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植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3468发布日期:2023-05-17 17:5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植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支架植入系统。


背景技术:

1、在临床医学上,人体的一些自然腔道,例如血管、胆管、食道、胃幽门及十二指肠等,会因为机械原因发生狭窄或者阻塞,尽管开放性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出现的狭窄或者阻塞问题,但手术操作难度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问题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恢复上述人体自然腔道的生理功能,往往需要植入支架,植入人体自然腔道的支架可以用来扩张和支撑狭窄的人体自然腔道,解除人体自然腔道的梗阻,保持腔道的畅通,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支架多是在胃镜或dsa等大型医疗设备的辅助下,经专科医生完成置入,整个置入过程无法可视化,定位困难,支架置入器官内腔后,随着器官内腔的收缩和舒张及定位困难,必定需要不断调整支架的位置,以尽可能贴近目标位置置放,在腔道内支架直径缩小和扩张的同时出现腔道内支架轴向长度伸长和缩短的运动,往往会刮伤和夹伤组织,还会造成腔道内支架在器官内腔移位,影响腔道内支架对原来狭窄的器官内腔的扩张作用,对于患者而言术中体感极差,因此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避免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植入系统。本实用新型便于医生主动掌握支架植入动态,提高手术效率,同时很大程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程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支架植入系统,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4、导芯,可产生弯折动作;

5、支架输送器,与导芯套接配合从而可沿导芯产生推送动作;

6、支架主体,套设在支架输送器外或被收束于支架输送器内,支架主体随支架输送器植入目标位置后可自支架输送器上脱出并扩张膨胀。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导芯可自支架输送器内移除。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支架输送器呈可弯折的管状构造,支架输送器前后两端的开口分别作为输入口和输出口,以供介质自体外输送至体内目标位置处。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支架主体由弹性金属丝交叉编制而成从而形成弹性金属网状构造,支架主体收拢后套设在支架输送器外并与支架输送器绑扎固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导芯为软式的内窥镜。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内窥镜前端设置有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以及接收并将反射光信号转换为图像信息输出的感光元件。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一根光纤,感光元件为电耦合器件、固态图像传感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中的一种。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内窥镜上设置有可沿内窥镜长度方向引导支架输送器移动的导引元件。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导引元件为导丝,内窥镜内沿轴向开设有工作通道供导引元件插入,导引元件的一端延伸至体内目标位置处,另一端通过工作通道延伸至支架输送器的管腔内。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支架输送器同轴套设在内窥镜外,内窥镜的外直径小于支架输送器的内直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于导芯上套设支架输送器,在手术时,先将弯折的导芯自体外介入至体内目标腔道处,再从体外将支架输送器沿导芯向体内推送,即可将支架主体快速准确植入至体内目标腔道处,随后释放固定在支架输送器上的支架主体并将导芯撤出,与支架输送器脱离后的支架主体膨胀并扩张,对目标腔道起到扩张和支撑效果,手术效率高且大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程度。

18、2、在完成支架主体的植入操作后,本实用新型的导芯可自支架输送器内移出,导芯所占空间变成支架输送器的内腔,可利用支架输送器的内腔继续进行腔道给药、药物输送、定位释放及定位放疗等医疗操作,在不需要额外的医疗操作时,可将导芯和支架输送器同时移除;支架主体在不同腔道局部约束状态下都具有较好的径向支撑强度和轴向柔顺性,而且被安装在支架输送器上后,能保持较好的固定力和柔顺性,并方便进入迂回曲折的腔道。

19、3、本实用新型的导芯可选用软式的内窥镜,其具有材质柔软、可以弯曲的特点,且内窥镜的插入端部可以调整角度,内窥镜体积小,医生易于操作;在内窥镜的可视化导航下,可以先将支架输送器快速准确地置于目标位置,然后将固定在支架输送器上的支架主体释放出来,从而完成支架主体的植入,防止支架刮伤器官内腔组织,且可实时动态地掌握支架植入的动态,植入成功率大为提高,患者术中体验更为良好。

20、4、本实用新型通过发射波长不同的光纤束的配合,可以满足医生临床操作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可以根据观察的视野明暗情况调整视野亮度,主要起到对目标位置进行照明的作用,通过实时传回内窥镜或支架输送器所在位置处的图像信息,便于临床医生及时准确掌握目标位置的支架输送器的实际置入情况,避免腔道内支架主体轴向长度伸长和缩短的运动刮伤和夹伤组织,也避免了支架主体在器官内腔发生移位现象。

21、5、本实用新型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可通过配合,先朝向目标位置发射成像探测光,并接收来自目标位置的成像响应光,基于成像响应光的信号强度在成像光纤束中的分布情况可确定内窥镜的所在位置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中心方向偏离情况,通过感光元件记录的图像可以满足临床上对高像素高画质的可视化要求,便于医生观察;在获取目标位置图像信息后,判断目标腔道条件,后续可在导引元件的导引下,通过导丝的牵引将支架输送器准确地置入目标腔道,缩短置入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22、6、本实用新型将支架输送器和内窥镜同轴布置,一方面可以方便通过内窥镜的观察先将内窥镜送入目标位置;另一方面,由于支架输送器是套设在内窥镜外部的,因此支架输送器可以随着内窥镜到达目标位置后将内窥镜从支架输送器内移出,留下支架输送器释放支架主体继续供临床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架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导芯可自支架输送器内移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架输送器呈可弯折的管状构造,支架输送器前后两端的开口分别作为输入口和输出口,以供介质自体外输送至体内目标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架主体由弹性金属丝交叉编制而成从而形成弹性金属网状构造,支架主体收拢后套设在支架输送器外并与支架输送器绑扎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支架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导芯为软式的内窥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架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内窥镜前端设置有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以及接收并将反射光信号转换为图像信息输出的感光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支架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一根光纤,感光元件为电耦合器件、固态图像传感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架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内窥镜上设置有可沿内窥镜长度方向引导支架输送器移动的导引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支架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导引元件为导丝,内窥镜内沿轴向开设有工作通道供导引元件插入,导引元件的一端延伸至体内目标位置处,另一端通过工作通道延伸至支架输送器的管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架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架输送器同轴套设在内窥镜外,内窥镜的外直径小于支架输送器的内直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支架植入系统,包括如下组成部分:导芯,可产生弯折动作;支架输送器,与导芯套接配合从而可沿导芯产生推送动作;支架主体,套设在支架输送器外或被收束于支架输送器内,支架主体随支架输送器植入目标位置后可自支架输送器上脱出并扩张膨胀。本技术在手术时,于导芯上套设支架输送器,先将弯折的导芯自体外介入至体内目标腔道处,再从体外将支架输送器沿导芯向体内推送,即可将支架主体快速准确植入至体内目标腔道处,随后释放固定在支架输送器上的支架主体并将导芯撤出,与支架输送器脱离后的支架主体膨胀并扩张,对目标腔道起到扩张和支撑效果,手术效率高且大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友,王庆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可映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