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髋臼双柱骨折一体化自动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46226发布日期:2023-07-12 23:4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髋臼双柱骨折一体化自动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骨科用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髋臼双柱骨折一体化自动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


背景技术:

1、髋臼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尤其髋臼双柱骨折是髋臼骨折中最复杂的类型,况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髋臼骨折伴有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日渐增多,这类患者往往骨折更为粉碎且骨骼质量和力学强度下降,给髋臼骨折的精准复位和牢靠固定带来了新的挑战。

2、目前,对髋臼双柱骨折的复位固定采用依次复位、多枚重建钢板或异型钢板联合重建钢板固定,骨折的复位非常复杂,固定时需手动塑形钢板,操作繁琐,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多,明显增加了发生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传统方案在弓状线两侧需要用两个或以上接骨板分别进行固定,导致操作繁琐,复位及固定效率低下。

3、同时,髋臼双柱骨折往往伴随有四方区的粉碎及严重移位,复位固定该区需更广泛的剥离、更精准的复位要求、更加牢靠的固定;如双柱及四方区骨折复位固定不良,将导致后期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髋臼双柱骨折一体化自动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接骨板操作繁琐,复位及固定效率低下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髋臼双柱骨折一体化自动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所述接骨板的形态与髋臼骨折部位生理弧度相贴合,并固定连接;

4、所述接骨板包括一体成型的弓状缘上接骨板、弓状缘下接骨板和四方区梯形接骨板,所述弓状缘上接骨板、弓状缘下接骨板分别位于所述弓状线的上、下方,所述四方区梯形接骨板位于所述弓状缘下接骨板的底部,所述四方区梯形接骨板的中部开设有梯形预留孔。

5、可选地,所述弓状缘上接骨板和弓状缘下接骨板上均开设有临时固定孔,用于克氏针进行临时定位。

6、可选地,所述弓状缘上接骨板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5个第一复位孔和7个第一万向锁定孔,其中2个第一复位孔分别位于弓状缘上接骨板的右侧、2个第一复位孔分别位于弓状缘上接骨板的中部,另1个第一复位孔位于弓状缘上接骨板的左侧;

7、所述弓状缘下接骨板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3个第二复位孔和7个第二万向锁定孔,其中1个第二复位孔位于弓状缘下接骨板的右侧,1个第二复位孔位于弓状缘下接骨板的中部,另1个第二复位孔位于弓状缘下接骨板的左侧;

8、所述四方区梯形接骨板的边缘处开设有5个第三万向锁定孔,并分别在所述第一复位孔、第二复位孔中置入第一螺钉,在所述第一万向锁定孔、第二万向锁定孔、第三万向锁定孔中置入第二螺钉。

9、可选地,所述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均为3.5mm。

10、可选地,所述梯形预留孔内设置有四方区附加钢板,所述四方区附加钢板的主体通过第三螺钉与四方区固定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三螺钉为2.7mm。

12、可选地,所述四方区附加钢板的厚度薄于所述弓状缘上接骨板和弓状缘下接骨板的厚度。

13、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髋臼双柱骨折一体化自动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包括:髋臼骨折部位相贴合并固定连接的接骨板,接骨板包括一体成型的弓状缘上接骨板、弓状缘下接骨板和四方区梯形接骨板,弓状缘上接骨板、弓状缘下接骨板分别位于弓状线的上、下方,四方区梯形接骨板位于弓状缘下接骨板的底部,四方区梯形接骨板的中部开设有梯形预留孔;本申请的弓状缘上接骨板、弓状缘下接骨板和四方区梯形接骨板一体成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对髋臼双柱位置进行牢靠固定及精准复位;梯形预留孔的设置使得在四方区遭受严重粉碎性骨折时,加装上四方区附加钢板,可实现四方区粉碎性骨折的有效固定。

15、2、本申请在弓状缘上接骨板和弓状缘下接骨板上总计设置有8个自动复位孔,并按照特定的复位顺序可实现对骨折部位的自动复位,给复杂髋臼双柱骨折的复位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6、3、本申请采用三角形稳定结构重建髋臼的稳定性,采用2枚后柱及髋臼下锁定螺钉,与接骨板形成2个嵌套的三角形结构重建髋臼的稳定性,与四方区梯形接骨板共同实现了髋臼圈、点、柱、壁三维结构的一体化重建,在髋臼双柱骨折的固定理念上突破了以往只重视髋臼圈框架结构重建或只重视四方区阻挡的不足。



技术特征:

1.一种髋臼双柱骨折一体化自动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骨板,所述接骨板的形态与髋臼骨折部位生理弧度相贴合,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双柱骨折一体化自动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弓状缘上接骨板和弓状缘下接骨板上均开设有临时固定孔,用于克氏针进行临时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双柱骨折一体化自动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弓状缘上接骨板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5个第一复位孔和7个第一万向锁定孔,其中2个第一复位孔分别位于弓状缘上接骨板的右侧、2个第一复位孔分别位于弓状缘上接骨板的中部,另1个第一复位孔位于弓状缘上接骨板的左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髋臼双柱骨折一体化自动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均为3.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髋臼双柱骨折一体化自动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预留孔内设置有四方区附加钢板,所述四方区附加钢板包括四方区附加钢板主体,所述四方区附加钢板主体通过第三螺钉与四方区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髋臼双柱骨折一体化自动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钉为2.7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髋臼双柱骨折一体化自动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方区附加钢板的厚度薄于所述弓状缘上接骨板和弓状缘下接骨板的厚度。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髋臼双柱骨折一体化自动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接骨板操作繁琐,复位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包括:髋臼骨折部位相贴合并固定连接的接骨板,接骨板包括一体成型的弓状缘上接骨板、弓状缘下接骨板和四方区梯形接骨板,弓状缘上接骨板、弓状缘下接骨板分别位于弓状线的上、下方,四方区梯形接骨板位于弓状缘下接骨板的底部,四方区梯形接骨板的中部开设有梯形预留孔;本申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对髋臼双柱位置进行牢靠固定及精准复位;梯形预留孔的设置使得在四方区遭受严重粉碎性骨折时,加装上四方区附加钢板,可实现四方区粉碎性骨折的有效固定;并设置有自动复位,可实现对骨折部位的自动复位。

技术研发人员:席智杰,石展英,黄书钟,李捷,刘祥彬,李维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席智杰
技术研发日:2023010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