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出口综合症的肌肉信息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10947发布日期:2024-02-02 21:39阅读:16来源:国知局
胸廓出口综合症的肌肉信息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胸廓出口综合症的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胸廓出口综合症的肌肉信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胸廓出口即胸廓上口,指锁骨和第1 肋骨之间,锁骨上窝至腋窝之间的区域,有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等神经血管束从中穿过,该区域涉及3 处狭窄部位,从近到远依次分别是斜角肌间隙、肋锁间隙和胸小肌间隙。其中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狭窄部位是近端第1 个狭窄间隙斜角肌间隙,其前缘为前斜角肌,后方为中斜角肌,第一肋的内侧面构成下界。此间隙中有臂丛神经各主干和锁骨下动脉通过,而锁骨下静脉在前斜角肌前方和锁骨下肌之间经过。在斜角肌间隙的远端,神经血管束进入第2 个狭窄区域即肋锁间隙,其前缘为锁骨中部三分之一,后内方为第一肋,后外侧方由肩胛骨的上缘构成。最后,神经血管束进入第3 个狭窄间隙,肩胛骨喙突下方的喙突下区域胸小肌肌腱深部,即胸小肌间隙。胸廓出口从人体颈外侧部的锁骨上窝到肩部的腋窝区域所涉及的直接和间接肌群多达16块(前、中、后斜角肌、肋锁肌、肋间肌、胸小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肩胛舌骨肌、肩胛下肌、喙肱肌、前锯肌、肱二头肌长头、颈阔肌、斜方肌、二腹肌),所涉及的支配上肢、肩背和胸部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多达22 条(颈5-颈8 神经、胸神经,膈神经、副神经、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肋间臂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

2、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os)即臂丛神经、锁骨下动和锁骨下静脉走形于锁骨上窝至腋窝区域时,这些神经/血管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受到卡压或者刺激,从而引发上肢和颈肩部疼痛、麻木、无力、感觉异常或肢端缺血、淤血为特征的征候群,国外学者peet 于1956 年将其称为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根据受压结构它分为神经型(neurogenic tos)、动脉型(arterial tos)、静脉型(venous tos),其中神经型被认为占到了95%至98% ,其最好发部位为斜角肌间隙,其次为肋锁间隙和胸小肌间隙。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neurogenic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ntos)主要临床表现为包括同侧上肢疼痛、感觉减退,肩部和颈部的不适等臂丛神经受压或者刺激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其患病人群主要为20 至80 岁不等,根据是否找到客观的压迫证据,将ntos 又分为真性ntos 和非特异性ntos,前者指能找到神经卡压的客观结构,约占ntos 的1%,后者指虽然有臂丛卡压导致的疼痛症状但未发现卡压结构的客观证据,约占ntos 的99%。

3、ntos 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并且这些症状和体征均是主观性的,缺乏特异性,并且部分肌肉萎缩等临床体征均是病程长达6 月至1 年后才能表现,同时走形于胸廓出口区域的臂丛神经受压机制与其他周围神经受压相比更为复杂,胸廓出口的3 个解剖间隙均有可能参与臂丛的压迫,3 个间隙的空间容积又受到颈部、肩部及上肢运动的影响,导致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疼痛或者麻木部位亦涉及到颈、肩、上肢甚至胸部、腋窝及肩周,尤其是早期症状,与颈椎和肩周疾患非常相似,所以实际临床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ntos 患者误诊甚至行颈椎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疼痛持续存在,有的甚至疼痛加重。

4、如何早期甄别出颈肩、上肢疼痛症状来源于胸廓出口的相关因素一直是困扰脊柱外科、手外科、康复科、疼痛科的一大难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竞相研究的热点。因此,对ntos 患者准确评估、尽早诊断和有效康复治疗,对患者、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ntos 辅助检查的方法有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

5、其中颈椎x 线、ct、mri 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均是观察有无异常解剖结构,如颈肋、陈旧性第1 肋或锁骨骨折、第1 肋走行异常、第7 颈椎横突过长或过粗,血肿、肿瘤、异常增生淋巴和结缔组织,主要起到排除性诊断作用及检查出真性ntos 的范畴。

6、神经电生理检查目前临床上使用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及神经电图、f反应检查,按常规方法用针电极检查上肢臂丛神经支配的肌肉,一般检测处臂丛神经干相关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支配的肌肉,无法准确反应胸廓出口处的臂丛神经干及其他分支是否异常,也不能反应胸廓出口处相关肌群信息,因此肌电图在大部分患者中均正常,少数可检测出前臂内侧皮神经传导障碍。

7、诊断性局部封闭是将封闭药物注射到疑似卡压部位的狭窄间隙,其中超声引导斜角肌注射治疗使用和研究的最多,它可以作为一种ntos 定性的诊断工具。封闭治疗后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即为阳性,提示前、中斜角肌可能是造成ntos 的原因。但当压迫因素为其他原因时,不能单独根据封闭的阴性结果完全排除诊断。

8、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识到,对于ntos,缺乏一种客观辅助检测设备,以方便对ntos进行甄别或辅助甄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胸廓出口综合症的肌肉信息检测装置。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胸廓出口综合症的肌肉信息检测装置,其包括若干检测单元和电极针,所述若干个检测单元呈阵列分布,所述检测单元之间通过弹性部连接,所述检测单元设有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用于检测表面肌电信号的肌电检测部和用于检测肌音信号的肌音检测部,在所述检测单元上设有贯通所述肌音检测部和肌电检测部的插孔; 所述电极针被构造成注射器形态,其具有可插入体内的针尖部,在所述针尖部上设有微电极阵列;使用时,所述检测单元通过所述弹性部而调整形态以贴合在与胸廓出口综合征相关的部位表面上采集表面肌电信号和肌音信号,所述电极针的针尖部可穿过所述插孔而插入疑是卡压部位的狭窄间隙中以注射局部封闭药物,并可通过所述微电极阵列实时采集注射局部封闭药物后的肌肉运动单元的激发信号。

3、进一步地,所述肌电检测部包括:

4、基材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部和第二面部,以及贯通第一面部和第二面部的第一通孔;

5、外电极,呈环状,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而设于第一面部上;

6、内电极,呈环状,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而设于第二面部上;所述内电极与所述外电极电连接并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形成贯通的通让腔。

7、进一步地,在所述肌电检测部与所述肌音检测部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有第二通孔,

8、所述肌音检测部包括:

9、极板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并背离所述肌电检测部,所述极板层上设有第三通孔,

10、振膜层,与所述极板层间隔相对而构成电容结构,所述振膜层上设有第四通孔;

11、连接柱,连接于所述极板层与振膜层的边缘;

12、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重合,且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的直径一致并小于所述通让腔的直径而在所述检测单元内形成阶梯孔。

13、进一步地,在所述内电极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设有图形化电极引线层,所述图形化电极引线层上设有数量与所述检测单元一致的电极引线和位置与所述通让腔对应的第五通孔,所述电极引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内电极一一连接,所述电极引线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子连接。

14、进一步地,在所述振膜层上设有第二绝缘层,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有竖直的连接筒部,所述连接筒部配合于所述阶梯孔处,所述连接筒部的内部中空并贯通所述第二绝缘层而形成所述插孔。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振膜层间隔设置而形成振膜活动空间。

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部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筒部和第一筒部,所述第一筒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和第一筒部之间,所述第一筒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筒部的外径;所述第一筒部的圆周外壁与所述第五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的圆周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筒部的圆周外壁与所述通让腔的内壁相间隔而形成间隙。

17、进一步地,在所述图形化电极引线层上设有若干第一音孔;

18、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有若干第二音孔;

19、在所述极板层上设有若干第三音孔;

20、所述第一音孔、第二音孔、第三音孔的位置相对并与所述间隙贯通。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音孔、第二音孔、第三音孔沿所述插孔的圆周方向阵列分布于所述插孔的外围。

22、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包括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

23、基材弹性连接部,沿所述基材层的平面方向呈波浪状延伸而具有弹性的连接于所述基材层之间;

24、电极引线弹性部,沿所述图形化电极引线层的平面方向呈波浪状延伸而具有弹性的设于所述图形化电极引线层中;

25、第一绝缘弹性连接部,沿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平面方向呈波浪状延伸而具有弹性的连接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

26、极板弹性连接部,沿所述极板层的平面方向呈波浪状延伸而具有弹性的连接于所述极板层之间;

27、振膜弹性连接部,沿所述振膜层的平面方向呈波浪状延伸而具有弹性的连接于所述振膜层之间。

28、本发明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胸廓出口综合症的肌肉信息检测装置,包括由多个检测单元连接在一起的检测主体和电极针。检测单元之间通过弹性部连接,因而其可拉伸而调整形态,从而可更准确的帖附在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相关部位上以采集肌电信号和肌音信号。肌电检测部和肌音检测部结构设置巧妙,其可实时采集肌电信号和肌音信号,从而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提供数据支持。电极针被构造呈注射器形态,其不仅可以用于注射局部封闭药物,而且可通过微电极阵列采集注射局部封闭药物后的肌肉运动单元的激发信号,从而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确诊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本发明的胸廓出口综合症的肌肉信息检测装置可同时采集表面肌电信号、肌音信号,并可根据表面肌电信号和肌音信号初步确定出的病变部位注射局部封闭药物,及采集体内肌肉运动单元的激发信号,其可采集多方面信号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利于对胸廓出口综合征进行确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