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医学患者呼吸恢复辅助装置

文档序号:37012891发布日期:2024-02-09 13:0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症医学患者呼吸恢复辅助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恢复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重症医学患者呼吸恢复辅助装置,属于重症医学患者呼吸恢复辅助设备应用。


背景技术:

1、重症患者往往因为病情的影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无法正常呼吸,如果不能及时的辅助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有氧呼吸,将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为了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给重症患者提供良好的呼吸环境,通常使用呼吸恢复辅助装置帮助重症患者呼吸。

2、申请号为cn202110203876.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重症患者呼吸恢复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对重症患者进行呼吸恢复时费时费力的问题;包括矩形壳,矩形壳内设有承载板,承载板上端经圆柱转动连接有按压齿轮,矩形壳左端设有压板,承载板上端转动连接有内啮合齿轮,矩形壳内转动连接有主齿轮,承载板上滑动连接有t形框,承载板上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转动连接有插柱,插柱上端伸出t形框且同轴设有离合齿轮,承载板上端经转柱转动连接有副齿轮,矩形壳下侧壁上设有与副齿轮同轴的弧形壳,弧形壳内滑动连接有弧形块,弧形壳前端设有出气管,出气管自由端贯穿矩形壳且设有吸气面罩;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使用性强。此专利公开的呼吸恢复辅助装置自动化程度低,且针对于不同身体特征的重症患者不能更好的提供氧气帮助患者呼吸,适配范围小。

3、现有的呼吸恢复辅助装置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现有的呼吸恢复辅助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对病人头部理疗作业效率低,现有的呼吸恢复辅助装置在对患者提供氧气输出呼吸时不能对病人的面部做好更好的保护,现有的呼吸恢复辅助装置针对身体特征不同的患者,适配范围小,不能准确的对病人口鼻进行氧气的供给,且灵活性较低,现有的呼吸恢复辅助装置在给病人输出氧气时,对输出的氧气不能进行全面的预热,影响患者的呼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呼吸恢复辅助装置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现有的呼吸恢复辅助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对病人头部理疗作业效率低,现有的呼吸恢复辅助装置在对患者提供氧气输出呼吸时不能对病人的面部做好更好的保护,现有的呼吸恢复辅助装置针对身体特征不同的患者,适配范围小,不能准确的对病人口鼻进行氧气的供给,且灵活性较低,现有的呼吸恢复辅助装置在给病人输出氧气时,对输出的氧气不能进行全面的预热,影响患者的呼吸的问题,而提出一种重症医学患者呼吸恢复辅助装置。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挂板、调高模块、推近模块、滑动模块、转动模块、防护模块、翻转模块、加热模块和供氧模块,调高模块一侧与挂板固定连接,调高模块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滑板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推近模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推近模块顶部活动连接有滑框,滑动模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转动模块底部设置有底板,翻转模块底部设置压板,压板底部四角均设置有气囊;

3、防护模块包括套筒、滑杆和弹簧,滑杆与套筒上下活动连接,弹簧顶部与套筒底部固定连接,弹簧底部焊接有挡盘,挡盘底部焊接有底板;

4、供氧模块包括储氧箱、进气管、面罩和阀门,面罩设置在进气管一端,进气管设置在储氧箱底部一侧。

5、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挂板四角均设置有螺栓,第一挡框呈倒“u”型结构,第一挡框一侧与挂板固定连接,第一挡框顶端中部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上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呈长方体结构,第一滑块一侧与滑板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滑板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一侧均活动连接有第一滑轨,两个第一滑轨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挡框的一侧两端,第一丝杆与两个第一滑轨之间平行,第一挡框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框,第二挡框呈“u”型结构。

6、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挡板呈“l”型结构,挡板一端与滑板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呈长方体结构,滑框呈倒“u”型结构,第一支撑板顶部一端的中部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上活动连接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顶部与滑框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滑框底部两侧均焊接有第四滑块,两个第四滑块底部均活动连接有第二滑轨,两个第二滑轨底部分别焊接在第一支撑板顶部两端,第二丝杆与两个第二滑轨之间平行。

7、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二支撑板呈长方体结构,第二支撑板顶部两端均活动连接有滚轴,其中一个滚轴底部安装有第三电机,两个滚轴之间活动连接有履带,履带一侧焊接有夹块,夹块顶部与第一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履带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滑轨,两个第三滑轨底部均焊接在第二支撑板顶部两侧,两个第三滑轨顶部均活动连接有第五滑块,夹块与靠近第二电机一侧的一个第五滑块一侧固定连接,两个第五滑块底部均有第一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

8、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转动模块顶部安装有第四电机,第四电机底部设置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呈长方体结构,第三支撑板两侧与滑框底部相对一侧固定连接,转动模块活动连接在推近模块的底部,第三支撑板底部活动连接有转杆,第四电机安装在转杆的顶部。

9、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套筒和滑杆均呈圆柱体结,且套筒中部开设有滑杆相适配的滑孔,滑杆底部与挡盘顶部固定连接,滑杆活动连接在弹簧的中部。

10、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压板顶部中部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呈圆柱体结构,转杆一侧安装有第六电机,第六电机一侧安装有第五电机,第五电机安装在压板压板一侧中部。

11、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加热模块顶部设置有焊板,焊板一端底部与储氧箱顶部一侧固定连接,焊板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底部活动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环,套环呈圆柱体结构,且套环中部开设有直径大于进气管直径的槽孔。

12、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储氧箱设置在第二挡框顶部一侧,面罩顶部与压板底端中部固定连接,且面罩设置在四个气囊之间,阀门设置在储氧箱的底部。

13、一种重症医学患者呼吸恢复辅助装置,该呼吸恢复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一:通过挂板四角的螺栓将该呼吸恢复辅助装置安装在靠近病床的墙面上,开启阀门,储氧箱中的氧气经过进气管到达面罩处,方便对病人进行供氧作业,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带动第一滑块上下运动,第一滑块带动滑板上下运动,调节供氧模块的高度,使得供氧模块靠近患者口鼻处进行供氧作业,开启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带动第三滑块前后运动,调节供氧模块的前后位置,便于供氧模块对躺在病床上前后不同位置病人的口鼻进行供氧作业,同时,通过开启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带动通过一个滚轴带动履带转动,履带带动夹块左右运动,调节供氧模块的左右位置,便于供氧模块对躺在病床上左右不同位置病人的口鼻进行供氧作业;

15、步骤二:开启第四电机,第四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调节供氧模块的水平角度,针对不同形状的病人口鼻进行供氧作业,同时,开启第五电机和第六电机,便于调节面罩的倾斜角度,便于面罩靠近头部不同角度的病人口鼻,从而便于完成病人的供氧作业;

16、步骤三:通过调高模块将面罩运动至病人口鼻处,滑杆在套筒上下运动,气囊对病人的脸部进行防护,放防止面罩对病人面部造成损伤,液压缸带动液压杆上下运动,液压杆带动套环上下运动,套环对进气管中的氧气进行加热,使得从面罩出来的氧气更加温和,有利于病人的呼吸。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通过挂板四角的螺栓将该呼吸恢复辅助装置安装在靠近病床的墙面上,方便呼吸恢复辅助装置的安装,进而便于后期对该装置的保存和使用,开启阀门,储氧箱中的氧气经过进气管到达面罩处,方便对病人进行供氧作业,配合调高模块,通过开启第一电机,调节供氧模块的高度,使得供氧模块靠近患者口鼻处进行供氧作业,其次,配合滑动模块顶部的推近模块,通过开启第二电机,调节供氧模块的前后位置,便于供氧模块对躺在病床上前后不同位置病人的口鼻进行供氧作业,同时,配合挡板顶部的滑动模块,通过开启第三电机,便于调节供氧模块的左右位置,便于供氧模块对躺在病床上左右不同位置病人的口鼻进行供氧作业,通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进行驱动,调节面罩的上下、前后和左右位置,使得面罩运动区域更广,有利于面罩运动到病人的口鼻处进行供氧作业,提高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灵活性。

19、2、通过开启第四电机,第四电机带动转杆转动,便于调节供氧模块的水平角度,针对不同形状的病人口鼻都可以进行供氧作业,同时,配合防护组件底部一侧翻转模块,通过开启第五电机和第六电机,便于调节面罩的倾斜角度,方便面罩靠近头部不同角度的病人口鼻,从而便于完成病人的供氧作业,同时,通过第四电机、第五电机和第六电机进行驱动,调节面罩的水平和角度,使得面罩调整角度范围更广,方便面罩对不同姿势的患者口鼻都可以进行供氧作业,进一步使得该装置对患者呼吸供氧作业的适配性更广。

20、3、通过调高模块将面罩运动至病人口鼻处,滑杆在套筒上下运动,以及在压板底部四角设置与气囊,避免了面罩靠近病人口鼻处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方便气囊对病人的脸部进行防护,提高了该装置在对病人供氧作业时的安全性,同时,配合供氧模块顶部一侧的加热模块,通过液压缸带动液压杆上下运动,液压杆带动套环上下运动,有利于套环对进气管中的氧气进行上下加热工作,使得从面罩出来的氧气更加温和,进一步有利于病人的呼吸从面罩出来的氧气,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

21、4、通过在滑框顶部设置与plc控制器,以及在压板底部一侧设置与位置传感器,便于位置传感器获取患者口鼻的位置,位置传感器将获取的信息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过获取的信息控制调高模块、推近模块、滑动模块、转动模块和翻转模块,从而调节供氧模块的上下、前后、左右以及角度,方便供氧模块对病人口鼻进行精确且高效的供氧作业,有助于患者的呼吸,保证了该呼吸恢复辅助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进一步节省了人力,提高该设备对病人供氧呼吸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