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智能麻醉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92914发布日期:2024-02-02 21:2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智能麻醉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智能麻醉机器人。


背景技术:

1、在全身麻醉过程中,要做到安全合理的麻醉,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很重要。麻醉深度应该包括镇静、镇痛、肌松等三个方面,因此,镇静、镇痛和肌松三部分的监测应该是围麻醉期麻醉深度监测的主要内容,最近几年在麻醉深度的监测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脑电双频指数反馈调控下靶控制输注用于全麻手术,通过bi s监测指导术中控制不同的麻醉深度;通过肌松监测仪了解应用肌松药后机体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阻滞程度和恢复状况,从而降低术后因肌松作用残留而引起的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肌松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通过心率变异性分析(hrv)来判断伤害性刺激对自主神经系统(ans)的影响,从而预测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该系统产生的参数定义为镇痛一伤害性刺激指数.由于临床环境的复杂性和患者个体的差异性,即使是临床技能高超和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也难免发生给药过多而导致心血管或神经损伤等事件,或是药物不足而发生术中知晓,这是由于麻醉机与监护仪数据兼容性差,很多操作仍然停留在人工控制阶段,麻醉医师通过观察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深度,然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调整麻醉药物的泵注浓度,这种方式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开环tc i系统,目前由于bi s、tof、an i监测均独立配置,医疗资源并没有很好的整合到一起实现信息自动反馈与互通,由于各种监护连接线错综复杂,手术室空间浪费大,整体使用成本高,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采用的这种模式限制了智能化麻醉机器人在临床中的拓展与研发,繁杂的围术期管理也导致麻醉医生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大,麻醉医师发生猝死的惨剧屡见报道,因此从目前实际出发,设计一款具有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的麻醉控制系统及闭环反馈监护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2、在当前的一体化智能麻醉机器人中,由于显示器控制组件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会有发热发烫的现象导致内部散热缓慢从而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同时由于当前的一体化智能麻醉机器人中结构是固定式的且每个医护人员的身高不同,导致出现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度调节的问题;同时由于当前的一体化智能麻醉机器人中内部结构复杂不简洁,导致出现在制造时成本消耗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麻醉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一体化智能麻醉机器人,包括麻醉机器人本体,所述麻醉机器人本体的上表面中部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器控制组件,所述显示器控制组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组件,所述显示器控制组件的右侧上方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麻醉机器人本体的下表面搭接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正面设置有端盖,所述麻醉机器人本体的右侧前方固定连接有麻醉装置,所述麻醉机器人本体的右侧后方竖直方向阵列固定连接有输液泵。

4、所述显示器控制组件的上表面横向中部开设有条形槽一,所述条形槽一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条形槽二,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下表面横向中部开设有上下相连通的条形槽三,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表面开设有上下相连通的散热通槽,所述散热通槽的宽度大于条形槽三的宽度。

5、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箱体的内壁下表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铜板导热块,两个所述铜板导热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风扇组件。

6、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条形槽三的内壁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与风扇组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7、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有方形箱体,所述方形箱体的内壁上表面横向中部开设有上下相连通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支撑板块,两个所述支撑板块的上端分别与麻醉机器人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块的下方相对面固定连接有方形固定板块。

8、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板块的上方相对面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方形固定板块的内部前方左右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下方相对面搭接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的底部与方形固定板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方形固定板块的下表面与方形箱体的内壁下表面搭接,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上方活动连接有条形限位板块,所述条形限位板块的左右两端与方形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9、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齿轮二,两个所述齿轮二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表面与方形箱体的内壁上表面固定连接。

10、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有盒体,所述盒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通口,所述盒体的内壁下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海绵,两个所述海绵的上表面搭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盒盖。

11、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显示器控制组件包括有中央控制模块、信息采集模块、麻醉装置控制模块、监测模块、报警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麻醉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3、1、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麻醉机器人,采用了条形槽一、条形槽二、箱体、条形槽三、固定块、风扇组件、铜板导热块、散热通槽的相互配合,通过铜板导热块的设置从而对显示器控制组件内部的热量进行传递在箱体中,通过风扇组件的设置从而加速内部的空气流动,同时由于风扇组件的作用会对显示器控制组件内部的热量抽吸的现象,通过铜板导热块和风扇组件双重配合加强散热作用,解决了在当前的一体化智能麻醉机器人中,由于显示器控制组件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会有发热发烫的问题,达到了内部结构简单便于散热提升使用寿命,且散热结构成本低的效果。

14、2、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麻醉机器人,采用了方形箱体、限位槽、支撑板块、方形固定板块、加强板、螺纹杆、润滑组件、电机、齿轮一、齿轮二、条形限位板块的相互配合,通过电机的作用从而使齿轮一转动,通过齿轮一的转动从而带动齿轮二和螺纹杆进行转动,使方形固定板块向上移动由于支撑板块的设置从而对麻醉机器人本体进行顶起,从而实现高度调节,解决了当前的一体化智能麻醉机器人中结构时固定式的高度无法调节的问题,达到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度调节便于操作的效果。

15、3、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麻醉机器人,采用了中央控制模块、信息采集模块、麻醉装置控制模块、监测模块、报警模块的相互配合,通过中央控制模块的设置对所有模块进行集中管理控制,通过信息采集模块的设置通过患者的人员身份信息的确认并对患者信息进行核实,通过麻醉装置控制模块的设置从而对麻醉剂的用量进行控制,防止麻醉剂用量过多或过少的现象,通过监测模块的设置从而对患者麻醉后的身体各个指标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报警模块的设置通过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后发现异常时并发出报警提醒医护人员,解决了当前的一体化智能麻醉机器人中内部结构复杂不简洁的问题,达到了智能麻醉机器人的工作简单化便于使用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