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压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26290发布日期:2023-08-24 22:35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压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涉及一种血压计,还涉及一种蓝牙电子血压计,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逆式气泵的血压计,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升压式测量法的电子血压计。


背景技术:

1、目前,传统电子血压计大多采用降压式测量法进行血压测量。降压式测量法是通过气泵将袖带加压至阻断肱动脉血流然后再缓慢减压,并在减压的过程中测量压力数据。采用降压式测量法的血压计必须在结构上设置电磁阀来配合气泵进行放气并配套设置快速排气阀以控制放气速度,这样就导致血压计机械部件繁多、内部结构复杂。特别是,电磁阀、排气阀及其控制单元占据相当之大的内部空间,难以实现微型化设计。

2、现有电子血压计大多是表面具有显示屏的盒型形状,其体型较大,不能很好地稳固于被测者的手腕或手臂上。而为了保证血压计在手腕或手臂上的稳定性,与血压计本体连接的袖带也要相应地增加宽度以适应血压计本体的宽度,这样就会进一步增大血压计及其连接配件的外形尺寸,不利于个人或家庭在日常测量血压时的拿取和收纳。此类降压式和升压式电子血压计均设有控制单元、显示屏和功能按键,其中,为了结合功能按键实现复杂的血压测量操作以及为了在显示屏上提供各类信息,均要求电子血压计提供大功率的电池,进一步增大了尺寸,与微型化设计相抵触。

3、就机械结构而言,此类电子血压计的内部结构主要考虑压力和排气问题,为避免阻碍排气,其内部元件常采用围绕气泵的轴向方向分散排列,例如在气泵的径向方向上呈现出层层堆叠的设置形式,这样会进一步增大该电子血压计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尺寸。例如现有技术cn215457972u公开的一种手腕式电子血压计包括面壳和底壳,所述面壳上设置有开关键和lcd显示屏,所述底壳底部设置有电池安装槽和电池盖,所述面壳和底壳之间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电路板和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包括设置在容纳腔内的气泵、与气泵供气管连通的6通硅胶管,与6通硅胶管连通的电磁阀以及与6通硅胶管连通且延伸至底壳底部的腕带供气管接头,所述电磁阀连通有延伸至底壳底部的电磁阀排气管接头,所述6通硅胶管顶部靠近与气泵连接孔处、靠近与电磁阀连接孔处以及靠近与腕带供气管接头处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4、现有技术也提供了能够与智能终端配对使用的电子血压计,例如cn203000916u给出了具有蓝牙通信模块的电子血压计底座,然而该电子血压计本身不具备蓝牙通信能力,需要进行模块化扩展。这种血压计在增大体积的同时,也造成使用困难。

5、现有技术cn112584763a公开的电子血压计虽然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然而无线通信能力几乎等同于cn203000916u的公开方案,即,模块化扩展。即便采用了集成式模块,其内部电路也是各自为政,可以包括负责血压和心电测量及分析的芯片和电路、控制加压的气泵单元(含阀门控制单元)、通信模块及相关控制单元。此类电子血压计在达成丰富功能的同时,无法实现小型化和操作便捷,反而越来越靠近医疗级设备,需要专业训练才能掌握使用方法。

6、现有技术也公开了电子血压计与智能终端联合使用的情况,然而目前公开的各项专利都仅仅只是借助于智能终端来实现复杂功能,比如提醒、记录或健康数据的存储与转发,当然也有更为复杂的情况,例如cn112334887a中记载的通过图像识别来给出说明书和操作指令。

7、另一类可穿戴式血压计也是已经有相关专利公开,例如现有技术cn107752997a公开的电子血压计已经为可穿戴而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小型化,但是它并非通过气泵加压来实现示波法测量,而是通过机械机构收紧,使得带有预定压力下的气囊的腕带来间接加压,其测量精度值得怀疑。尤其是气囊弹性材料和气囊内的气体体积会随使用而出现变化,这种变化是难以预测的(一方面是材料弹性变化,另一方面是气体体积及温度参数变化)。这不仅对测量精度构成了挑战,而且甚至会导致血压测量失败,更不用说高精度、尤其是医用级精度。当前所披露的此类电子血压计都以独立设备的方式进行工作,即,通过自身的显示屏和操作按键来执行血压测量,在极小面积上集成操作和显示两种功能也使得该设备也不能得到良好用户体验。

8、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压计,涉及一种蓝牙电子血压计,还涉及一种基于可逆式气泵的血压计,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升压式测量法的电子血压计,在精准测量血压的前提下实现血压计微型化和便携化。

2、本技术提供的血压计包括血压计本体和袖带,所述袖带内部配置有具有膨胀和收缩特性的气囊,特别地,所述袖带具有臂带和腕带两种形式。

3、进一步地,袖带由与血压计本体机械耦合的第一接合面和缠缚于被测者手腕和手臂的第二接合面组成,第二接合面与第一接合面一体成型但与血压计本体机械隔离。

4、所述血压计本体主要包括壳体、电路板、可逆式气泵、电池以及设置于壳体表面的开关,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主控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和充电单元。

5、特别地,所述设置于壳体表面的开关仅用于控制血压计的启停以及蓝牙工作状态的切换,除所述开关之外,该血压计的与血压测量有关的操作单元仅设置在与该血压计无线通信绑定的智能终端,由与血压计无线通信绑定的智能终端提供关于血压计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可以包括开始测量指令、停止测量指令和/或动态血压测量指令。

6、优选地,所述主控单元主要包括控制芯片,针对所述与血压测量有关的操作单元和显示单元的指令是是由与该血压计建立无线绑定关系的所述智能终端来供电的,所述操作单元和显示单元的指令是由控制芯片传输并处理的,即,所述芯片具备如下两项功能:执行与智能终端的无线通信以及执行与血压测量有关的任务。因此,本发明采用蓝牙芯片作为控制芯片,尤其是低功耗蓝牙4.0及以上各版本的蓝牙芯片。

7、优选地,所述血压计的驱动单元可以包括加压驱动器、可逆式气泵和驱动电路,所述可逆式气泵就其控制信号而言仅电连接于控制芯片。所述可逆式气泵具有能够基于电机转动方向而改变气体流动方向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可以是充气通道和/或放气通道。所述可逆式气泵能够基于其所在的驱动电路的电流极性变化来转换运行工况,所述运行工况包括电机被驱动正转时对袖带进行充气加压的第一工况及电机被驱动反转时对袖带进行放气泄压的第二工况。

8、所述加压驱动器就其控制信号而言仅电连接于控制芯片,并基于所述控制芯片所发出的测量命令驱动和/或转换和/或停止可逆式气泵的工作状态;

9、优选地,所述血压计的检测单元包括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压力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器和检测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探测气管通过探测气道延伸至袖带内以获取压力信号,所述压力信号是模拟电压信号,经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再发送至控制芯片。

10、优选地,所述血压计的充电单元包括数据接口、电池和电池管理模块以及接口电路和充电电路,所述数据接口用于通过接口电路和充电电路对血压计的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电池用于给血压计的各部件供电,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用于为电池提供可靠的过充和/或过放保护、过流和/或过温保护以及故障诊断保护,特别地,所述数据接口还可以机械和信号地与其他健康检测设备相连以扩展更多健康监测功能。

11、所述电池集成于血压计本体内,或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血压计本体内。除了所述电池自身的耗电单元和所述与血压测量有关的传感器之外,所述血压计的耗电单元仅包括所述蓝牙芯片以及所述可逆式气泵。

12、在机械结构方面,本技术的血压计的壳体包括外壳和端盖,二者组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外部形状取决于血压计内部部件在容纳腔内的布置形式,其可以包括用以容置可逆式气泵的泵容纳腔和用以容置电池的电池容纳腔。

13、优选地,血压计本体按照可逆式气泵轴向与第三方向并行的第一布置形式或可逆式气泵轴向与第一方向并行的第二布置形式与袖带进行可拆卸式连接。

14、在第一布置形式下,血压计本体沿第三方向逆方向垂直连接于袖带的第一接合面,血压计内部的各部件在第三方向上围绕可逆式微型气泵紧密分布;在第二布置形式下,血压计本体沿第一方向连接于袖带的第一接合面,血压计内部的各部件在第一方向上围绕可逆式微型气泵紧密分布。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传统电子血压计在外壳表面上嵌入显示屏幕以显示相关信息,但为了更好地展示各项测量数据,血压计屏幕存在针对字体大小、内容排版方面的设计要求,这样势必会导致显示屏幕无法做到小型化。再者,传统电子血压计的表面设置有多种功能按钮,这也进一步增大了血压计体积。而本技术的血压计取消了显示屏幕,并且将除开关之外的与血压测量有关的操作单元和显示单元设置在智能终端。也就是说,用户在智能终端上对血压计发出控制命令,控制命令无线传输至血压计本体,而测量结果又将通过无线传输至智能终端进行显示。这样一来,血压计在外形上便能解除显示屏幕和多种功能按键对表面积的限制,进而使得设计人员有机会进一步对血压计内部结构进行精简和优化。

17、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血压计采用升压式测量法,升压式测量法是示波法的一种。众所周知,示波法是目前无创式血压测量方法中最准确的,因此本技术的测量精度可以得到保证。

18、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计采用了一种仅通过电机正转和反转就可以进行充气和放气两种工况的可逆式气泵,因此本技术的血压计省略了传统血压计(采用降压式测量法的血压计)中用以排气的电磁阀。再者,本技术提供的血压计采用升压式测量法,即动脉受压增加的过程中进行压力检测,所以本技术不需要设置快速排气阀进行快速排气泄压。可见,相比起传统电子血压计,本技术优化了电磁阀和快速排气阀,这不仅降低了成本,更是避免了因血压计部件冗杂导致的内部结构复杂堆叠,为血压计的微型化提供了操作空间。

19、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血压计本体和袖带的两种布置形式,分别是血压计本体在第三方向垂直连接于袖带第一接合面的第一布置形式,以及血压计本体在第一方向平行连接于袖带第一接合面的第二布置形式。无论是第一布置形式还是第二布置形式,血压计的内部部件均在某一特定的方向上以可逆式气泵为中心紧密分布,也就是说本技术的血压计在内部结构方面也进行了优化设计。不仅如此,本技术的血压计本体和袖带的连接方式简单直接,仅通过插拔动作即可完成装配和拆卸,这使得本技术的血压计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由上可见,本技术的血压计采用科学的血压测量方法,取消了冗余部件,优化了内部结构,三管齐下地实现了以测量精度高为前提的血压计的微型化和便携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