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14921发布日期:2024-03-05 15:02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1、医用引流装置一般用来给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收集尿液,且一般由收集瓶和收集袋组成,收集袋安装在收集瓶上,收集瓶用于测量尿液体积。使用时,尿液经过留置导尿管流至收集瓶,再经收集瓶流至尿液收集袋上。

2、现有的引流装置中尿液收集袋通过管道直接与收集瓶连接,当尿袋装满后需要将尿袋拆卸并更换新的尿袋,而在更换过程中,外界空气会经管道进入计量瓶内部,计量瓶又通过导管连接人体,这就导致外界空气中的细菌可能会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存在一定的风险,现有的引流装置中均没有设置抗菌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引流装置中缺乏抗菌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细菌感染的风险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医用引流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医用引流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包括计量瓶和收集管,收集管转动插设在计量瓶内部,收集管侧壁开设连通计量瓶的下溢流孔,收集管上端连接导管,计量瓶底部设置用于连通尿袋的连接部,还包括细菌过滤装置,所述细菌过滤装置设置在引流装置的流体通路中,所述细菌过滤装置包括相配合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过滤膜,所述上盖体上方中间设置上连接管,所述下盖体底面中间设置下连接管,所述细菌过滤装置通过所述上连接管和所述下连接管连接引流装置的流体通路。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尿袋通过连接部与计量瓶连接,引流装置工作时,导管连接人体,尿液经导管进入并存储在收集管内部,当收集管内部的尿液液面高于下溢流孔时,尿液经下溢流孔进入计量瓶中,尿液存储在计量瓶中,通过计量瓶可以对尿液进行计量,当需要将尿液排出时,向上提升收集管,收集管脱离计量瓶底部的连接部,此时连接部与计量瓶内部连通,计量瓶内部的尿液经连接部进入尿袋中存储,细菌过滤装置可以设置在连接部与尿袋连接处,或者导管与收集管连接部,当更换尿袋时,引流装置内部与外界连通,当空气进入时,细菌过滤装置可以将空气中的细菌过滤,从而避免细菌经导管进入人体导致感染,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

4、可选的,所述导管采用多通道管,所述导管内部设置至少两个通道。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管内部设置多个通道,在尿液进入导管时,由于导管和计量瓶内部有空气,尿液在导管中输送时空气排出速率较慢,导致尿液输送较慢,当导管内设置多个通道时,多个通道之间形成回路,一个通道用于输送尿液,另一通道可以用于排出气体,从而提高了导管的输送速率,避免了尿液在导管中存积。

6、可选的,所述收集管上方设置端盖,所述导管连接所述端盖,所述收集管内部设置溢流管,所述收集管侧壁上设置连通所述溢流管的上溢流孔,所述收集管底部向外凸出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中心开设连通所述溢流管的排液孔,所述收集管通过所述凸起部插设在所述计量瓶底部的所述连接部中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计量瓶内部的尿液液面超过上溢流孔时,尿液经上溢流孔进入收集管内部的溢流管中,溢流管底部连通排液孔,尿液从排液孔中经计量瓶底部的连接部流入尿袋中存储,从而避免当计量瓶内部充满尿液时,多余的尿液经导管回流。

8、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内部呈阶梯状,所述连接部内部形成第一排液腔和第二排液腔,所述收集管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一排液腔内部,所述凸起部插设在所述第二排液腔内部,所述收集管底面一侧设置连通所述收集管内部和所述第一排液腔的通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计量瓶中的尿液排放至尿袋中时,向上提升收集管,收集管下端的凸起部首先脱离第二排液腔,此时第一排液腔和第二排液腔连通,收集管中的尿液经通孔进入第一排液腔和第二排液腔中排出,从而将收集管内部的尿液排出,然后继续向上提升收集管,此时收集管底部脱离第一排液腔,第一排液腔与计量瓶内部连通,计量瓶内部的尿液经第一排液腔和第二排液腔排出,从而将计量瓶中的尿液排出。

10、可选的,所述收集管上方与所述计量瓶连接处设置用于在旋转过程中将所述收集管向上提升的导向组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组件,在旋转收集管时,在导向组件的作用下收集管同步向上提升,从而实现通过旋转收集管控制排液。

12、可选的,所述导管与所述端盖连接处设置单向阀,所述端盖上设置用于排出气体的透气膜。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单向阀防止尿液回流至导管中,通过设置透气膜,计量瓶内部的气体从透气膜中排出,从而便于尿液进入计量瓶中。

14、可选的,所述收集管两端与所述计量瓶连接处均设置密封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圈提高收集管与计量瓶两端连接的密封性。

16、可选的,还包括固定夹,所述固定夹设置在所述计量瓶与尿袋连接处,所述固定夹包括固定套和螺母,所述固定套呈扩口状且表面开设若干条凹槽,所述固定套外侧表面设置螺纹,所述螺母与所述固定套螺纹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尿袋与计量瓶连接时,固定夹套设在计量瓶与尿袋连接处外侧,然后旋转螺母,螺母通过螺纹的作用向下运动,由于固定套呈扩口状,螺母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将固定套下端向内挤压,从而通过固定套将计量瓶与尿袋连接处压紧,防止脱落。

18、可选的,所述计量瓶底部两侧设置挂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尿袋与计量瓶连接时,尿袋两侧通过通孔连接挂架,挂架对尿袋进行支撑,提高尿袋与计量瓶连接的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导管与所述端盖连接处外侧套设有螺旋状护套。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套对导管与端盖连接处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弯折导致导管堵塞。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本申请中设置了细菌过滤装置,细菌过滤装置连接在计量瓶的管路中,当外界空气进入计量瓶时,细菌过滤装置将空气中的细菌过滤,从而有效避免细菌进入人体导致感染,有效提高了引流装置的安全性;

24、2.本申请中导管采用多通道导管,多个通道之间形成回路,一个通道用于输送尿液,另一通道可以用于排出气体,从而提高了导管的输送速率,避免了尿液在导管中存积。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包括计量瓶(1)和收集管(2),收集管(2)转动插设在计量瓶(1)内部,收集管(2)侧壁开设连通计量瓶(1)的下溢流孔(11),收集管(2)上端连接导管(3),计量瓶(1)底部设置用于连通尿袋的连接部(26),收集管(2)末端插设在连接部(26)内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细菌过滤装置(4),所述细菌过滤装置(4)设置在引流装置的流体通路中,所述细菌过滤装置(4)包括相配合的上盖体(19)和下盖体(20),所述上盖体(19)和下盖体(20)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过滤膜(21),所述上盖体(19)上方中间设置上连接管(22),所述下盖体(20)底面中间设置下连接管(23),所述细菌过滤装置(4)通过所述上连接管(22)和所述下连接管(23)连接引流装置的流体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采用多通道管,所述导管(3)内部设置至少两个通道(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2)上方设置端盖(12),所述导管(3)连接所述端盖(12),所述收集管(2)内部设置溢流管(17),所述收集管(2)侧壁上设置连通所述溢流管(17)的上溢流孔(10),所述收集管(2)底部向外凸出有凸起部(16),所述凸起部(16)中心开设连通所述溢流管(17)的排液孔(15),所述收集管(2)通过所述凸起部(16)插设在所述计量瓶(1)底部的所述连接部(26)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6)内部呈阶梯状,所述连接部(26)内部形成第一排液腔(27)和第二排液腔(28),所述收集管(2)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一排液腔(27)内部,所述凸起部(16)插设在所述第二排液腔(28)内部,所述收集管(2)底面一侧设置连通所述收集管(2)内部和所述第一排液腔(27)的通孔(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2)上方与所述计量瓶(1)连接处设置用于在旋转过程中将所述收集管(2)向上提升的导向组件(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与所述端盖(12)连接处设置单向阀,所述端盖(12)上设置用于排出气体的透气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2)两端与所述计量瓶(1)连接处均设置密封圈(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夹(7),所述固定夹(7)设置在所述计量瓶(1)与尿袋连接处,所述固定夹(7)包括固定套(25)和螺母(24),所述固定套(25)呈扩口状且表面开设若干条凹槽,所述固定套(25)外侧表面设置螺纹,所述螺母(24)与所述固定套(25)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瓶(1)底部两侧设置挂架(6)。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与所述端盖(12)连接处外侧套设有螺旋状护套(5)。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其包括计量瓶和收集管,收集管转动插设在计量瓶内部,收集管侧壁开设连通计量瓶的下溢流孔,收集管上端连接导管,计量瓶底部设置用于连通尿袋的连接部,还包括细菌过滤装置,细菌过滤装置设置在引流装置的流体通路中,细菌过滤装置包括相配合的上盖体和下盖体,上盖体和下盖体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部设置过滤膜,上盖体上方中间设置上连接管,下盖体底面中间设置下连接管,细菌过滤装置通过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连接引流装置的流体通路。本申请具有实现了细菌的过滤有效避免细菌进入人体导致感染,提高了引流装置的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於建新,周伟,徐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凯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