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尤其涉及t管留置护理敷贴。
背景技术:
1、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既往的开腹胆总管手术后常需留置t管引流,一般放置时间为2-4周后拔除。病情复杂,怀疑结石残留或为减少结石残留的几率及需要进一步行胆道镜检查者需带t管至术后6周,甚至更长时间,反复胆道镜检查、取石。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道探查技术应用于胆道结石的手术治疗。腔镜胆道探查后t管窦道形成较传统开腹缓慢,一般要4周后行胆道造影检查确认无结石残留后拔除。若需要行胆道镜检查确认有无结石残留者,这一时间要延长至术后2月。
2、随着技术的发展及t管引流术后护理理念的更新,患者多选择带t管出院,胆道镜检查、取石后再拔出t管。带t管患者出院后通常为t管末端暴漏在外,穿衣、活动、睡觉、沐浴都不便,并增加t管脱落的风险。另外,带管参加社交活动,不美观,增加患者的心里压力。这些患者,无论是需要t管造影还是需要胆道镜检查或取石,在等待时间或反复检查取石过程中,可给于夹闭t管,以防止电解质紊乱及胆盐的丢失。目前仍没有很好的方法解决以上问题。因此设计发明了一种t管留置护理敷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t管留置护理敷贴,能让t管“隐藏”起来,即能防止t管脱落,不影响正常生活,而且还能达到美观效果,减轻患者心里压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t管留置护理敷贴,包括t管关闭装置、外层敷贴与连接在外层敷贴内的内层敷贴,所述t管关闭装置包括相互扣于一体的两个塑料锁式开关,所述外层敷贴、内层敷贴的内侧相对面设有用于t管放置的凹槽,两个所述塑料锁式开关分别垂直设在外层敷贴及内层敷贴的凹槽末端,所述内层敷贴上设有t管出孔,t管出孔与凹槽相通。
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层敷贴的侧面设有用于内层敷贴放置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开口封闭的连接组件。
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在开口上下内壁的弹力带与连接在两个弹力带上的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分为公母两面。
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层敷贴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能保持局部干燥,所述外层敷贴的形状为长方形,且外部周边边缘处设有粘胶边。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层敷贴为无菌纱布,且尺寸小于外层敷贴。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外层敷贴、t管夹闭装置、内层敷贴、t管出孔、凹槽及连接组件的设计,可共同夹闭固定t管,既能防止t管脱落,又美观且能保持局部干燥,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且方便带t管患者的护理,给这类患者的生活带来方便,并减少t管脱落的风险;同时利用魔术贴的作用可将开口粘连封闭,从而防止内层敷贴移动。
1.t管留置护理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t管关闭装置(3)、外层敷贴(2)与连接在外层敷贴(2)内的内层敷贴(4),所述t管关闭装置(3)包括相互扣于一体的两个塑料锁式开关(31),所述外层敷贴(2)、内层敷贴(4)的内侧相对面设有用于t管放置的凹槽(5),两个所述塑料锁式开关(31)分别垂直设在外层敷贴(2)及内层敷贴(4)的凹槽(5)末端,所述内层敷贴(4)上设有t管出孔(6),t管出孔(6)与凹槽(5)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管留置护理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敷贴(2)的侧面设有用于内层敷贴(4)放置的开口(1),所述开口(1)处设有用于开口(1)封闭的连接组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管留置护理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7)包括连接在开口(1)上下内壁的弹力带(71)与连接在两个弹力带(71)上的魔术贴(72),所述魔术贴(72)分为公母两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管留置护理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敷贴(2)上设有透气孔,所述外层敷贴(2)的形状为长方形,且外部周边边缘处设有粘胶边(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管留置护理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敷贴(4)为无菌纱布,且尺寸小于外层敷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