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47393发布日期:2023-05-25 01:5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舱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舱体,具体涉及一种软舱体。


背景技术:

1、现有市面上的传染病员转运软舱体,在使用状态下,其薄膜制成的软舱体容易发生形变。舱体支撑件多为铰链或弹簧卡扣连接,这类结构通常结构强度不高,易受外力损毁并进一步损伤舱体薄膜造成泄露。同时,在进行消毒杀菌时,这类结构零部件间的配合间隙容易成为死角或被残留消毒剂持续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软舱体支撑件数量多,结构复杂,不易于消毒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易消毒杀菌的可拆装软舱体。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舱体,该软舱体包括舱体本体、支撑单元和支架,支架位于舱体本体的底部,支撑单元包括前端立板、后端立板、支撑板和支撑杆;

3、前端立板和后端立板分别位于舱体本体内的前端和后端,支撑板为弧形结构,支撑板套设于舱体本体的上部,支撑板上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上开设固定孔,支撑杆穿过固定孔,支撑板的外部覆盖薄膜,薄膜与舱体本体粘贴,支撑板密封于薄膜与舱体本体构成的容纳腔内。

4、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立板和后端立板均为半圆形结构,支撑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板平行设置。

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两个末端均开设插孔,插孔内插接手拧螺栓。

6、进一步地,所述手拧螺栓包括前端的插接尖端和手拧头,插接尖端与手拧头连接的一端外周加工螺纹。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包括顺次插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插孔,另一端设有插接尖端;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均开设插孔,第一连接杆的数量至少2个。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预埋铜螺母,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固定部的两端均开设螺孔,用于通过穿设铜螺母与螺孔的螺栓进而将固定部安装于支撑板上,固定孔位于2个螺孔之间,固定孔的中心轴垂直于螺孔的中心轴。

10、进一步地,支撑板的末端安装插头,支架的侧面安装插座,插头与插座相适配;

11、支架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把手,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连接部和第二支撑部,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第一支撑部的下部设有固定架,第二支撑部的底部安装滑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软舱体支撑结构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软舱体的支撑单元的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拆装操作简单直观,且所有部件都可单独进行彻底消毒杀菌,非常适合需要经常进行消毒灭菌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软舱体,其特征在于,该软舱体包括舱体本体、支撑单元和支架,支架位于舱体本体的底部,支撑单元包括前端立板、后端立板、支撑板和支撑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软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立板和后端立板均为半圆形结构,支撑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板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软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两个末端均开设插孔,插孔内插接手拧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软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拧螺栓包括前端的插接尖端和手拧头,插接尖端与手拧头连接的一端外周加工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软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顺次插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软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插孔,另一端设有插接尖端;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均开设插孔,第一连接杆的数量至少2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软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预埋铜螺母,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固定部的两侧均开设螺孔,用于通过穿设铜螺母与螺孔的螺栓进而将固定部安装于支撑板上,固定孔位于2个螺孔之间,固定孔的中心轴垂直于螺孔的中心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软舱体,其特征在于,支撑板的末端安装插头,支架的侧面安装插座,插头与插座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软舱体,该软舱体包括舱体本体、支撑单元和支架,支架位于舱体本体的底部,支撑单元包括前端立板、后端立板、支撑板和支撑杆;前端立板和后端立板分别位于舱体本体内的前端和后端,支撑板为弧形结构,支撑板套设于舱体本体的上部,支撑板上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上开设固定孔,支撑杆穿过固定孔,支撑板的外部覆盖薄膜,薄膜与舱体本体粘贴,支撑板密封于薄膜与舱体本体构成的容纳腔内。本技术的软舱体,具有安装拆卸方便,杀菌消毒方便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桐,焦体磊,孟坤,刘新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鑫贝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