断了肺部和心脏的血液供应,致使肺、心、脑等重要脏器发生严重的缺血和缺氧。

3、由于深静脉置管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输注化疗药物、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快速输液、监测、营养支持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长时间使用深静脉置管时,血液回流容易在管壁上形成附壁血栓,同时,目前深静脉置管路没有液气检测功能,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并不能阻止外部气体进入管内,从而存在空气栓塞风险。

4、因此,现有技术在进行深静脉置管依然存在较多风险,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对深静脉置管进行改进,设置多级通道,且进行智能控制,一方面可防止血液回流,也可及时阻止血栓栓子进入,另一方面可防止空气栓塞的形成,为提高深静脉置管的安全性提供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阻栓深静脉置管装置,能够实现智能控制,起到了防血栓和空气栓塞的作用,同时管体内壁采用抗血栓材质,可避免血液在管道上出现附壁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深静脉置管存在血栓和空气栓塞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智能阻栓深静脉置管装置,包括管体、设置在管体一端的针体和顺次设置在管体另一端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泡传感器和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转接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双腔管道,所述双腔管道外壁一侧均固定套设有第二电磁阀;

5、所述管体位于针体与温度传感器之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外壁一侧固定套设有第三电磁阀,所述清洗管一端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一侧连通设置有微型供液泵和微型排液泵;

6、所述清洗管与针体之间的管体上还设置有第四电磁阀;

7、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清洗管之间的管体内设置有单向阀瓣;

8、还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与电磁阀、传感器、微型供液泵和微型排液泵通信连通。

9、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泡传感器、转接头、第一电磁阀、双腔管道和第二电磁阀,利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气泡传感器可以在血液流通时对其温度、浓度以及负压情况进行检测,保持适宜的温度、浓度以及负压情况可通过第一电磁阀进行打开或者关闭,通过利用第二电磁阀可以确定双腔管道的打开或者关闭,通过设置有清洗管、第三电磁阀、连接头和微型供液泵,可以在该管体使用完成后进行清洗,期间可通过第三电磁阀开通清洗管,使管路内保持清洁,且可通过微型排液泵可使第一电磁阀与第四电磁阀之间的空间为负压空间,从而防止气体的进入,或血液的流出。

10、优选的,所述转接头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设置所述的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泡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通过导线连通;

11、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与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微型供液泵和微型排液泵通过蓝牙通信;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便于对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进行控制,期间第一电磁阀可通过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气泡传感器的具体检测情况选择打开或者关闭,第二电磁阀可在不使用cvc管道时进行关闭,而第三电磁阀在使用该管体时,需要始终处于常闭状态,而第四电磁阀通常为常开,只有在压力传感器发现异常时才关闭。

13、通过蓝牙对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微型供液泵和微型排液泵进行控制,使操作更简单,不用设置复杂的线路,现场也更规范。

14、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检测模块;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模块可以便于进行智能控制,通过检测模块可以便于智能检测。

16、优选的,所述双腔管道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管腔;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管腔可以便于对血液进行暂存。

18、优选的,所述管体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翼;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翼可以对管体进行简易的固定。

20、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穿刺针;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穿刺针可以便于进行插入。

22、优选的,所述管体内侧壁由抗血栓材质制作而成;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抗血栓材质可以避免血液在管道上出现血栓附壁的情况。

24、所述管体位于第四电磁阀与第一电磁阀之间的区域至少部分采用弹性变形材料制成。

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该区域可变形,从而在清除该区域气泡时,内腔体积发生变化,从而彻底清除气泡。

26、工作原理:该智能阻栓深静脉置管装置使用前,第四电磁阀基本为常开,第三电磁阀为常闭,使用时,通过控制面板打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使液体通过管体进入人体,此时,通过压力传感器对管体内部的液体进行实时检测,当外部液体输完成后,此时,液体流量减少,压力降低,启动停止程序,中央处理器接管操作,首先,关闭第四电磁阀,等待一段时间后该区间充满后,关闭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再打开第四电磁阀,从而完成输液操作。

27、在输液过程中,当发现温度突然上升,此时,应该是有血液倒流,中央处理器启动应急处理程序,首先,关闭第四电磁阀,阻止血液倒流,然后检查前端的输液通道是否正常,排除异常情况后,再打开第四电磁阀,进行输液操作;

28、在输液过程中,当发现有气泡进入,中央处理器启动应急处理程序,首先关闭第四电磁阀,再关闭第一、二电磁阀,使管体在第四电磁阀与第一电磁阀之间的区域为封闭区域,再启动微型排液泵,将液体和气体一起排出,从而避免气体进入血管内形成空气栓塞;

29、使用完成后,关闭第四电磁阀、第一、二电磁阀,再启动微型排液泵,排出该区域部分液体,使该区域为负压状态,此时,单向阀瓣呈半闭状态,血液不会流入管体,从而防止血液回流,同时,由于第一电磁阀也呈关闭状态,也防止外部气体的进入;

30、使用完成后,关闭第四电磁阀,打开第一第二第三电磁阀,通过微型供液泵注入清洗液,将血液进行清除,同时对管体内部进行清洗,从而避免管体长时间留存血液形成血栓栓子。

31、(三)有益效果

32、本发明提供了智能阻栓深静脉置管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33、1、本发明利用各传感器对液体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设置的电磁阀、供液泵和排液泵进行相应的处置,实现了除栓的目的,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4、2、本发明通过供液泵、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清洗管的组合使用,可对管体内部进行清洗,从而防止管内垢物的形成,也防止垢物进入血管内形成血栓。

35、3、本发明通过排液泵、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清洗管的组合使用,可将管体内该区域气泡进行清除,从而有效防止气体进入血管内形成空气栓塞的风险。

36、4、本发明还通过单向瓣膜、排液泵、第三电磁阀和清洗管的组合使用,实现了管体内部的负压隔离,从而有效阻止血液回流到管体内部形成血液垢物,可进一步提高管体内的清洁度,降低进入血液形成血栓的风险。

37、5、本发明采用抗血栓的材质,可以使血液在管道上不会产生附壁血栓的情况,安全性增强。

38、6、本发明还创造性地通过中央处理器与各控制器和执行器进行智能控制,首次实现了智能阻栓功能,大幅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