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40998发布日期:2023-08-25 05:2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止血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1、动静脉内瘘是外科手术之一,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衰竭、急性药物中毒治疗最有效的方法,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也是患者的生命线,穿刺该内瘘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流量,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透析治疗结束后需要用到血管压迫止血装置,用于防止内瘘血管出血情况的发生。

2、对于内瘘血管来说需要施加较大压迫力来防止出血,并持续一段时间,传统的内瘘压迫止血装置均是一次性的,不能够回收再利用,投入成本高,而且还是直接贴在皮肤上的,而皮肤有韧性,因此使得压迫止血装置的压迫力度不够也无法调整,固定效果不佳,且能够起到的止血的效果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固定效果和止血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并针出血情况和不同患者的身体情况,可调节不同的施加压力,止血效果好。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包括:

4、装置主体;

5、可调节压迫组件,包括用于抵接在内瘘血管所在皮肤处的压板,以及一端连接压板的升降螺杆,升降螺杆的另一端贯穿装置主体并与装置主体螺纹连接,升降螺杆的另一端端部还设有第一转动柄;

6、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分别设于装置主体相对的两侧,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7、医护人员将本实用新型装置主体底部放置于患者需要压迫处,随后用两只手拉住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环绕患者需要压迫地方一圈后,将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达到一个固定的效果,装置主体与可调节压迫组件固定于内瘘血管所在皮肤处,固定方法简易,操作简单,能够适应不同患者的身体固定尺寸需求;同时,在需要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时,通过转动第一转动柄的转动,带动升降螺杆进行旋转,升降螺杆通过自身表面螺纹带动底部压板缓缓下压,使得压板对患者内瘘血管所在皮肤进行压迫,持续转动第一转动柄,带动压板持续下压,直至止血后停止,达到压迫止血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升降螺杆的螺旋升降,使得与升降螺杆连接的压板能够施加不同的力在内瘘血管所在皮肤处,以应对不同的压迫力度需求,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患者所需的压迫力度,达到良好且持续的压迫作用,保证内瘘血管压迫止血的效果,且本实用新型装置可重复利用,降低使用成本。

8、进一步的,第一转动柄的表面还设有防滑纹。设置防滑纹能够方便使用者进行握抓施力,不易打滑。

9、进一步的,升降螺杆的一端设有环形凸台,压板上开设有与环形凸台相配合的卡槽,环形凸台扣接于卡槽中并且环形凸台可在卡槽中转动。采用环形凸台在卡槽中可转动的形式,能够保证升降螺杆在旋转时不会带动压板旋转,这样压板不会对患者的皮肤表面产生扭转的摩擦力,防止患者创口的损伤。

10、进一步的,压板与内瘘血管所在皮肤抵接的一侧还设有橡胶垫。橡胶垫具有一定缓冲作用,能够缓冲在压迫时压板边缘对患者皮肤表面的边缘应力,提高使用舒适度。

11、进一步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均为弹性固定带。弹性固定带具有一定的变形空间,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形状和长度均具有调节适变性能,能够适应跟多应用场合。

12、进一步的,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设有公扣,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开设有与公扣相匹配的母扣,公扣和母扣可拆卸连接。

13、进一步的,公扣为t型凸条,母扣为两端贯通的t型滑轨,t型凸条与t型滑轨可拆卸扣接。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采用卡扣的方式可拆卸连接,连接便捷,固定牢靠。

14、进一步的,还包括收卷装置,收卷装置包括一端转动限位于装置主体内部且另一端穿设出装置主体外部的收卷轴,套设在收卷轴外部且固定于装置主体上的固定套,贯穿固定套的侧壁且与收卷轴活动抵接的固定螺丝,固定套上开设有与固定螺丝相配合的螺纹孔,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固定于收卷轴上,装置主体上开设有供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活动穿出的通道。

15、进一步的,收卷轴穿设出装置主体外部的一端还设有第二转动柄。

16、在第二固定带与装置主体的连接处增设收卷装置,如果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可拆卸连接后是较为松散的,使用者可通过转动第二转动柄带动收卷轴进行旋转,端部连接在收卷轴上的第二固定带被收卷轴带动收卷并逐渐收紧,收紧至患者舒适大小后通过固定套上的固定螺丝对收卷轴进行固定,达到一个固定的效果。

17、进一步的,收卷轴上还设有用于限位第二固定带收卷位置的两块限位挡板,两块限位挡板分别位于第二固定带端部的左右两侧。

18、设置限位挡板能够提高第二固定带在收卷过程中的收卷规整,保证第二固定带在放松和收卷过程中顺畅,减少第二固定带边缘与装置主体上通道的摩擦,提高使用寿命。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装置主体放置于患者需要压迫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环绕患者内瘘血管所在皮肤需要压迫地方一圈后,将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达到一个固定的效果,固定方法简易,操作简单,能够适应不同患者的身体固定尺寸需求。

21、(2)本实用新型在需要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时,通过转动第一转动柄的转动,带动升降螺杆进行旋转,升降螺杆通过自身表面螺纹带动底部压板缓缓下压,使得压板对患者内瘘血管所在皮肤进行压迫,本实用新型利用升降螺杆的螺旋升降,使得与升降螺杆连接的压板能够施加不同的力在内瘘血管所在皮肤处,以应对不同的压迫力度需求,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患者所需的压迫力度,达到良好且持续的压迫作用,保证内瘘血管压迫止血的效果,且本实用新型装置可重复利用,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柄(23)的表面还设有防滑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螺杆(22)的一端设有环形凸台(221),所述压板(21)上开设有与所述环形凸台(221)相配合的卡槽(211),所述环形凸台(221)扣接于所述卡槽(211)中并且所述环形凸台(221)可在所述卡槽(211)中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1)与内瘘血管所在皮肤抵接的一侧还设有橡胶垫(2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均为弹性固定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3)的另一端设有公扣(31),所述第二固定带(4)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公扣(31)相匹配的母扣(41),所述公扣(31)和母扣(41)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31)为t型凸条,所述母扣(41)为两端贯通的t型滑轨,所述t型凸条与所述t型滑轨可拆卸扣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轴(51)穿设出所述装置主体(1)外部的一端还设有第二转动柄(5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轴(51)上还设有用于限位所述第二固定带(4)收卷位置的两块限位挡板(512),两块所述限位挡板(51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带(4)端部的左右两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疗止血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可调节压迫组件,包括用于抵接在内瘘血管所在皮肤处的压板,以及一端连接压板的升降螺杆,升降螺杆的另一端贯穿装置主体并与装置主体螺纹连接,升降螺杆的另一端端部还设有第一转动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分别设于装置主体相对的两侧,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克服现有的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固定效果和止血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能够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并针出血情况和不同患者的身体情况,可调节不同的施加压力,止血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黄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